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通缩环境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野 《理论前沿》2003,(19):35-36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一般解释,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国际上对通货紧缩的普遍理解为“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2003年3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撰文指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坚挺,截至2003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已经明显趋缓,相反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容忽视。一、国内通货现状分析高盛公司在2003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1978年至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对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会促进当年经济增长,但是会阻碍下一年的经济增长。如果经济增长率超过了9%,那么本年的通货膨胀率就会高于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如果经济增长率低于9%,那么本年的通货膨胀率就会低于上一年的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在摆脱通货膨胀的阴影之后增长速度不断地回落,1998年物价水平指数和社会商品物价指数出现绝对下降。与此同时,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我国经济又面临着通货紧缩的忧患。对此我们必须正确加以认识。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一种经济现象。我国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从1997年10月份出现绝对下降以来,1998年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也开始出现绝对下降。按照国际通用的计算方法,扣除食品价格影响后的居民消费核心价格指数和商品零售核心价格指数。结果表明,商品零售核心价格指数从1997年…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是否出现,其特征、成因以及中国现阶段应采取何种对策等等,经济学界对此提出了众多真知灼见。在此归纳总结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者不同观点,综述通货紧缩。 一、通货紧缩是否存在论 1.不存在通货紧缩。199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长长戴相龙在答中外记者问题“中国是否出现通货紧缩现象”时说,“出现通货紧缩要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物价连续下降和货币供应量连续下降,第二是经济萧条,表现为两个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是不完全存在的。中国物价指数在前两年连续下降,主要与农产品价格下降有关,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量减少的原因。从货币供应量来看,广义货币这两年都比上年增长15%,不是下降而是上升。从经济发展来说,这两年不是衰退而是持续快速增长,分别为8.8%和7.8%。我认为现在中国还不存在通货紧缩,但是我们要预防通货紧缩”。认为目前我国只出现不“通货紧缩”的某种迹象,但整体上没有出现通货紧缩,不能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通过对过去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与资本存量增长率的比较可以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经济增长率在多数年份高于资本存量的增长率,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资本存量的增长率开始快于经济增长率,特别是从2008年开始,两个增长率出现了巨大的分野,资本存量增长率急剧上升,经济增长率逐渐走低。这说明资本产出率在急剧下降,背后隐含的因素是投资过度带来的资本效率的下降和增长的放缓。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 ,是我国第10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 ,也将是经济全球化有重要推进、我国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突破的年份 ,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美林证券分析预测 ,全球经济已经渡过了高峰期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全球经济增长率在2000年的4.2 %基础上 ,2001年预计会下降到3.4 %。欧洲大陆GDP增长率可能会稳定在3 %的水平 ;经合组织GDP的增长率会减少0.7 % ,达到比过去低但仍比较合理的2.7 %的水平。对美国经济 ,由于持续近10年的增长 ,是与信息技术、网络等所代表的新经济连在一起的 ,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爆…  相似文献   

7.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无好坏之分 ,只有正负效应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存在并存和反向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我国在通货紧缩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这对中国经济整体来说令人欣慰。 现在是调整的好时机。当前经济是从一个非常高的基数上开始放缓。20世纪90年代,电力消费平均低于8%。如果经济效率能够提高,甚至8%都可以带来10%的GDP增长率。在过去的八年间,电力消费以13%的速度增长。从当前水平上的进一步放缓不应当被视为是令人担忧的。 在第三季度,经济放缓可能要加速,因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放弃了中央政府将会再次放宽政策的希望,接受了较低的流动性水平,并相应地削减开支。尽管地方政府将会有所收敛,支出还是会继续增长,但速度会慢很多。这对提高效率将十分有益。虽然出口在数量上不会像以前那么增长,但是价格提升将是一个好消息。这将有助于工资的增长,从而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9.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借鉴Karras一文实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 ,运用E views2 .0计量工具 ,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产出、价格和开放度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检验经济开放度对于货币政策数量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 :货币政策的产出效果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增大而减小 ,通货膨胀率同样随着经济开放度的增大而减小 ,两者表现出负相关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开放度的提高 ,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会不断弱化 ,引起的价格波动会有所增强 ,货币政策的目标应该进一步明确以稳定物价作为单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对影响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宏观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股指波动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国际收支之间的动态拟合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提出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稳定的汇率政策,适宜的货币政策,完善的监管制度是避免金融资产价格不正常波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