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凰男"是指农村贫困人家的孩子,经过10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最终定居城市,实现了家庭和个人的梦想."孔雀女"是指城市家庭的独生女,从小条件优越,娇生惯养,不了解城市以外的生活,尤其是乡村生活.他们二人组成的婚姻往往被视为"问题婚姻".这种婚姻结合过程暴露出城乡二元张力,这种张力源于城市化进程的一种"失调"反应和隐于其中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锋".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剩女"现象越加明显。在婚姻市场理论指导下,本文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对该现象进行分析。认为爱情和婚姻同其他人类行为一样,寻求的是实实在在的收益,必然经由理性的选择并符合经济学效用最大化原则,只不过这里的效用包含了感情因子而已。而相对意义上的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刚性、沉没成本、潜在替代品等,是剩女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覃春华 《今日广西》2008,(16):59-61
去年起,“风凰男”和“孔雀女”成为网络中两个炙手可热的名词。 “凤凰男”一词是从国内热播剧《新结婚时代》开始流行,到《双面胶》鼎盛起来的。“凤凰男”,指的是家在农村,经过一番奋斗跳出农门,终于“山窝里飞出金凤凰”,成为为一个家族蜕变带来希望的那部分男生。他们从小生活贫困,但诚实稳重,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拼搏考上大学,走进大城市。  相似文献   

4.
张有才 《求索》2012,(3):101-103
黑格尔认为,爱是自然形式的伦理,是两个人在彼此身上得到承认并发现自己,与对方合为一体,这就要求爱慕者双方抛弃自我独立性;而婚姻则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这给当代中国社会的爱情婚姻的启示在于,爱是一种牺牲和舍弃,爱只有在抛舍中才能取回自身,而婚姻不应该为激情所破坏,应用婚姻伦理的、精神的方面来消除那些不稳定的感觉和任性以维护婚姻的稳定。因此,爱从步入婚姻的那一刻起就不应再是任性之爱,而应升华为伦理性之爱,并最终积淀为亲情之爱,"爱"只有在爱情、婚姻与家庭中不断运动和升华才能圆满自身。  相似文献   

5.
打工妹返乡“新相亲”现象探析——以重庆市S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以往主动排斥乡村婚姻市场而选择在城市相亲的"老相亲"不同,在当前城市的价值满足能力不断下降的推动和乡村社会中就业机会吸引的拉力下,打工妹主动选择回乡相亲而出现的"新相亲"行动,呈现出了更高程度的现实理性,而自我保护的需求和保障家庭的现实诉求也成为打工妹回乡进行"新相亲"行动的重要推力。  相似文献   

6.
李进超 《长白学刊》2008,(2):144-149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鸰,一直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从不同角度关注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其代表性的"婚姻三部曲"充满了对女性社会处境的思考,从《牵手》,到《中国式离婚》,再到《新结婚时代》,每部作品都强烈地传达出了这种观念:女性应该拥有自己完全的独立人格;无论爱情婚姻多么美好,都不能丢弃作为"人"的最重要的内涵。纵观三部作品可以看到,女性在婚姻这杆天平上的分量逐渐加重,也对传统的男权观念作出了执著抗争。这些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变革,"婚姻三部曲"其实也是中国当代社会变革的一个记录。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7,(3)
<正>摘编自1月8日香港《亚洲周刊》近期,日本资深媒体人、旅台作家本田善彦在《亚洲周刊》上撰文指出:台湾经济因两岸关系而恶化,社会因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分化对立,台湾是否步"东德"后尘,走向"解体"?他在文中进一步说明了蔡英文当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执政"失败。经济依然低迷,看不出复苏的迹象,"不当党产"所代表的所谓转型正义、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议题,不只无法建立初步共识,  相似文献   

8.
彦岚 《观察与思考》2007,(4):104-105
当异地恋爱和婚姻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距离似乎成了爱情中时髦的元素.那些"新生代"们丝毫不介意两地分居,甚至有人乐在其中.爱情总有一天会从甜腻化为清醇,因为生活本就是简单而质朴的.就算在两地工作,晚上也能温馨地守在自己的小屋里,这是虚幻的梦想么?"子弹头"列车的魔法使这一切成为真实.因为,他在上海,她在杭州.  相似文献   

9.
从1910年到1940年,"智识阶级"及其演化而成的"知识分子"话语,在不同时期的批评实践中被利用和阐释:1919年前后,"智识阶级"话语进入批评文本,其在演绎过程中吸纳进贬义色彩,将智识阶级置于被批判的境地;1927年以后,"知识分子"话语出现,其以"非阶级化"的意蕴解构了"智识阶级"的"整体性";1930年代,在以"革命性"为标准的批评体系中,借助于"出路抉择"和"知识分子工农群众化"等关键词,"知识分子"话语实践了吸收和改造知识分子的意图。  相似文献   

