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社会里,人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天天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个人无上光荣的职责。人民的服务员,这是—个值得骄傲的高尚的称号! 有些人,比如钢铁工人,或纺纱工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工作为人民服务,但是并不需要直接和被服务者见面。有些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每时每刻都面对  相似文献   

2.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社会主义道德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对待人生的根本态度,是处理个人同人民群众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二)把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功利化是腐败的根本原因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和剧烈的经济基础的变动,人们对理想信念的解读和价值观的选择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商品的生产者以独立、自主的社…  相似文献   

3.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全中国人民做出的最忠诚的承诺。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必须时刻牢记党的这一宗旨,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的最强音。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党章开宗明义...  相似文献   

4.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高扬在中国共产党人心中的一面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人民服务思想具有鲜明的社会化市场化的时代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利于我们今天为人民服务。要通过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实现执政党政治资源的转化,以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物欲横流,充斥着各种诱惑的社会中,诚信缺失已然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性问题,面对各种金钱利益上的诱惑,有多少人能够秉持道德正义做到无愧于心。尤其是在政府公务活动中,政府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又应该怎样去行使好自己的职责,真正做到无私地为人民服务?文章拟从行政伦理的角度,以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建设为基点,来谈论公务人员道德素质的建设对建立诚信政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建党80年来,我们党一直坚持这个宗旨,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为人民谋利益,赢得了人民衷心的热爱、信赖和拥护。面对新世纪的伟大任务,江泽民总书记又明确指出,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那么,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要不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所必须回答的问题。一些人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利益占主体,还要不要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类似这些问题都是应当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所必须澄清的。我们认为,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8.
作为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信合队伍,面对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如何保民生、如何服务三农、如何帮助地方经济持续发展,考验着全省农信社系统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大旱面前,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贵州农村信合人与灾区人民患难与共、同舟共济、奋起抗灾的壮阔场景。  相似文献   

9.
郝安 《湘潮》2007,(3S):1-1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相似文献   

10.
生死问题是任何个人或群体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人们对这个问题回答的质量关涉每个人对自己生命认知的正确度和人生安排的合理性。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表达出人总是要死的;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我们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我们通过仪式寄托对牺牲者的哀思,为战争年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革命者提供了高质量的指引,使广大人民的革命、建设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大大增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不甘平庸的中国人,能够通过对这篇光辉著作的进一步学习和对其中精神的更充分体悟,在生死问题上获得正确的结论,使他们的意志自由、主体自觉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把斗志和创造精神保持得更加持久。  相似文献   

11.
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使命,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将服务贯穿于执政活动始终的一种政党发展形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终极价值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根本原则,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之上,同时又给这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以巨大的影响和反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职业道德的灵魂,职业道德是为人民服务在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我们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虽然不同职业的职业责任、职业权力和职业报酬有别,但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是服务主体,又是服务客体,人们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分工协作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党的性质和宗旨就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是其天职。然而,近年来,面对市场经济的滚滚大潮,一些领导干部淡忘了自己的公仆意识,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对象、内容和方式上都出现了大错位。服务观念的错位:认为在市场经济条...  相似文献   

14.
刘振刚 《前线》2013,(11):50-51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是否能够紧密联系群众,是否能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群众工作出现的新问题,党的十八大有针对性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走好群众路线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6,(5):25-26
核心: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眼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眼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6.
李世明 《奋斗》2013,(12):57-58
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喊出“人民万岁”的领袖。他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唯一目的性。他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永远镌刻在被誉为“第一国门”的新华门。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宗旨教育陈长禄改革开放给我们党的建设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我们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一些党员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化了,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为人民服务"过时了;少数人甚至把为人民服务抛在脑后,拜倒在"孔方兄"...  相似文献   

18.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其中,为民的核心就是要保证权力为人民服务。作为领导干部,每个人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如何使用好权力。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一个必须搞清的问题。要搞清这个问题,必须先搞清你手中的权力是谁赋予的,来自于哪里?在我们的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因此,人民的权力必须始终用来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学习导报》2012,(9):32-32
2012年3月14日上午,温家宝总理与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回答记者提问。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今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请问总理,您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时,温总理回答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相似文献   

20.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来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代表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要进一步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唯一宗旨,是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根本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要把人民群众时刻放在心中,树立三种正确意识,真正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解决好“参加革命为什么,在领导岗位上做什么,将来身后留下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