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谈心活动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又是寻常百姓家的生活内容。时下,网上聊天很活跃,积极向上的事例自不待言,但消极方面的事例也不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据此,我们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积极开展网上谈心。这是对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在新形势下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手段。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对于谈心有一种哲理性的见解,他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老套的说教故事是这样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而如果我有一个故事,你有一个故事,则在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还是一个故事——因为原来我们的故事是一样的——呵呵,这是现在讲故事的人存心捣乱,这里我们当然要预设本来的故事是不一样的,于是你和我就都有了两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分享是一种美德。而分享知识,不但不会让我们少些什么,反而会让我们多些东西。这样引申下去,可以把很多大道理都顺着这个线头扯出来。  相似文献   

3.
人与人,只能以真诚交换真诚,爱人之间更是这样。偷看他的电话本、跟踪他之类的做法,搞得夫妻之间像克格勃一样,对彼此有什么好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有空间,也会有“开小差”的时候,将心比心,如果老公用同样的办法对付你,你是不是会特别反感呢?——雨后  相似文献   

4.
我虽然不是在重庆出生,但离开重庆后,全国的大小城市也呆过不少,却始终感觉还是重庆最好。曾经有个朋友问我,能否告诉他我喜欢重庆的理由,我想了半天,却说不出来。 其实,有些东西,闭上眼睛的时候自己才看得最清楚,这绝不是故弄玄虚。喜欢一个城市的感觉完全可以同喜欢一个人的感觉等同。如果你曾经在一个城市里行走,不可避免地你将成为了彼此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不管各自走多远,却走不出彼此的记忆。总有些牵扯不尽的东西把你系在一起。比如我之于重厌。  相似文献   

5.
忍耐与宽容     
你爱吃鱼,我爱吃肉,虽然嗜好各有不同,但缘分安排我们一桌共食,我们也都吃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很好。如果我们能承认品质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便会对彼此的差异感到快乐。你有你的思考方式,我有我的思考方式,若是我们都能互相学习,彼此宽容,就能一团和气。无论彼此有何不同,你我都各有长处与缺点,如果我们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别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含蓄地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可共同提高水平。不必去批评责难,也不必互相排斥,更不用怀疑别人是否出了毛病。能做到此境界者,才是真正的君子。砂糖是甜的,精盐是咸的。它们是味道的两极…  相似文献   

6.
《青年探索》2006,(3):82-82
想唱歌的人总能找到一首歌。有些东西经过分享味道才最佳。爱是其中之一。我可以爱你。你可以爱我。但是我们彼此相爱时才能体会最多的爱。好点子也最适合分享。如果两个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好点子,那么每个人就有了两个。快乐也一样。越是和别人分享,我们越是快乐。我们应该可以学到很多获得快乐的方法。我们要学习如何珍惜自己,以及自己所做的和所拥有的。我们要学习凡事向前看,克服恐惧。我们击败了压力,与乐观的人为伍。我们积攒了这么多快乐,等待分享。快乐就像肥料,你地里的庄稼长得不错,但是如果你不施肥,这块地早晚会失去肥力。同样,你…  相似文献   

7.
生意经二则     
避免竞争 有位经济学家曾讲过一个生动而有趣的事例:如果一个犹太人在美国某地开了一家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犹太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在那里开一家饮食店。但中国人则截然相反,如果一个中国人在某地开一修车店,那么第二个来此地的中国人,则往往开的也是修车店。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经济观念,往往决定了一个不同的经营方针和策略。做个“性格老板”则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并在竞争中占有主动地位。有两种不同的哲学。如果你有机会选择的话,你会选择哪一种?  相似文献   

8.
将“生活化”课堂教学进行到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信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喜欢,你会百分百地投入;如果你喜欢,你希望此事能长久;如果你喜欢,你则不畏艰难险阻;如果你喜欢,你心中充满期待与渴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政治课呢?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红红火火给了我一个启示:化艰深晦涩为通俗易懂,化刻板严肃为灵活机动。  相似文献   

9.
树文 《两岸关系》2002,(5):32-33
许多相亲相爱的人恨不得一天到晚粘在一起,在爱情的城堡里忘却春夏与秋冬,呼吸着彼此的呼吸,感受着彼此的感受。然而,这种亲密无间的爱情常常让人在幸福之余感到“有点累,有点烦”,爱情的苹果已不能长久地诱惑你麻木的舌头,于是台湾便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一所小学教室的玻璃黑板,被两个同学打闹时撞破了,教师询问:"谁打碎了玻璃黑板?"明明当时室内有十几个同学,竞无一人如实向老师报告真实情况,全班学生几乎众口一词地佯称"没看见"、"不知道"。老师私下问一位学生:"你明明看见了,为什么不说?"答曰:"我何必得罪那个人!"因怕得罪人而放弃原则,此类事在学校中并不乏见。有一个教育科研单位在一所中学进行了一次不记名的测试,题目是,如果你一个人在校外看见两个窃贼偷割电线,你怎么办?初一年级120名学生中有18人表示"上前制止",占15%;有26人说要"高声大喊",占21.7%;有25人说"报告派出所",占20.8%;有51人说"悄悄走开",  相似文献   

