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万众期盼中,我们进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年倒计时。今年,全市广大职工踊跃参加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理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营造了关心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
8月8日,是个激动人心和难忘的日子,当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点燃的时刻,宣告第29届奥运会帷幕正式拉开。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跨越五大洲、四大洋,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本着奥运梦想相聚在古老文明的北京、相聚在五环旗下,共同奏响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乐章。  相似文献   

3.
王爱华 《工会博览》2006,(23):56-56
近日,为全面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服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抓住奥运商机展示专业化、国际化服务形象,百货大楼围绕“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出台了2006年~2008年迎奥运培训工作计划》,印发了《迎奥运英语服务无障碍培训方案》,成立了总经理任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奥运主题培训小组,全面启动了2006年-2008年迎奥运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4.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万众期盼中,我们迎来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周年倒计时。今年,全市广大职工踊跃参加到"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中来,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广大职工中普及奥运知识,宣传奥运理念,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营造了关心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浓厚氛围。奥运热情感染着每位职工,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表达着"期盼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心情,享受着身心的愉悦与和谐,同声呼唤着"我们准备好了"——  相似文献   

5.
一年前,当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圣火徐徐熄灭的时候,我们的心中点燃了新的梦想和希望:让奥运精神永驻北京,让奥运财富永远造福人民。一年后,新中国将迎来她60周年华诞,"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活动已在首都广大职工群众中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然而,如此庞大复杂的工程,该从哪儿人手呢?千头万绪摆在组委会领导们面前…… 困难重重考验的是毅力和执著 "根据市领导和奥组委的精神,我们要迅速组织起不少于15万职工的啦啦队."市总副主席、啦啦队组委会副主任王北平传达了上级领导的意见,"组建啦啦队不仅是展示首都职工的形象问题,而且是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中国的文化、文明和精神风貌,也是通过啦啦队这种形式更好地体现出‘人文奥运’的理念,体现出中国人对‘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愿望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石勇 《南风窗》2012,(17):40-42
当完成了洗雪百年屈辱的历史性任务,而民众对是否拿金牌,已不是那么在乎后,更多了几分豁达与从容。伦敦奥运已经结束,金牌丰收让国人扬眉吐气。但4年一次看比赛的日子将慢慢远去,在生活中被我们遗忘。围绕奥运所发生的诸多事情,其实也是对中国的一次"解密"—一次对国内问题,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以来国民心态的折射。要中国人不带着一个"中国"的现实背景去看奥运是困难的,正如要运动员不带着一个"中国"的抽象实体去投入将不可想象一样。  相似文献   

8.
职场如江湖,从容淡定地面对,运筹帷幄地控制自己的职业生涯,是笑到最后的保证.而真正让自己笑傲职场的,其实是不可或缺的五颗"心". 第一颗心:关心 适用范围:亲密同事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其实用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事身上,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不仅政府要奥运,人民更要奥运。美国如果在奥运问题上对中国进行干涉,将失去的不仅是中美关系,而且也是中国人民的民心。  相似文献   

10.
来信     
毛寿龙 《南风窗》2012,(1):18-18
"中产"只是火鸡不是凤凰读了《南风窗》记者李北方的《"中产阶层社会"梦想的暗淡》一文,觉得我们社会的前进总像是在努力地爬上长颈鹿高高的脊背,却不记得先做一架长梯。梯子是理性的秩序。可以让人们在权利和义务的梯次上稳定地上落。然而在中国,已经爬上去的人不想要梯子,因为他们没想过要退下来,也不想让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点,我们是否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我觉得把中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个世界大局当中考虑,可能会有一个恰当的考虑,不夸大也不缩小。8月3日~5日我到夏威夷参加一个高级政治论坛,感觉到大家对中国充满希望。新疆"7·5"事件没有一个人谈到,相反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上半年7.1%的增长,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见底了,中国会带动世界。会议上我看到另外一个景象就是日本的极大失落感,我没有  相似文献   

