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赌鬼难做     
我不好赌,因而对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切身的感受。每每见到周围的那些嗜赌如命的男女,因为经年累月的迷醉于赌场,沉浮于赌海,熬更守夜,伤精费神,脸色死绿如“发财”,双眼肿胀如“二饼”,家境清贫如“白板”,精神萎靡如“幺鸡”,嘴尖皮厚,谎话连篇,成为爹不疼,娘不爱的“废物件”,我就犯嘀咕,这赌博到底有什么好? 人们给那些嗜赌如命之人,送了个恰如其分的绰号:赌鬼。说到赌鬼,首先让我联想到这样一个笑话:有一个名  相似文献   

2.
车云帆 《重庆工运》2003,(11):26-28
提起史玉柱,无人不知他从4000元起家,在短短两三年内就跻身中国十大富豪之列,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创富的典范。后来,他随“巨人大厦”而倒下,背负数亿债务。再后来,他在珠海倒下却在上海东山再起,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他经过多年隐匿与修炼后,以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份重新浮出水面,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火爆一时的“脑白金”。从兴旺到倒闭,再到东山再起,史玉柱和巨人集团的轨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独特标本。  相似文献   

3.
妻子深陷赌博泥潭不能自拔,丈夫变卖家产背井离乡,终于帮妻子成功戒赌。脱离赌海的这对夫妻决定自曝家丑,以自身惨痛经历现身说法,向世人宣传赌博的危害并劝人远离赌桌。为了使自己的戒赌、反赌活动更有说服力,对赌博深恶痛绝的丈夫先偷师学艺掌握了各种“赌博秘籍”……  相似文献   

4.
韩非 《农村青年》2007,(5):26-28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受:一次短暂的经历往往成为终生的动力。这段经历不论什么时候从记忆深处冒出来。都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高爱民就有过一段让他刻骨铭心的经历:“在乡卫生院工作期间。经常半夜三更被匆匆赶来的农民喊走……”这段经历使他真正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和需求,从而立志做一个给农民治病的好医生。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都会扪心自问:“我对得起农民患者吗?”  相似文献   

5.
拆迁频出人命。2013年3月,张英兰因拆迁喝农药身亡。2013年4月,杨飞因拆迁投河自杀。还有储祥山,因拆迁差点要拼命……拆迁近似“赌命”运动:一些干部拿群众的命“赌”发展;一些群众用自己的命“赌”尊严。毛泽东讲:向农民好好说清楚。习近平说: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而有的干部说:拆迁中死一两个人是正常的。拆迁究竟为什么?拆迁能否不死人?拆迁为何会死人?  相似文献   

6.
少笔 《时代风采》2006,(2):39-41
时间:现在。地点:郝赌家。人物:郝赌、艾婉、儿子、女人、男人。 [舞台置一桌两椅。] [幕启:郝赌拨着手机号码上。艾婉追上。] 艾婉:郝赌,你又打哪个的电话! 郝赌:你猜猜。艾婉:赌点哪样? 郝赌:赌? 艾婉:赌! 郝赌:赌哪样? 艾婉:就赌这个手机,猜合了把手机递过来。郝赌:猜错了呢? 艾婉:让你亲一下。郝赌:不干! 艾婉:(拿出自己的手机)这手机算你的! 郝赌:好,你猜。艾婉:猜,猜,猜!我就不相信我艾婉猜不着!(盯着郝赌的手机绕来绕去)是打给大头和疤脸的。是不是? 郝赌:是。艾婉:我赢了,你输了。递过手机来! 郝赌:这、这……不,你偷看了手机号码!(急忙藏手  相似文献   

7.
一个家境贫困的衣家小子,身揣80元钱,闯荡都市,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憨实敬业成了一名电工;几年后,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他站稳了脚跟,不仅承揽到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电气安装工程;而且,他的人生故事还将被搬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励志大片《暴雨将至》,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还被导演指定主演他自己。于是他被网友们称为“王宝强第二”和2008年度最“牛”的农民工。那么,这名最“牛”的农民工到底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8.
婚介所有哪些见不得光的内幕?小张说,条件特别好的人,绝对是“婚托”!啥叫“婚托”?就是既骗人,又害己l小张以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做“婚托”  相似文献   

9.
20多年前的他,是山沟里的放牛娃;十几年前的他.怀揣着借来的路费来到南方这片热土;8年前的他,是佛山市一家10元店的店主;现在年仅33岁的他,已成为饰品行业大鳄,年收入以亿计,他创建的“哎呀呀”品牌已拥有16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  相似文献   

10.
刘禄祥,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一张黑黑的脸膛.瘦弱的身躯,斯文的样子.让人很难把他与那些生龙活虎的煤矿工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名掘进队的队长,却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征服了煤矿,成为煤矿的领头人,成为重庆永川煤矿成立以来第一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矿工。  相似文献   

