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九月底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这是二十多年来波兰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 雅鲁泽尔斯基执政已有五年,由于他在处理波兰团结工会事件、稳定局势中起了特殊作用,已成为国际上的有名人物。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后,我们出版了毛泽东同志的选集。近几年,又陆续出版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以及董必武、瞿秋白、张闻天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选集或文选。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继承老一辈革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刘少奇选集》上卷是1981年12月出版的。现在,《刘少奇选集》下卷又出版了。《刘选》下卷收入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到1965年为止)刘少奇同志的重要论著,共38篇,  相似文献   

3.
波兰的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同时起步于80年代初。波兰人认为与经济改革相比,他们的政治改革成果更明显。他们明确提出党的“三功能”论断。雅鲁泽尔斯基的著名论点“三功能”即党对国家起领导作用、对政府是引导、对人民是服务。波兰人认为政治改革给波兰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是使国家政治生活开始走向全面而深入的民主化。明确了政府是仆人,人民是主人,仆人必须为主人服务。他们制定大政方针和各项措施必须以民意为本,尊重绝大多数公民的抉择。波兰人认识到主仆关系不能颠倒,否则将导致危机。波兰为了获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著作选集和专集的出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一、建国前出版过5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版本和若干毛泽东著作专集。1944年,晋察冀根据地的晋察冀日报主编邓拓主持编出的,《毛泽东选集》,是一个流传最早、最广的版本,共5卷。建国前各个系统的《毛泽东选集》,都没有经过毛泽东本人审定。二、建国初至1980年 195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由毛泽东直接主持,开始正式编辑新的《毛泽东选集》。1951年10月至1960年9月出版发行了正式本《毛泽东选集》第1~第4卷。这四卷都是毛泽东建国前的著作,并经过毛泽东本人精心修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11)
正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的《新文学选集》,是新中国第一部汇集五四以来作家选集的丛书,丛书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被誉为"新文学的纪程碑"。丛书由"新文学选集编辑委员会"编选,时任文化部部长茅盾任主编,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叶圣陶,时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作协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文艺报》主编丁玲,文艺理论家杨晦等任编委会委员。  相似文献   

6.
终身以意第绪语写作不辍的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于1991年7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弃世,享年87岁。对于中国读者,他不是一个陌生人,他的传世作《市场街的斯宾诺莎》70年代末即由翻译家方平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以后也有他的选集和不少短篇故事翻译出版,深得读者的喜爱。他被世界文坛公认为继波兰出生的著名作家约塞夫·康拉德后最受赞誉的一位故事大师,他用一种正在死亡的语言描绘了正在逐渐消失的世相,幸而,索尔·贝娄于50年代把他的《傻瓜吉姆佩尔》译成英语出版,才为英语世界的读者所知道。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选集》是一部特殊文集。过去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在文章修改、编辑加工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问题,1991年版《毛选》尽管对这些问题有所纠正,但依然存在许多不足。要全面、公正、准确地研究和评价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本人,有必要对《毛选》进行重新编辑加工出版,为出版《毛泽东全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反差:苏联东欧由危机而发生演变,中国由改革而走向经济繁荣。在这强烈的对比中,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起因和历程,成就和经验以及今后的发展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切望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然而相应的论著少见,《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改革》)一书的问世,可以说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70年代末、80年代初,波兰爆发了席卷全国的罢工浪潮和团结工会运动,形成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政治经济危机。1981年国民收入比1978年下降25%。党内思想混乱,青年思想混乱,出现了对党、对共产主义和国家前途的“信任危机”。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削弱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一个重要原因。1986年7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以下简称波兰党)十大通过的党纲指出,波兰党和国家领导所犯错误的实质在于“不注重思想教育活动”。从血的教训中波兰党认识到,要克服危机并防止类似事件的重演,必须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此,1981年波兰党九大制定了以“改善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革新路线,强调党和政府同人民协  相似文献   

