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详细论述了瑞典新仲裁法以及瑞典斯得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新仲裁规则构建的新仲裁机制 ,并探讨了瑞典新仲裁机制所体现的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所应涵纳的价值取向———公平、效率和便利之平衡。  相似文献   

2.
在民商法领域,与民事诉讼并存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钟裁,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事仲裁制度的价值取向决定着这一制度的改革。有关仲裁的价值取向问题,可谓众说纷纭。通过比较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求最符合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最科学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贯穿仲裁始终的意思自治原则赋予了当事人广泛的选择权,它是当今国际社会运用得较多的一种解决纠纷的方式。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阶段,面对国际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强的现实,需要不断与国际经济社会相融合,必然要接受、适应这种机制。因此,有必要对这种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作为仲裁规则灵魂的意思自治原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证据开示制度应以公正价值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同时有助于法律效益价值的实现。本文指出证据开示制度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公正与效益价值,并寻求两者的有序协调。  相似文献   

5.
在仲裁协议中,当事人授权仲裁员不依法律规则而根据公平原则作出裁决,从而使友好仲裁能够得以进行,这就直接牵涉到了友好仲裁的价值问题了。此外,友好仲裁能够逐渐从各国仲裁法中发展起来,从一统天下的依法仲裁之中独立出来并占有一席之地,这同样牵涉到友好仲裁的价值问题.本文从国际商事仲裁的一般价值取向出发,对友好仲裁的效益价值和公平价值作了阐述,并着重对影响友好仲裁价值取向实现的查明事实、公平原则以及裁决的承认和执行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仲裁制度的设立有其自身的价值存在,其程序设计也有自身特点,它既是社会纠纷解决的重要机制之一,也与司法程序的追求目的——公正与效率一致。但是在仲裁实践当中,为了保证公平公正目的的实现,对仲裁员必须实行回避制度。仲裁回避制度不仅保障了仲裁这一评判方式的公正和公平,同时也保护了仲裁者的合法利益,是仲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原则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意义上的机构仲裁起源于临时仲裁,临时仲裁以其独有的生命力在仲裁舞台上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目前仍然没有给予临时仲裁制度相应的法律地位,一方面与国际趋势不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仲裁市场的发展。本文试从临时仲裁的价值取向入手,分析目前国际上相关的临时仲裁的法源,从而论证中国构建和发展临时仲裁制度的必要性。最后以国际商会仲裁院能否在中国内地仲裁为切入点,结合中国仲裁服务市场的开放,进一步论证临时仲裁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8.
晚近以来,合并仲裁越来越频繁出现。合并仲裁给仲裁体制带来的最大的法理危机,便是其引发了当代仲裁的两个主要价值取向与内在特征——追求争端解决效率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对合并仲裁的必要性、实现途径以及法理缺陷等相关问题进行细致研究,且结合晚近国际层面关于合并仲裁立法与实践可以看出,尽管合并仲裁有助于提高争端解决效率,但国际仲裁界似乎更强调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尊重。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心理学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西方心理学史的考察 ,心理学的两种价值取向主要是不同的哲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既促进了心理学的理论兴盛又导致了心理学的长期分裂。要统一心理学 ,就必须在大人文主义科学观的统摄下谋求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统一、研究方法的互惠、研究者的互动以及学科的科学定性  相似文献   

10.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劳动关系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劳动关系的主体和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尽管我国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已经建立,但其与现今劳动争议发展的趋势已经存在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1.
李军 《政法论丛》2013,(6):37-43
目前部分仲裁较发达的国家和国际仲裁机构已经试行了仲裁第三人程序.而我国对于仲裁第三人制度的立场当前正处在徘徊中,部分仲裁机构曾进行过实践,但是现在又放弃了改革.司法实践中曾意图构建该制度,但是迄今尚未完成.而我国的《合同法》、《民法通则》、《公司法》、《保险法》等法律中已有仲裁协议扩展的立法和理论基础,因此,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的仲裁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2.
论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价值取向具有实践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因而对主体自身、主体间关系、其它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价值取向的合理化是进步人类的信念。在当代中国,合理价值取向应体现个人生存发展价值与社会发展进步价值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物质与精神、功利与道义、现实关切与理想追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论仲裁第三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纠纷的复杂性导致多方当事人争议在仲裁实践中遭遇尴尬。仲裁协议相对性的现实障碍,催生了学者们对“仲裁第三人”制度的设想。作者首先澄清了理论界某些对“仲裁第三人”认识上的误区,总结并深刻评析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观点,结合对国外立法和仲裁规则的解读,实证地分析了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仲裁制度的优越性并得出结论:仲裁中不宜设立第三人制度。  相似文献   

14.
罪犯的审美价值取向与传统的审美价值取向存在着明显的相悖现象。罪犯的欣赏犯罪与传统的追求和谐自然相悖;罪犯的醉心义气豪侠与传统的敬慕崇高伟大相悖;罪犯的倾心假丑恶怪与传统的向往美善相乐相悖;罪犯的向往腐化生活与传统的谋求天下大同相悖。我们教育改造罪犯就是用正确的审美观念、善良的审美思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洗刷他们丑恶肮脏的灵魂,使他们成为具有正常的审美观念的人。  相似文献   

15.
张春良 《河北法学》2006,24(6):103-108
公正与效率构成国际商事仲裁价值体系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内在张力和推动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发展完善的动力.公正价值应通过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宏观结构、中层结构和微观结构展现出来;效率价值分化为仲裁规范的静态效率和仲裁活动的动态效率,应合理搭配二者以使效率价值得以最大程度的彰显.公正与效率的冲突与衡平决定了国际商事仲裁必须合理配置二者的关系,并采取效率相对优先的位阶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法的价值及其取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法的存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答案首先可以追考于"价值"之源,从中悟出"法的价值"不等同于"法的价值取向"的道理,以及社会法的价值是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的初步论断;其次,追考于社会法的价值取向与社会体制的运行效率科学化的关系,从中得出结论: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法的阶段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法的目标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论民商法价值取向的异同及其对我国民商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万一 《法学论坛》2003,18(6):12-21
民法和商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制度,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其区分依据除了要考虑法律的调整对象之外,立法价值取向的差异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民法的最高价值取向是公平,立法上采取的是公平优先原则;而商法的最高价值取向则是效益,立法上采取的是效益优先原则。正确认识民法和商法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同,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还是司法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危机愈益加剧,我们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传统行政法的价值取向在经济基础、政治思想基础及法理基础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缺陷。传统行政法价值取向必须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革的出路在于实现行政法价值取向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段荣玉 《法制与社会》2013,(21):106-107
仲裁自愿原则作为仲裁制度的灵魂,在仲裁制度设计层面和仲裁活动的实践层面发挥着它强大的生命力。仲裁自愿原则为仲裁制度的高效公正价值的实现寻找到完美的契合点,使得仲裁发挥了其较之民事诉讼的巨大优越性。本文将阐述仲裁自愿原则在仲裁制度及实践中实现的具体价值,并对其潜在发展空间提出完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论仲裁中的调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仲裁中进行调解是我国仲裁机构的一贯做法,也是我国《仲裁法》所确立的一项制度,然而国际理论界对其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质疑:该种调解中的“私访”(caucusing)方式和由同一个人担任调解员和仲裁员,是不是违背了自然公正原则?对此本文认为“私访”并没有违反自然公正原则,问题的关键在于后一个问题,而这点又是可以由多种机制加以保障和克服的,因此,这种做法不会对正当程序原则造成冲击,并且由于该制度对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充分尊重和其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它必然能随着自身的完善而得到广泛的承认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