11.
浓情 《农村青年》2008,(10):10-12
他叫黄伟木,今年24岁。广西贵港农家子弟,2002年到广东打工。2008年。经半年“卧底”收集证据,他大胆举报自己所在的制衣厂违反劳动法。并向厂方索赔差额工资等55334元。他“以身卫法”,上演了“一个普通农民工和一个坐拥千万资产的家族之间的巅峰较量”。成为轰动网络、震撼社会的新闻人物。 黄伟木是怎样“爆发”的?他为什么要“爆发”?  相似文献   

12.
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段难忘的实习经历。在河南,念大三的小刘被学校送到外地一家企业上班,从早7点干到晚7点,说好每小时6元钱工资。一个月后,到卡里只有1000多元钱,少了一半。她感到很纠结、很困惑,对很多问题“不明白”。在安徽,王顺喜实习的单位是和共青团签约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如今,他不但是该企业的正式职工,还成为项目负责人。讲起难忘的实习生活,王顺喜用三个字形容:“很开心!,’  相似文献   

13.
戒赌     
赌鬼好赌,可是逢赌必输,于是决心戒赌。该如何戒呢?赌鬼自有办法。首先赌鬼腾出了一格房间,自制门牌为“戒赌办”。其次,赌鬼自拟了戒赌条例,全文如下:总则:戒赌。目的:使自己不做短命鬼。细则:第一条,原则上手气不好时不赌,财运不好时不赌,牌运不好时不  相似文献   

14.
阿成  韦娟 《时代风采》2007,(2):18-20
刘远进曾是重庆高校名噪一时的“创业明星”:当他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四处奔波时,他空手套白狼,以薄薄3页的网站创业计划书而博得100万风险投资。成为诺盟科技有限公司GEO。他创办的“e路校园”网站创造了日点击率8万次的奇迹。然而半年后。这个网络创富童话昙花一现便枯萎了。无情的市场将刘远进“打回原形”。  相似文献   

15.
他虽是医学院的本科生。却忘不了生养他的农村;虽然能在城里谋个不错的职业。但他深知乡下缺医少药。看病治病的不易.大学毕业执意回到了乡下当村医;村民有病没钱医治。他却不能见死不救.于是.这位大学生村医面对乡亲数万元的欠账单.以新时期大学生的睿智和前瞻.创造性地开出了极具乡情、亲情特色的贫困农民以劳抵账的治病“良方”.破解了村民没钱治病的难题,并使卫生所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工友》2006,(10):17-17
说起施洋,人们总把他和“大律师”联系在一起。但施洋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律师,他是武汉工人运动的伟大先驱者。他以律师为职业,为了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经常将敌人驳得瞠目结舌、无言以对。他领导了声势浩大的“二七”大罢工,最后面对敌人的屠刀,坚贞不屈,壮烈牺牲。1889年6月13日,施洋出生在湖北竹山县杨家湖桂树村的一个“世代书香”家庭。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中国人一样,贫穷成为他童年成长忠实的伴侣。他在贫穷之中不仅养成了吃苦耐劳的性格,更在心灵深处立下了发愤读书以拯救穷人的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7.
1月13日上午,谭启树给沙子幸福院的19位老人送去了一头103公斤的肥猪,向老人们拜了个早年,中午,他与老人们一起,按照土家族的规矩,摆下了3桌“刨汤宴”。这是继2008年3月28日和29日中央电视台千里迢迢来对他进行采访后,这个只有0.6米高的“男子汉”,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余玮 《时代风采》2009,(11):12-14
做官,他造就了震惊学界的“云南现象”,铸造了世人瞩目的“云南模式”,使文化产业成为云南的金字招牌,中宣部、文化部领导频频竖拇指肯定;写文章,作品频频获奖,电视.电影剧本广受欢迎;做学问,注重把相对复杂的理论问题引申到实践层面上.  相似文献   

19.
碧云天 《农村青年》2013,(10):33-35
原本价格不菲的新款衣服、精美饰品、大牌化妆品……每件统统只售9.9元以内,还全国包邮!当传统的街头10元店逐渐消失,一名26岁的大学生却把它搬到了线上——他搜罗上千种10元以内的商品,展示于独创的“九块邮”网站。因这些价廉物美的时尚货深受网购一族青睐,如今他每月的成交量竞高达3000万元.年收入近千万。仅用短短16个月。这家只做网络推广的“轻公司”,就成为全国电商导购业中的NO.1!他是怎么做到的?  相似文献   

20.
公民谭英万     
农民工谭英万身高只有1.57米,他戏称自己为“谭矮儿”。 有人在背地里骂他“刁民”。他正色说:“我不是刁民,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此,他特地给自己印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谭英万”的名片。他眉飞色舞地对记者说:“我想开一家‘谭矮儿法律咨询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