10.
"过家人"是豫西南D县农村青年以建立、维系和发展父系家庭为核心的生活理想,包括"成个家""过日子""成为一家人"三个基本维度。通过择偶成家、婚姻维持、理解认同三个层面的考察发现,"过家人难"背后的婚姻风险化产生于乡村社会的转型。既有的传统婚姻策略失效,个人被释放的利益和情感追求因缺乏社会支持条件而变成新的风险源。婚姻不稳定的风险情境推动了婚姻策略的个体化倾向,但强调个体化的利益保护策略并不能成功实现"过家人"。从择偶、持家到维系,"过家人难"不仅体现在确定可靠人生道路的消解,也体现在对个体资源、智识和能力的高度依赖,还体现了女性身陷多元角色矛盾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性爱     
谁为爱情作证? “爱情”的存亡,在婚姻法中该怎样判断,这的确是一大难点。 当代男女对婚姻的期待更多的是夫妻感情。男女双方以感情为结婚的基础,又以“感情破裂”为离婚的理由,“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这句恩格斯的名言,被广为引用,这些都表明,时代进步了,婚姻观念确实在经历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在婚姻法修改中,人们争论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便是所谓“第三者”、“婚外情”问题。一些当初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其中一方后来又与另一异性产生了新的“爱情”,于是就单方宣布前一次爱情“破裂”,好以第二次爱情取而代  相似文献   

12.
兰帆 《青年探索》2003,(3):59-59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虽是戏谑之语,但也不难看出爱情在婚姻中的处境。婚姻也是一门学问,所以它也有可以学习与改变的空间。因此,近年来美国中学里兴起了“婚姻教育”的风潮 多年来,美国的离婚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统计,大约每两对夫妻中就有一对离婚,因此在过去的4年内,美国40多个州的初中和高中都纷纷开设了与婚姻教育相关的课程 佛罗里达州甚至规定,婚姻教育是学生拿到高中毕业文凭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6,(2)
正"爱情,自古以来在人们眼中都是美好的,似乎也是华丽的,轰轰烈烈的。可是,事实上,真正的爱并不一定是这样的。爱情原本该是两个人的事情,两个人的平凡生活。"王裕庆这样诠释他和太太的爱情,并一直强调他们的婚姻是——2015年11月,确实是个我所喜爱的月份,微凉的天气和初冬的宁静都是喜欢的理由。那样美好的天儿,最适合和一对璧人儿分享他们跨越海峡、牵手幸福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都市“剩女”现象的后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视角出发,对都市"剩女"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探析.文章认为,婚姻需求程度的降低,择偶标准的超值预期、以及行动策略上的消极被动,是导致"剩女"产生的表面原因;其深层原因则在于转型社会中生存竞争所带来的时空异化而导致的情感异化,以及经济压力所造成的价值失序和功利取向在婚姻市场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剩男”与“剩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婚姻挤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性别看,男性婚姻挤压现象一直存在并不断恶化。近年来,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也遭遇婚姻挤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剩男"和"剩女"现象,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性别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男孩偏好"导致的出生性别比偏高,打破社会性别角色分工的期待,以及择偶的梯度模式,是社会性别视角下婚姻挤压的三大成因。婚姻挤压的社会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个体角度来看,婚姻挤压直接对青年人的婚姻产生影响。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引起社会安全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再次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婚姻挤压会给人口再生产带来障碍,造成人口萎缩,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最后,高层次女性的婚姻挤压,直接影响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解决婚姻挤压问题,必须以对社会性别的平等建构作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耿相魁 《理论月刊》2007,(11):52-54
邓小平理论作为已被写入了宪法和党章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指导思想,具有切合中国实际的内涵和与时代契合的鲜明特征,"以人为本"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分别从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三步走"发展战略、市场经济理论、民主法制理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中的体现,阐明了"以人为本"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义"概念在中国历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产生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汉代、两宋时期分别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变,"义"概念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是"义"在被人们理解和践行的过程中被扭曲,到了清代有了第一次对"义"概念的反思和调整。而近代社会思潮激荡,各种意识形态进行碰撞,"义"概念的重新定位及复归问题到了现代被大家所关注和热议。对"义"概念深入研究可以更好为当下服务,让我们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践行"义"。  相似文献   

18.
洪民 《中国民政》2020,(4):51-51
从事婚姻登记工作18年的她,被当地市民称为"玫瑰花",一个"幸福天使"的见证人。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节,她作为疫情后方守护"爱情印记"的护航人,处处作表率,时时冲在前。她就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金艳。身先士卒,始终做好疫情防控的"带头者"。疫情发生后,金艳与婚姻登记处的其他同事主动放弃休假,成立了"惠爱志愿者党员突击队",金艳任队长,全身心投身疫情防控攻坚战。  相似文献   

19.
范航 《传承》2014,(6):120-122
从遥远的古希腊开始,先哲们已经开始歌颂爱神、探讨爱情,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系统的爱情观已经在柏拉图的著作中被阐述得淋漓尽致。在韩国偶像剧中,爱情主题所追求的人格魅力、情感含蓄美、人生追求与"柏拉图式爱情"推崇节制的爱、善(美)的目的性、爱的超越相吻合。韩剧作为流行文化的代表,其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秉承了传统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率先完成了一套法律文本体系,由于在立法中秉持形式法治的理念和"粗放式立法"的偏好,再兼对传统伦理习惯等本土资源的排斥及对工具性、技术性的片面追求,导致这套法律体系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视野,"合法性"基础较弱,从而与现实生活形成了深深的抵牾,这突出表现在纠纷治理所面临的司法困境。法治元素虽被引入民间纠纷解决框架但尚未得到人们普遍认可,"无知之幕"面临中国情境,纠纷的自然机制与社会设置存在着深深的抵牾。在社会结构尚未定型、社会安排尚未凝固的情况下,"解纠"的司法制度安排需要形成法治的中国样式,在激活传统的伦理、文化等内容,打通民间生活与法律系统通道的基础上,将有助于纠纷治理的传统文化、政治伦理、社会人文等因素逐步导入从立法、执法到司法、普法的诸环节,使法治的理念有所依附,这将为纠纷的司法治理提供新的解释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