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娜 《前沿》2013,(14):148-149
昭和天皇即位之后,亲自批准了日本出兵山东,进犯济南的命令,迈出了昭和时代以来日本武装侵华的第一步。这不仅反映了昭和天皇夺取山东权益的思想,更反映了昭和天皇支持对外侵略扩张的态度。在出兵山东的问题上,昭和天皇的态度影响深远,此后无穷的战争灾难皆始于此。  相似文献   

2.
石愚山 《春秋》2014,(2):23-26
正五四运动于1919年5月4日从北京发起,迅即扩展到全国各地,我省济南各大、中学校的学生普遍参加了。当时我是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简称一师)应届毕业的学生,是学生联合会的代表之一,和广大同学们一道参加了这个运动。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侵占我国山东,攻下青岛,强占胶济铁路,并于沿线驻兵,设立民政署,发行日本军用票,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一、出兵山东与退出济南始末20世纪20年代后期(1926年—1928年)的东亚政局和中日关系,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的大变局中。中日两国均在这一次动荡中进行了政权更替,两国的军事外交关系也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较量。1927年春夏之交,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先后出兵继续  相似文献   

4.
《春秋》1998,(3)
1928年4月,日本帝国主义出兵山东,加紧实施其灭亡中国的战略步骤。5月3日起,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对中国军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亦称“五三惨案”。70年前的浩劫,使“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丽泉城,城垣残破,血流成河,生灵惨遭涂炭。70年后的今天,在惨案发生的地方,高楼耸立,绿树成荫,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景象。只有坤  相似文献   

5.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中关系中,日本对中国至少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派兵行动。第一次是1874年的出兵台湾,第二次是1894~1895年的日中甲午战争,第三次是1900~1901年的义和团事件,第四次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第五次是1914~  相似文献   

6.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1918年北洋政府参与了协约国武装干涉苏俄,其原因主要有中国的军阀势力与日本的勾结、保护远东地区华侨、防止日本侵吞中国利益以及收回中东铁路部分主权与利权等,与协约国出兵干涉苏俄的目的是不同的。北洋政府在出兵的过程中,保护、救助了远东地区的部分侨民,收回了部分被旧俄政府侵夺的利权,维护了中国对中东铁路的主权,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日本的侵略意图,但是也延误了中苏之间关于重要问题的交涉。  相似文献   

8.
正颜学回,又名颜子安,笔名天乐、乐天,农工党党员,1908年生,浙江绍兴人。国民党左派爱国人士,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简称"临委会",今农工党前身)党员。曾参加第二次北伐战争,组织领导山东中兴煤矿工人大罢工。"九·一八"事变后,发动5000名济南学生到南京请愿,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1937年,到福建创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五三惨案"纪念日,烈士后人、专家、学者、媒体都会撰写相关系列文章。今年恰逢"五三惨案"发生90周年,有必要将"五三惨案"置于日本觊觎东北、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等时代背景下来解读,而不是局限于某个方面,或许能带来更多的思考与不一样的感受,才能更好地汲取前行的力量。北伐军济南遇阻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告成立,胡汉民任政府主席,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7月  相似文献   

10.
张国新  张超 《春秋》2014,(4):40-40
正段亦民,原名段明光,字耿文,曾化名吴尚、吴浩然、王子健等,1899年生于临朐县上林(山旺)镇黄山店子(段家崖)村,1914年春入青州英浸礼会崇实中学(后为守善中学),1917年人青州共和神道学堂医科预科,后并人济南齐鲁大学转文学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忙于参战,日本趁机出兵从德国手中夺得青岛和胶济铁路。同时迎合袁世凯复辟,诱迫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条  相似文献   

