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产党情报局是1947年苏联推动下建立的一个特殊国际机构,虽然中国共产党不是共产党情报局的成员党,但共产党情报局的理论和政治活动对建国前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对共产党情报局关于"两个阵营"理论的接受改变了维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国际政治环境,对共产党情报局批判南共民族主义的支持压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的意识形态空间,共产党情报局对苏联模式的强化则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替代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泽东缘何放弃新民主义主义社会理论、作出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主张和实践,学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是一。笔者认为,毛泽东是讲实事求是的,所以,理应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理解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缘由,这样分析会更贴合毛泽东急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的客观实际。基于此认识,笔者以实事求是为分析的逻辑起点,认为建国之初国内外情势的变化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认知的不完整性,共同促使了毛泽东决然改变先前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认识,作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决定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理论与其政治理论具有密切联系。它的提出既是毛泽东主张新文化建设和实践文化革命的结果,也是出于反对国民党文化专制斗争的现实需要。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内容丰富,阐明了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与社会制度的宣传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社会主义新文化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如何批判继承历史文化遗产、吸取中外文化以丰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以及知识分子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结成文化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等。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有发展变化的,后来的很多提法和《新民主主义论》有很大的不同。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酝酿到被放弃,大体经历了酝酿、提出、丰富发展、巨大变化以及改变或抛弃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努力实行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建国前夕,毛泽东关于未来中国社会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并且强调新民主主义的政策将要实行一个很长的时期。但是,执政以后不到四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就开始酝酿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从而提前结束了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的制度设想。本文通过对建国前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计过程及其建国后的短暂实践进行分析,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一种必要的社会历史形态。本文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是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经济形态;二是民族资本主义将在一段历史时期内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9.
从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亦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大过渡”;从1953年到1956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小过渡”。“大过渡”包含了“小过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社会主义改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影响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两个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后,毛泽东逐步放弃了自己提出的在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既非资本主义又非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设想。于光远《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书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影响毛泽东这样做还应有另外两个因素,一是苏联、东欧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在理论上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完备,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在“一大”时,党还没有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又有明确提出中国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党的“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揭示了民主革命的动力。党的“四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基本形成。到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进程,论述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完整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践的提前终结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自身的不足外,还有毛泽东等人的主观原因和当时的国际环境的影响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不是一个独立的历史发展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应该经过多长的时间再向社会主义过渡?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不应该单独提出“民主的”?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夕,刘少奇较为集中地研究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问题,并在不同场合多次论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经济建设,他是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为基础的。但是,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与主要矛盾的论述,存在着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性,弄清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理论构想,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只是到了1953年以后,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理论构想的初衷,急躁冒进,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这个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意义:第一,正确认识,判断国情是认识和把握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第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长期坚定不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前提;第三,正确认识和利用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大作用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重大课题;第四,适时调整社会各阶层利益,走共同富裕之路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极富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抗战时期国共两党的思想论战为基点,全新审视新民主主义理论成熟的历史背景,揭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是在这一思想论战的基础上逐步成熟和完善起来的.通过这一历史过程的分析,对我们在当前新的社会变革中如何把握思想文化变革的前奏性以及文化创新中如何坚持文化的先进性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民主主义理论,就是中国共产党变革中国社会、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改造成为一个新国家的整个理论体系。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主要解决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是一个什么样的革命及如何进行这一革命的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主要解决民主革命胜利后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及如何建设这一国家的问题。两者密切结合,构成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8.
实现工业化是毛泽东的夙愿,建国后这种愿望由于国内的特殊困难变得更加迫切和强烈,因此它必定会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某些构想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更注重从理论、思想和政治等方面来剖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缺少对于经济因素的分析。本文力图在工业化的视野下,从私人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性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反计划性之问的矛盾、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与小农经济之同的矛盾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因素对于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永瑞 《理论前沿》2003,(17):24-26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是极为短暂而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瞬间。然而,对于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客观存在,在一方面除去少数史学家外,大多数人可能已经完全成为了陌生的历史存在记忆,而另一方面人们又从社会主义社会经过跑步进入“成熟阶段”后又到“初级阶段”社会的现实似乎重新感觉到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影子的今天,进一步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形态的历史命运,揭示短命的原因,对于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革命胜利后构想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以毛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面对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客观地认识民族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正确地同他们处理好关系,这是决定党的政治路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认识和对待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