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资本主义人权理论和现实的分析,深刻揭露了其人权观的利己主义本质。这种人权观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极端个人利自己主义,在国际事务中表现为极端民族利己主义。所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打着"人权"的幌子在国内侵犯人权、在国际上践踏其他国家主权的行为,都可以从这种利己主义人权观的本质中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经历了不同时期的演变。从改革开放前"人权"观的缺失,到改革开放初期对"人权"的逐渐接受;从1991年发表第一份"人权白皮书",到2004年的"人权入宪"。中国共产党的人权观经历了观念与现实的断裂、观念与现实的接轨、观念与现实的融合的演变历程。中国共产党人权观的根本变化,确立了人权观念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我国在保障公民人权方面的进步与成就。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文明史开始的时候,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多样性地创立了自己的人权准则。每个国家的人权观都是本国主流文化在人权领域的表现。中国和西方的人权观在诸多方面存在截然不同的价值定位和选择。中国人权精神的高远性、和谐性、完满性可以弥补西方人权“有体无神”的弊端;西方人权观中的致用性、个体性、务实性可以弥补东方人权观的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是最科学、最正确的人权观。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权问题 ,促进人权保障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人权宣言》与中国的人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是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人权在当代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宣言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斗争和妥协的历史产物,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局限性。中国的人权观同《世界人权宣言》尊重人权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并对宣言的内容有所发展。自从宣言通过以来,世界人权运动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发展中国家人权观的形成和发展,成为推动当代人权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动力。现在,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修改宣言的要求,这是对西方人权观和西方国家利用人权实施霸权政治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本体论角度看,中美两国的人权观属于同种下面的两个相对独立的属:中国人权注重人权中的相对与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美国人权观割裂人权中绝对与相对的辩证关系,片面强调人权的"共相",是西方发达国家人权观的代言者.而美国在当前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人为混淆人权中种与属的界限,将一己之国的人权观升格为普世人权观在世界强势推行,从而导致了两国的一系列人权争执.因而,要解决两国的人权争执,美国必须抛弃其僵化的思维模式,采纳一种文化宽容人权观.  相似文献   

7.
人权最早是作为神权的对立物而出现的,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天赋人权"唯心史观为理论依据,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以争取本阶级权利为本质,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锐利武器,曾起过历史的进步作用.人权的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世纪初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权的性质有了根本变化,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了人权标准的多样化,集体权、生存权、发展权正被广泛认同.西方国家为维护霸权需要,抛出"新人权观",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为侵略他国主权制造借口.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提出了维护多数人权利的进步人权观,并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人权问题上的正确态度,应是承认差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文化孕育了不同的人权观念,本文以文化对于受刑人权利保障的影响为视角,阐明了在中国传统语境下的"合数型"人权观与在西方语境下的"质数型"的人权观的不同之处,认为在中国当前务实的态度是采取"和而不同"的人权观处理受刑人权利保障问题,并认为"和而不同"是不同文化相处的原则态度,而"和而不同"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权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西方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人权观的分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对中西方人权观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的人权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继承和发展,它的实现过程就是人权充分展示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人权思想既为世界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增添了新内容,又为国际领域中的人权建设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确理解和认识人权问题,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人权观。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人权的民主性。(1)人权是指人身自由和其它民主权利,具有民主的性质,是同封建主义的专制、等级特权、人身依附关系相对立的。无论是资产阶级人权还是社会主义人权,都反对封建主义。在这一点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共性。(2)人权以民主制度为政治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民主制度的确立,就不会有人权的实  相似文献   

12.
公民人权观念的培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对大学生人权观念的培育则是公民人权观念培育的先导。现阶段加强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培育具有特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教育学生,在人权特性、内容、享有主体以及与主权的关系上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的统一、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的统一、人权与主权的统一。目前,可以通过相关教材内容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等途径,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人权观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3.
人权发展的基本规律表现为人权主体由个人到集体,再到人类整体;人权内容由单一到多元,再到全面系统;人权保障由唯我的国家视野到容他的国际视野,再到整体的全球视野,最终都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当今世界人权事业面临中心与边缘的文明对立、发展与人权的因果倒置、援助手段偏离人权目的等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人权观在主体上由个人、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层次逐步推进,在内容上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首要人权,系发展中国家的人权观,具有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国后 ,中国的人权观念不断发展演变 ,其发展演变过程为 :享有一定人权但不言人权践踏人权且讳言人权争论人权 :由否定到肯定探讨社会主义人权形成当代中国的人权观人权成为中国的政治概念 ,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成为中国公民的基本意识举起人权旗帜 ,走向世界。中国人权观念的这一发展演变过程是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人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战后,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利益需要,赋予人权以新的内容,形成了与西方国家人权观不同的特点,而赋予人权生存权与发展权的内涵,是发展中国家实践人权的根本所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维护和实行社会主义人权。中国坚持尊重主权与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积极谋求现代国际人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文明的进步客观上要求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教育。各级政府和组织必须把它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高校也应把它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多方力量采取多样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宣传和教育,从而使他们树立起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相似文献   

17.
人权的实现程度是政治文明建设的衡量标准和终极价值,开展人权教育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从人权教育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入手,剖析了东西方人权观存在的根本差异;阐述了人权问题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中的地位,强调了人权教育应涵盖的主要内容,指出人权教育活动应围绕和突出“人的全面发展”这个核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人权问题上的纷争 ,日本学者大沼保昭建议将文明相容的观点引入人权领域 ,主张各个文明在重新解释的基础上 ,进行跨文明的人权对话 ,建立文明相容的人权观。这种人权观为世界上不同的文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相互宽容、取长补短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院劳改法学系舒鸿康教授在来稿中就毛泽东关于对罪犯实施劳动改造的思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动改造罪犯理论的内涵作了论述,归纳为12个方面的内容。 在阐述马克思主义人权观时,舒鸿康教授写道: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独立权,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人权的最基本内容;只有在社会主义新中国,广大人民才真正享有  相似文献   

20.
王菲 《理论前沿》2006,(2):32-32
“国权”是邓小平晚年在思考我国的国际战略问题上提出的新概念,主要包含了三重重要的思想:其一:国权是在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结合基础上的国家利益。国家主权是国权的基础和前提,国家利益是国权的核心和目标。其二,国权高于主权。“国权”是指在认识人权时必须以有利于维护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