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主》2015,(5)
<正>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有54.9万孤儿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而我国仅有儿童福利机构529个,床位8.7万张。巨大的孤儿数量和我国儿童福利体系数量严重不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有80%以上的孤儿游离在福利机构之外,散居在社会当中,他们的生存、学习等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9,(12)
《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儿童权利保护"宪章"。我国一贯重视儿童权利保护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比较而言,《儿童权利公约》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者不仅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儿童角色地位""可操作性"等基本范式方面存在着"国际"与"国别"的区分,在"成长环境""享权者""家庭保护"等具体范畴方面也有着质性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之一的我国,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童权利的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中的时际法遵循法律无溯及力原则,即处理国际法中的时际法应遵循"法律事实应以与之同时的法律判断原则";但在具体适用该原则时,应该对权利产生时的法律和权利存续时的法律这两者之间做出区分,产生一个权利的行为受该权利产生时所适用的法律支配;按照同一原则,权利的存在,应当依循法律的演进所要求的一些条件。在争端解决时应以关键日期时的国际法和事实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撒谎"看流浪儿童的机构救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水雄  李伟 《青年研究》2005,(12):16-23
本文所谓"撒谎"指的是,流浪儿童在寻求救助或者面对救助机构的工作人员时存在撒谎现象."撒谎"反映了当前流浪儿童机构救助中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比如说救助机构工作的目标过于偏重"找家",对流浪儿童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不足,流浪儿童与工作人员的对话方式和互动方式存在一些值得质疑之处等等.  相似文献   

5.
孤儿作品指作品使用人意欲使用且经过合理勤勉寻找后仍无法与著作权人取得联系的作品.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孤儿作品,如何在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和公众的使用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直是著作权法正在探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我国对孤儿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立法还处在起步阶段,《著作权法》及其第三修正草案对孤儿作品的规定存在疏漏和缺失.立足我国国情并借鉴他国经验,明确界定“合理勤勉寻找”的标准,健全孤儿作品强制许可使用费提存制度,构建孤儿作品著作权登记备案制度,完善孤儿作品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以及完善图书数字化法律规制体系等,有助于我国孤儿作品著作权受到法律保护,既维护好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著作权,也确保孤儿作品能为公众合理利用,避免该宝贵资源被束之高阁,随着岁月流逝而失去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儿童保护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晓援  伍晓明  杨洋 《青年研究》2004,32(11):28-37
本文研究了在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 ,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为弱势儿童群体 (主要是孤儿、被遗弃儿童和流浪儿童 ) ,提供福利服务方面作用的变化。而今 ,中国的儿童福利政策正朝着所谓“东亚福利模式”回归 ,向强调政府、家庭、非政府机构和其他社会成分相互合作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罗娜 《学理论》2013,(12):124-125
适当生活水准权是基本人权的一种,存在于《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儿童权利公约》等多个国际性法律文件之中,随着住房、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日益凸显,适当生活水准权的实现问题愈来愈成为法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的内涵是什么,在和谐社会的背景之下,它的标准是什么,应该如何确立比较合理的保障制度体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匹配,法律的制定者与政策的决定者应该有怎样的举措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深究与探讨的,而在和谐社会下建立健全适当生活水准权制度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社会问题,流浪儿童问题是当今中国社会治理和制度建设领域的重要议题之一。解决流浪儿童问题要突破传统管控思维和手段,从实现儿童权利出发来创新制度和治理方法。本研究采用叙述分析方法,以抗逆力理论为视角,通过分析"类家庭"对流浪儿童抗逆力获得的影响和作用,解释类家庭流浪儿童抗逆力养成的内在机制,以及对儿童权利实现的意义,以为创新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和服务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政治以正义为旨归,正义的实现可以感知。实现正义的过程伴随着国家治理从德治向法治的转向。与强调义务的德治不同,法治建立在权利之上,国家通过严密的法律体系实现公民的权利平等。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也面临着艰难的多重转型,这种转型体现既体现为从等级政治走向平民政治,也体现为从政治控制转向法律平衡。在转型治理的过程中,其实存在两种法律及其表现形式:作为秩序的、表现为依法管制的法律,作为自由的、表现为依法抗争的法律。因此在治理转型的过程中,法律被用以明确现代治理中的责任和程序;在权利实现的过程中,正是具体的立法、司法和执法使人们感知法律及其背后的正义,从而激发自觉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10.
<正>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存在五大弊端,其一就是"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邓小平所说的"特权",并非一般日常语言中的"特殊的权利"或者"高于一般人的权利",而是特指"政治上经济上在法律和制度之外的权利"1。正如西耶斯在《论特权》中对特权的界定:"无论何种特权,其目的自然都在于免受法律的管束,或赋予法律所未禁止的某种事物以专属权利。"邓小平的"反特权"思  相似文献   

11.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迅速审判权和分别关押权,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人权事务委员会和儿童权利委员会的相关意见和判例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这一权利,并影响了各国少年司法的发展。与联合国规定相比,我国的少年司法尚存在法律缺失、模糊,权利保护理念欠缺,审前羁押率高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我们应当根据联合国文件的精神,借鉴未成年人权利保障较为发达国家的相关权利保障措施,从改革办案程序、提高审判效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加强社会联动方面着手,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迅速审判权和分别关押权。  相似文献   