11.
立遗嘱常给人以凄惨之感。在以前你如果建议一个好端端的人去立遗嘱,他一定会对你眼睛一弹:“你想要我死呀!”现在则不然,据  相似文献   

12.
一个人的错误,有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的发现。 儿子走上前来,向我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说他又学会了新东西,想在我面前显示显示。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把还不该他用的小刀,又从冰箱里取出一只苹果,说:“爸爸”,我要让您看看里头藏着什么。” “我知道苹果里面是什么。”我说。 “来,还是让我切给您看看吧。”他说着把苹果一切两半——切错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切法应该是从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他呢,却是把苹果横放着,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伸到我面前:“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 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我这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总是规规矩矩地按正确的切法把它们一切两半,却从未疑心过还有什么隐藏的图案我尚未发现! 于是,在那么一天,我孩子把这消息带回家来,彻底改变了冥顽不化的我。  相似文献   

13.
易靖茗  孙学宇 《台声》2013,(11):92-95
“如果我不从奥克兰去看他,他就不会帮我转学:如果他去澳大利亚我没有跟着去,我们也不会有后来的事;如果我回北京他回台湾了,我们也不会在一起……”原乃彭一直说,如果当初两个人对感情的意志薄弱一点,或许就不会有现在的结果—— 与原乃彭聊天,总有一种错觉和穿越感。她看起来太年轻了,她是大陆新娘,也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女孩。在她身上,找不到岁月的痕迹,交谈中,她扑闪着的大眼睛仿佛也在跟你说着话。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已经结婚12年,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     
晓忱 《青年探索》2005,(6):19-19
很久以前,有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在树下快乐地嬉戏,有时还会爬到树上玩。小男孩渐渐对树有了感情,树也喜欢上了他。几年过去了,小男孩长大了一些,不再到那里玩了。一天,男孩经过树下,苹果树忧伤地对他说:“你是来和我一起玩的吗?”男孩回答说:“我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在树下玩耍的小孩子了。现在我喜欢的是玩具,我需要钱去买玩具。”“真遗憾,”苹果树说,“我没有钱……但你可以摘下我身上所有的苹果,然后把它们卖掉。这样你就有钱买你喜欢的玩具了。”男孩听完后非常高兴。他摘下并卖掉了树上所有的苹果,得到了买玩具的钱。失…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珍爱     
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  相似文献   

16.
我曾经这样问凌峰:“如果有来生的话,你还娶不娶大陆人?” “这个问题我恐怕要好好想一想,两岸婚姻太累了。”凌峰说。“不过”,凌峰口气一转,”如果老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是要娶顺顺。” “你呢?”我又问贺顺顺。  相似文献   

17.
趣味概念     
◎天堂与地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谈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时,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孩子请神仙告诉他天堂与地狱的区别。神仙就带他去看两个房间。在第一个房间,孩子看到一个摆满美味佳肴的高台,可惜所有的食物只能用三尺长的筷子去夹。这时,一群饿汉冲进房间,用筷子夹起食物就要往嘴里塞,却怎么也吃不到,急得直哭。神仙说:“这就是地狱。”在另一个房间,同样的高台、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筷子,但取食者却彼此帮助,你喂我吃菜,我喂你吃肉,三尺长的筷子运用自如。神仙说:“这就是天堂。”厉教授说,互帮互助是“天堂”,自私狭隘只能走向“地…  相似文献   

18.
海子如果活到今天,应该有四十岁了。四十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而他却长眠在地下。虽然没有人知道他确切的死因,但我却隐隐感觉到他那颗柔软的心承受不住痛苦的重负,终于绝望, 而后选择死亡。我一直持有这样一种观点:一个有思想的人,尤其是一个有思想的诗人,他比常人有着更为敏锐的神经,因而, 他也比常人更能感觉到一种来自个人、社会以及人类的困扰,那困扰越来越重,重到他的心无法承受的时候,也就是达到他承受  相似文献   

19.
趣味概念     
◎分苹果原理分苹果原理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提出的。他说,美国法律学者曾做过犯罪心理调查。一个有过犯罪经历的人说,小时候妈妈分苹果,弟弟因要大的,挨了妈妈批评,我想,如果我也要大的,肯定也会受罚,因此就提出要小的,没想到妈妈反夸我懂事,因而把大的奖励给了我。这件事让我懂得,想得到好的,就得说假话。另一个没有犯罪记录的人说,妈妈分苹果前提出,谁把草坪打扫干净,谁就能得到最大的苹果。这件事知道让我懂得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付出努力。陶西平说,要最大最红的苹果是孩子的本性,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有时或多或少地在重复第一个…  相似文献   

20.
爱心链     
落雪的时候,我特意驱车千里去石家庄为我赞助的学生送棉衣,临别时,男孩怯生生地说:“阿姨,不知我将来如何报答你?”我说:“我不用你报答,只希望有一天如果你能帮助别人,你一定要帮助他。”雪花飘飘中,是男孩润红的眼睛。话一出口,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多么熟悉的话语,十年前高伯伯这样对我说,事隔多年,我又不觉说给另一个人。有时候一件事或是一个人能够改变你的一生。15年前,我从北方的一个小城来天津读书,临毕业时我去探望一个朋友,认识了同病房的高伯伯。他问我:“毕业分到哪儿去?”我说:“我已经考进一个大公司,但是要交3000元的跨省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