10.
张慎趋 《党政论坛》2009,(24):17-17
出版《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件大事。195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共中央《毛泽东选集》出版委员会(简称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毛选》。1951年春,《毛选》出版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瞭望》1991,(28)
中国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发行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修订的《毛泽东选集》第1至4卷第二版,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7月1日起在全国发行。7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新版《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初以来,波兰在困难复杂的国内外条件下,在推行经济改革的同时,对政治体制进行了某些变革,从而促进了局势的稳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是这些年来波兰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自上而下、先党内后党外进行的。 1980年12月举行的波兰统一工人党八届七中全会  相似文献   

13.
一、建国后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问题的文集我国头一本自己编译的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的专题论文集是1956年9月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殖民地及民族问题的论著》,这本文集由《民族问题译丛》编译室编辑、翻译,由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出版,是内部出版的。这本文集是一本专题论文集。文集按中国问题,印度问题,波斯、中亚问题,爱尔兰问题,波兰问题,匈牙利问题,关于大斯拉夫主义等七个问题编排,共选  相似文献   

14.
华沙专电 波兰议会9月27日举行会议,任命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拉科夫斯基为政府总理,接替9月19日辞职的梅斯内尔。 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在会议上说,拉科夫斯基是在复杂的形势下就职的。当前,波兰人民情绪不稳,信心不足,给正在进行的改革蒙上了阴影。新政府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华沙专电 波兰和苏联的关系史上存在着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即所谓的“空白点”。战后40多年来,双方对其中大多数问题的看法一直存在着分歧。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将对两国今后关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两国已着手进行这项工作,受到两国人民和世界舆论的关注。 1987年4月波兰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访问莫斯科时,两国签署了《波苏意识形态、科学和文化领域合作宣言》,宣布将着手解决两国关系史中“悬而未决的问题”。《宣言》指出,双方是“本着对未来、对进一步发展波苏  相似文献   

16.
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主席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九月下旬对中国进行了四十六个小时的工作访问,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次访问标志着中波关系有了重大的进展。 访问期间,雅鲁泽尔斯基会晤了中国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和李先念,同他们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从而恢复了两国间最高级别的接触和政治对话,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正如赵紫阳总理所说:“这次访问是二十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报刊文稿中经常看到一些作者引用《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样一段话:“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50页)。但常常无意或有意地忽略了恩格斯对这一提法的重要补充和修正。在1882年之前,关于阶级斗争历史的这一表述还不是精确周密的。不仅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是这样写的,直到1877年6月撰写的《卡尔·马克思》(1878年发表)中,1876年9月—1878年6月撰写的《反杜林论》(1877年1月—1878年7月陆续发表)中,恩格斯仍然重申了这一提法。(见《选集》第三卷第41页,第66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毛泽东思想于边区全党,也为了系统地宣传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加强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领导,1944年初,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决定出版《毛泽东选集》。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聂荣臻和副书记程子华、刘澜涛决定,委托《晋察冀日报》总编邓拓负责编选《毛泽东选集》,并由晋察冀日报社出版。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来,先后读过《回忆王稼祥》、《王稼祥选集》和《王稼祥研究论集》、《王稼祥传》,这后两本书是徐则浩研究员从事王稼祥研究的成果,前两本则是由他主持完成的。现在又看到新出版的《王稼祥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也是由他编著的,真感到倍加喜悦。为人写传者,尤其为历史人物写传者,往往要为传主编撰年谱。有人力所能及,有人力所不及。徐则浩是力所能及者。《王稼祥年谱》实现了他的一个夙愿。王稼祥的为人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更为清楚了,学术界又增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二年春,晋中社会科学联合会的同志写信给我,询问晋察冀边区一九四四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的情况。对于这样一件革命思想史、出版史上的大事,只能持慎重态度。现在,经丁一岚、伊之及原在《晋察冀日报》社工作的一些同志的调查、回忆、考证和研究,包括查阅中央档案馆等单位的档案资料,终于形成了这篇材料,可说是在现有条件下力求翔实了。这个材料还经过原在晋察冀边区党委参加思想领导工作的郑天翔同志校正,我最后看过。一件史实,经十数位同志近两年的辛勤劳作,方才整理成现在这个样子,修信史之难,于此可见。这篇短文在晋察冀边区出版《毛泽东选集》四十周年之际发表,不仅是对毛泽东思想历史功绩的缅怀,也是对当年负责《选集》编辑工作的邓拓同志不幸逝世十八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