12.
来信     
《南风窗》2012,(1):18
"中产"只是火鸡不是凤凰读了《南风窗》记者李北方的《"中产阶层社会"梦想的暗淡》一文,觉得我们社会的前进总像是在努力地爬上长颈鹿高高的脊背,却不记得先做一架长梯。梯子是理性的秩序。可以让人们在权利和义务的梯次上稳定地上落。然而在中国,已经爬上去的人不想要梯子,因为他们没想过要退下来,也不想让其  相似文献   

13.
杨李菊 《工会博览》2008,(14):15-17
2008年8月8日,中国与世界有个约定。为了做好奥运会东道主,为了迎接八方来宾,中国、尤其是北京的各行各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轰轰烈烈地建设“新北京”,服务“新奥运”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看不见”的奥运建设。“看不见”的奥运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但服务北京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也在悄悄改变着北京人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移向奥运比赛之外的北京,“看不见”的奥运建设同样精彩……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8日上午,中国登山队员成功登顶珠峰,将奥运圣火带到了世界屋脊。奥运火炬成功登顶珠峰,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它的非凡意义不仅在于兑现了中国人要将奥运圣火带到世界屋脊的庄严承诺,也对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但是,奥运圣火能够成功到达珠峰是不容易的,风雪、严寒和极度缺氧等恶劣环境不仅让登山队员在登山的过程中举步维艰,甚至会冒着生命危险。作者要给广大读者奉献的,就是奥运圣火成功登顶珠峰幕后的一个历险故事——  相似文献   

15.
谢奕秋 《南风窗》2008,(20):34-35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无疑提高了国人的自信。汇聚高科技、资金实力与人力动员能力于一体的开幕式与闭幕式,宛如对着世界发出中国步入"后奥运时代"的宣言:这是一届唯有大国才能举办的盛会。我们真的是大国了吗?"后奥运时代"时代的中国,将如何行走世界?  相似文献   

16.
赵义 《南风窗》2008,(18):3-3
北京奥运已然谢幕。今天回过头来看,筹备和举办奥运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而言,不仅仅是‘光荣与梦想"的时刻,也是充分体验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交织的焦虑与压力的过程。因此,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都发生了。经历过的,和没有经历过的,该来的迟早会来。筹备和举办奥运期间,中国已经具有的维稳机器和机制的高速运转,毋宁说是中国办奥运的"必修课",也是一次检修。  相似文献   

17.
郭晴 《工会博览》2008,(6):56-57
“金猪”过后是“金鼠”,2008年又是一个喜杂的年份。北京奥运会的召开,更是让很多年轻夫妻有了要一个“奥运宝宝”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陈和午 《南风窗》2011,(19):38-41
全球经济危机让中美"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危机重重,本轮经济危机敲响了世界经济失衡的警钟,"中国制造、美国消费"或者"中国存钱、美国花钱"的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美经济再如此"互补"下去恐怕只会让世界经济陷入越来越失衡的怪圈。  相似文献   

19.
奥运三章     
庄礼伟 《南风窗》2008,(16):50-52
北京奥运既然是以"人文奥运"为目标,那么与奥运相关的一切事项,都应以人文主义为指针,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文化秀。奥运前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如果说围绕奥运和西藏问题的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抗与喧哗,仍然只是聚焦于具体政治议题的表层对抗,那么在水面下搅动起这些波澜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与西方真正发生剧烈的肉体碰撞,是在19世纪。此前西方对中国的观感仍然是朦胧的和主观的,例如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文化人怀着对西方君主专制的痛恨,把中国想象成一个由贤明皇帝领导下的现世乌托邦,这位皇帝从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中间选任官员,政府公正,国家太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奥运会把世界的目光集中到中国,5·12大地震,又将世界的爱心和帮助集中到了中国。因为,如同奥运会属于全人类一样,发生在中国的这次地震灾害也同样牵动了世界人民的心。奥运圣火一路走来。5·12大地震,为它注入了更加深刻内涵——人类与自然灾害抗争的生命之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