12.
论公民的社会保障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正确认识公民社会保障权利的性质 ,确立能够充分保护公民该项权利的法律原则 ,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公民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权实现的法律体系 ,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发展 ,关系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公民的社会保障权的实现目前尚还存在各种问题 ,亟待通过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民主》2015,(8)
<正>【提案背景】近年来,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日益完善,有力推动了法治社会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关于律师执业权利立法日益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的实现得到进一步保障;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沟通联系机制得到加强,律师执业质量得到提升;律师协会充分发挥职能,律师权利得到守护。但当前律师执业权利保障还依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社会对律师职责和定位的误解与偏见;法律赋予律师的执业  相似文献   

14.
监察法打破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案件管辖分工,重新界定了监察机关与检察、公安机关之间的权力配置和关系,产生了法法衔接问题。监察管辖与检察管辖存在职权竞合、与公安管辖存在交叉,需要准确厘定,正确解读。法法衔接实践中,监察管辖制度存在确定监察管辖罪名的相关文件法律权威性不足,"监察为主调查"有异化为"主要由监察调查"之隐忧,与检察、公安机关之间易发生管辖权争议,互涉案件中被调查人权利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完善监察管辖制度要回归监察法"反腐败国家立法"的法律定位,制定监察法规,构建分工负责基础上以监察为主协调的协作配合制度、管辖协商前置和管辖权异议制度,探索合理方式保障被调查人权利。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4,(33)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利用国家赋予的权利,对各项诉讼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以实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权利的正确行使;保障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但是,我国的检察机关对于诉讼活动的监督还存在着不足。要从完善法律体质、调整检察机关内部结构、加强法律监督队伍的建设、增强法律监督工作的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以符合现代化社会对诉讼活动监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科社教研室翟桂萍撰文提出 :公民意识是包括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政治参与意识等。公民权利意识的凸显 ,使我们日益重视自身的权利和利益 ,以权利本位为主的法制民主意识逐步树立起来 ,必然要求通过法律渠道规范政府的运作和维护自身利益 ;要求政府实现精干、廉洁和高效 ;要求政府机构的设置、职权的划分 ,权力的行使都符合法律 (也就是人民的根本意愿 )的规定 ,从而促进机构改革接受人民的监督 ,使之具有更为理性的基础 ,促进机构改革的法定化。公民意识的凸显还必然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和政治参与 ,要求公民更…  相似文献   

17.
王玉  李麒 《理论探索》2022,(4):123-128
刑事诉讼案外人财产权保护是刑事诉讼程序正当和司法公正的应有之义。目前立法中存在着案外人法律地位不明确、主体资格和实体权利范围模糊、权利实现的程序保障缺位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对其财产权的保护。要从三个维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案外人财产权的法律保障:明确案外人作为诉讼参与人的法律地位,保障案外人参与诉讼的主体权利;对案外人异议的主体资格和实体权利进行类型化,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统一标准、明确范围;完善案外人权利保护的程序规定,明确案外人在审前查控、涉财产审判以及执行救济三个环节中的程序权利。  相似文献   

18.
阮雪梅 《理论探索》2008,(1):154-156
控股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的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其基本原因是:公司治理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公司法律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在"一股一权"前提下,法律赋予股东的平等权利与这种权利的实现有距离;<公司法>没有从制度设计上真正体现有限公司的人合性特点,而股东间的利益冲突也损害了有限公司人合的性质;"资本多数决"原则为控股股东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利益";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规定还不完善.加强对有限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法律保护,需要从控制机制和具体制度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较多领域和环节涉及村民自治权的适用。当前,不管是征地调查申报阶段、征地公告阶段,还是征地补偿款的给付和管理阶段,均涉及村民自治权利的行使。然而,由于相关法律规定模糊、集体土地征收工作人员观念与意识滞后、村民自身权利意识和自治观念缺乏等原因,导致县、乡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村民委员会在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侵犯村民自治权利的现象大量存在。应以构建法律体系和充实法律内容为基础,加强集体土地征收过程监督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关键,多维举措,切实保障集体土地征收过程中村民自治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颜如春 《行政论坛》2011,18(2):15-20
信访制度在中国政治环境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目前信访制度已经明显滞后于时代发展,表现出对解决问题的不力和不适应。完善信访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整体设计,从改革信访体制、健全信访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推进信访法治等方面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路径。改革信访体制,可供参考的模式有:"机构整合"模式、"功能整合"模式和"专门委员会"模式;健全信访机制,重点是:健全信访问题的矛盾排查调处机制,信访问题监测预警机制,权益保障、疏导教育、稳定控制相统一的问题处理机制,司法、行政、社会相配套的权利救济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各方面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即创新"预防"工作方法、"受理"工作方法和办理工作方法等;推进信访法治:即明确信访机构的法律地位、信访法律关系、规范信访程序、规定信访机构的权限、明确国家机关在信访工作中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