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省委书记娄勤俭在调研南京江北新区时强调,要努力把江北新区打造成长江经济带的创新支点,在新区建设中走在全国前列,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自2015年获批设立国家级新区以来,江北新区按照国家批复的"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战略定位主动探索、积极创新,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8)
<正>随着第三批自贸区的正式挂牌,我国的自贸试验区开启"1+3+7"的全新格局。江苏作为外向型经济强省,当前自贸区仍面临缺位的境况,应采取"分散突围"的策略,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系列复制自贸区经验的文件和通知要求,各地的新区、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积极复制自贸区经验,争取对口政策。南京江北新区是我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应当作为对接自贸区经验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同时将自贸区经验作为破解当前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7,(11)
<正>南京江北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一年多来,紧紧围绕"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推进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各项重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9,(22)
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为江苏自贸区的发展明确了目标。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江苏始终是改革开放"先行者""排头兵"的科学定位,更是对江苏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期望。根据《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包括南京片区、苏州片区、连云港片区三个片区,明确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群众》2017,(18):2-2
浦口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中部、南京市重点打造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域,地处长三角及南京都市圈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门户位置,南临长江,北倚老山,滨江式布局,通过多条过江通道与南京主城紧紧相连。园区创办于1992年6月,1993年12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6月,桥林新区正式启动开发建设。浦口经济开发区积极围绕江北新区"4+2"产业定位,重点打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智能终端)、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两大主导产业和新材料(膜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一大特色产业。园区已聚集台积电晶圆制造、江苏艾科、上汽  相似文献   

6.
方建中 《群众》2015,(1):55-56
2014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支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昆山、江阴、武进等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此,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江苏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主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瞄准"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区域创新一体化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力争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发展高地。民营企业是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不断激发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建议:一、上下联动,确保政策落地。明确各高新区的责任主体地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江北新区是我国第13个、我省首个国家级新区,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空间和南京都市区新增空间的主要承载地。但江北新区发展存在着行政主体过多、统筹协调难,规划用地不足、项目落地难,人口集聚遇阻、"软服务"功效发挥难等问题。建议:  相似文献   

9.
二○一三年六月二十六日宁政发[2013]18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规划局拟定的《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江北新区2049战略规划暨2030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市规划局2013年6月)一、项目背景江北地区是南京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已经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20,(11)
正在25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上,"以山为郭,以江为池"的南京,因大江而"金陵限南北"。2015年6月,一个划时代的国家战略决定,彻底改变了南京城市的空间格局:全国第13个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获批!揽怀江北,跨江而踞、拥江而兴,曾经的天堑长江真正成为这座城市的"内河"。江南江北一体融合,南京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1.
一市一特色     
《群众》2015,(2)
<正>南京: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创新发展,支持江北新区发展无锡: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迈出更大步伐徐州: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常州:推进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科教城协同创新发展苏州: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国务院批复支持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是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示范区由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横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5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江苏的新使命,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起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2015年2月,专题召开深入实  相似文献   

13.
顾雷鸣 《群众》2013,(3):I0024-I0025
苏南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人口3284万,是我国综合实力雄厚、发展质量好、对外开放程度高、体制机制活力强的地区之一,在全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继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之后,江苏省的又一重要国家战略。苏南地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开放合作引领区、城乡发展一体化先行区、富裕文明宜居区,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苏南特点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之路,将对江苏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南京市江北新区,是2015年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具有"三区一平台"的战略定位。由于地处长江下游,今年严重的汛情给当地带来严峻的防汛考验。江北新区优化机构职能设置,以"大应急"为核心,重新构建了"横跨领域联合协同作战、纵跨层级指挥贯彻到底"的防汛指挥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主动求变、形成创新经验,有效应对了灾害,维护了百姓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5,(9)
<正>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新区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快江北新区建设,对于推动南京及苏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培育区域发展新增长极;对于统筹城市空间和产业发展,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实现与长江中上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5,(11)
<正>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南京来说既是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应有的责任担当。自2014年10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设立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发挥优势、奋力作为,积极探索以示范区建设引领和推动经济转  相似文献   

17.
江新发 《群众》2022,(20):17-18
<正>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强区域联动发展,创新完善南北发展帮扶合作机制,支持苏南苏中苏北围绕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发挥南京“新主城”、南京都市圈产业创新枢纽功能,强化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品牌优势,与淮安市盱眙县深度合作,丰富南北对口结对帮扶新机制、新路径,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全面起势,探索出“国家级新区+共建园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世贵 《群众》2016,(1):39-40
"十三五"期间,江宁将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多重战略机遇,紧扣"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和"走在最前列、建设新江宁"目标追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五大战略",努力建设成为"江苏高端产业集聚区、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美丽中国典范区和现代化国际性南京主城南部...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2月20日上午,省政协中共界部分委员赴南京市江北新区开展界别活动。省政协主席黄莉新参加。黄莉新一行首先赴江北新区规划展示馆,听取新区发展规划、"两城一中心"产业布局、重点平台建设等情况介绍,详细了解新区建设发展情况以及营商环境建设、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在南汽江北新区基地,黄莉新深入一线车间,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20.
正自贸试验区既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又是塑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平台。江苏进入"自贸区时刻",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江苏终于拿到了这张"好牌",打好这张牌,建好自贸区,将会对江苏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建议:第一,将自贸区建设与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打造有高度、有质量的"江苏特色"。一是充分利用自贸区的制度优势和开放平台,吸纳全球高端要素,汇聚国际创新资源,打造原创型科技研发基地,实现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重大突破。二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等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产业集群,并以产业链为载体进行改革创新和系统集成。三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融合能力,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加快推进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