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社区青少年犯罪趋低龄化特征,已引起司法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当前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就引起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矫正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尝试,希望能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蕾  闫麟 《法制博览》2013,(1):12-13
上海市社区矫正工作早于2002年就已经开展,经历了近十个年头,经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上海实际、具有上海特色的社区矫正运作模式,本文将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其优势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如矫正人员人手不足、矫正人员素质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社会大众缺少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关注以及社工待遇低等。正确分析当前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与机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矫正工作发展新形式,有效的完善和发展上海市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被作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改造手段加以运用,而青少年犯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犯罪群体,其生理、心理等方面都与成年犯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因此应针对青少年犯的身心特点对其开展心理矫正工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对象L某的个案分析,提出对社区矫正末期青少年矫正对象的心理矫正模式,以利于实践中对此他们心理矫正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社区矫正青少年社会排斥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动员社会多方力量有效参与为特征的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适合犯罪青少年的有效行刑方式,这已被国外司法实践所证明。但我国的社区矫正青少年在接受矫正期间遭遇到较为严重的社会排斥,其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社会惯有的人际互动模式、发育不良的公民社会、与社区矫正相关的立法缺失及基于“污名化”的歧视与偏见。欲提高社区矫正效果,减少社区矫正青少年的社会排斥需耍为他们提供有效资源供给并基于增权理念加强能动性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仍处于频发态势,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矫正适应青少年犯罪行刑社会化趋势。社区矫正在预防青少年重新犯罪,塑造公民人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存在认识偏差,社会公众认同度低;社会支持网络处于脆弱状态;矫正项目和方案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矫正机构保障机制和社会化水平低,难以适应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现实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社区矫正专项立法,构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的社区矫正体系,多部门应协同搭建青少年社区矫正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机制之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区对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重要的预防功能、教育功能、塑造功能、感化功能、治疗功能、控制功能等特殊优势,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其生存的优良环境,其成长的肥沃土壤,其身心健康的道德驯化的益友和心理矫治的良师。可以说,社区环境的优劣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从组织机构、教育管理、环境治理、矫正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区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教育矫正青少年犯罪人方面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香港地区青少年罪犯的非监禁矫正体系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及矫正青少年罪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效显著。有必要辨析香港地区青少年罪犯术语、概述香港地区青少年犯罪形势、剖析香港地区青少年犯罪原因,对香港地区"院舍训练式"非监禁矫正体系及"社区为本式"非监禁矫正体系展开系统研究,进而从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理论与原因研究、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法律体系、夯实未成年人社会矫正的社会基础及构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专业基础等维度提出大陆地区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体系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若干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就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立法的五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主张:设立《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专章;专门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提高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适用率和适用范围;设立符合未成年人心身特点的社区矫正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上海现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动、购买服务,部门指导、以块为主,社会参与、社团运作,依托社区、长效管理,网络支撑、资源共享”的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工作思路和运作方式。社区矫正组织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它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自愿性、亲和性等特征。违法犯罪青少年取保候审帮教工作的业务范围,包括按照“六必”要求开展工作,建立健全取保候审帮教管理工作网络,制定个性化的具体帮教方案等。重视并开展对狱内取保候审后重新犯罪人员的改造,是社区矫正组织工作范围的延伸,也是巩固改造成果、减少和预防犯罪的一项重要手段。加快社区矫正组织的培育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理顺社区矫正组织与政府的关系,消除培育发展社区矫正组织的法律障碍,积极为社区矫正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作为我国刑罚量刑、行刑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成为推进我国司法改革进程的热点之一,已相继在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城市社区及部分法院开展。全国模范法官李其宏在少年刑事审判岗位上,通过二十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治的有效经验。