11.
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台湾终于光复,台湾人民回到祖国的怀抱。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台湾有野心。1874年,日本帝国主义就以漂流到台湾的琉球人被杀害为借口,出兵台湾,企图侵占。后来当日本海军军令部长、第一任台湾总督的桦山资纪在琉球居民被害事件后,三次到台湾全面实地调查,深知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蓄谋侵占台湾。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人们普遍认为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 ,苏联只是向中国和朝鲜提供了武器 ,和美国为首的侵略者浴血奋战的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1950年10月中旬 ,周恩来总理秘密访苏 ,向斯大林陈述了中国出兵朝鲜的具体困难 ,请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 ,同时请求苏联也出兵。斯大林表示同意提供军事援助。他坚决主张中国出兵 ,但他明确表示苏联不能出兵 ,因为如果苏联出兵 ,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周恩来立即把斯大林的意见反馈给毛泽东和中央政治局。毛泽东致电斯大林说 ,中国出兵是必然的 ,同时中国需要苏联的军事援助 ,特别…  相似文献   

13.
王军 《春秋》2014,(3):23-24
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北伐,日本为保护其在中国北方的利益,借口保护侨民,派军队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外交官员,打死打伤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相似文献   

14.
首战平型关     
首战平型关,是八路军出兵华北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全面抗战后的第一次大胜仗。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北平卢沟桥,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声言三个月灭亡中国。日寇占领平津后,于9月中旬分三路南下和西进,以三个师团西进攻取山西,右翼沿平绥铁路占大同逼近雁门关,左翼经蔚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世界》2005,(5):44-45
大家都知道民族英雄张学良在1936年发动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在危难时挽救了中华民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富有反叛精神的张学良早在1927年就曾酝酿过一次兵谏。1927年春,盘踞在长江流域的孙传芳、吴佩孚等大军阀被南方的北伐军打落花流水,向北逃窜,投靠东北王张作霖。张作霖决定派长子张学良统率奉军三、四方面军的精锐进入河南,对抗北伐军。  相似文献   

16.
吴道麟 《春秋》2014,(6):7-10
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趁德国忙于应付欧洲战场之机,于1914年11月13日出兵侵占了青岛,从此青岛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地,长达8年之久。日本侵占青岛后和德国一样,首先是控制青岛的经济命脉,以青岛为基地,加紧对山东内地进行资源掠夺:所不同的是,德国占领之初,首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日本则是坐享其成,一方面控制了与经济密切相关的港口、海关、铁路、邮电等管理权,  相似文献   

17.
本期导读     
《春秋》2018,(3)
正今年是"五三惨案"发生90周年。每年"五三惨案"纪念日前后,烈士后人、专家、学者、媒体都会撰写相关系列文章以做纪念和追思。《时代格局下的五三惨案》一文将"五三惨案"置于日本觊觎东北三省、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等时代大背景下来解读,探究日军蓄意出兵济南、制造"五三惨案"和皇姑屯事件等一系列动作背后,是欲阻挠国民政府实现统一全国,以实现他们占领分裂我国东北的野心,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与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4,(2)
1986年4月3日.日本成蹊大学教授宇野重昭博士来济南社会科学研究所访问.就济南惨案及其它有关的问题,和李家振先生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此次学术交流情况摘要介绍如下:宇野重昭先生首先扼要介绍了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省有关济南惨案的资料,以及日本对济南惨案的研究概况,并希望就上述问题“听听李先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康鹏  王琰 《春秋》2009,(4):39-39
近日,笔者在采访时发现一本70年前日本出版的旧画报,这本旧画报里刊载有多幅当年日军侵占济南的照片,记录的是1937年12月28日韩复榘率部逃跑后,日军不战而进入济南的情景,可以说,这本画报是见证日本侵略者侵占济南最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林金源 《台声》2014,(3):38-39
农历新春,岁次甲午。回顾历史,这是第3个攸关台湾命运的甲午年。第一个甲午1894年,日本借口出兵朝鲜,挑起中日战争,清廷战败,被迫割台。日人武力镇压、殖民开发、“皇民同化”三管齐下,但从台湾被日本侵占的那一天起,台湾乡亲英勇不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