但社区矫正制度仍处于工作试点与理论研讨同步摸索与推进的态势,尤其是对未成年犯的社区矫正,在矫正主体、矫正项目、矫正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分析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现状,探索法院参与管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工作模式,对于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第一部分是对全国模范法官李其宏开展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矫治经验的回顾,第二部分在分析现有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弊端基础上,从法院管理是刑事司法行为的延伸、符合社区矫正的专业化需求和符合社区矫正的效率原则三个方面论证了法院管理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观点。第三部分从未成年社区矫正机构、专业人员、社区矫正项目和矫正计划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社区矫正试行已有近十年,目前尚未形成适合未成年人(青少年)特点的社区刑罚执行体制,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通过对英国青少年社区刑罚执行的探究,希望对我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承担着建设祖国的未来的重担,对青少年的教育至关重要。如今,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却令人堪忧,我国教育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相对缺乏,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是性格走向成熟同时也很叛逆的时期,必须要加强心理教育。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起步比较晚,同时,发展也很缓慢,本文就目前我国青少年发展的现状和一些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意义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尽管美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八十年代对违法青少年矫正的效果进行了争论,但到九十年代,无论是对矫正的怀疑者还是支持者都一致同意:对违法青少年的矫正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多数矫正活动中必须增加与当事人的接触,必须高度注意当事人的需要和特点以及增强矫正治疗工作的针对性;下面我们主要看一下他们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以及主要的矫治方法 : 一、对违法青少年的分类在整个二十世纪,分类被认为是对青少年矫正治疗的第一步。在二十年代,青少年指导诊所开始对违法青少年进行精神病的评价和心理的检查。在三十至四十年代,美国建立了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对犯罪青少年的社区矫正项目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前美国的社区矫正已成为普遍适用的司法和执法形式,如果说1841年马萨诸塞州的鞋匠奥古斯塔的缓刑尝试是美国社区矫正的开端,那么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随着成人矫正以及相应法律制度的建立,美国犯罪青少年(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也得以迅速发展。 美国最初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形式是缓刑,源于1869年的马萨诸塞州,当时,该州通过的立法规定,允许慈善机构的部门对  相似文献   

15.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开展6年来,试点地区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依法认真履行行职责、广大社区矫正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实践,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6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开展社区矫正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社区矫正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人人民群众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对未成年犯实施社区矫正的意义以及我国开展社区矫正探索的进程,认为社区矫正为处理未成年犯罪问题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美国在治理青少年犯罪活动中一般采取社区矫正和专门矫正机构相结合的办法。专门矫正有多种形式,训练学校是青少年矫正机关的一种主要的形式,类似中国的未成年人犯管教所。美国各州均设有这类机构,下面将有关训练学校的情况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美国青少年法制教育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已经建立较完善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教育三个层次:事前教育,包括规则教育和街道法课程模式;事中教育即未成年人法庭;事后教育指社区矫正项目。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应强化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以减少青少年犯罪及青少年被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体系,对比中美两国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中观念、形式、方式、主体、对象上的差异,总结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构建我国合理的教育模式的建议:我国可以继续发挥我国已有青少年法制教育模式的优势,并借鉴美国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经验,综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力量,积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抽取1997-2007年十年间发表在《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年研究》和《青少年犯罪问题》四本杂志上的研究文献(共1646篇)为调查对象,从犯罪原因、预防矫正、研究方法、各类犯罪类型及特殊人群犯罪研究五个方面对文献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即1997-2007年,有关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探讨主要从家庭和社会文化因素进行研究,从学校教育角度进行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预防矫正主要从社会文化因素当中的社区矫正着手研究,占据了此类文献的绝大多数。对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在中国还是很少,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法。在各种犯罪类型当中,有关性犯罪的专项研究最多,其次是校园暴力及毒品的研究也相对较多。农民工及其子女的犯罪问题也成为时下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上海,社区青少年是特指具有上海市户籍,年龄在16至25岁周岁,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就学、缺少监管的青少年,目前上海约有社区青少年6.3万人。2003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意见》的通知, 正式决定构建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犯罪,将社区青少年工作列入预防犯罪工作体系的三大基本构成部分之一,并确立了"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总体思路。随着社区青少年工作的深入发展,将社区青少年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逐渐成为专家学者和社区青少年工作实际部门的共识,并引起了立法机关的关注。上海市人大于2003年11月提出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2003-2007年)》,将"社区矫正和青少年事务管理方面的立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之中。2005年1月,团市委又向人大提出了《加快立法调研,尽快出台<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条例>》的议案,建议加快开展社区青少年工作立法。本刊特邀请社区青少年工作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部门同志,对上海市社区青少年工作及其法治化问题展开笔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