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岳的语言风格用“清绮浅净”概括较为准确。“清绮”是指语言清新秀丽;“浅净”是指造语通脱易晓。从语词锤炼、用典、对偶三个方面来看,潘岳的作品是炼字浅净、用事无迹、对偶精工。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语言的模糊性,不精确就是语言的模糊性。比如:“软硬”就是模糊的形容词。面条和木头比起来是软的,木头和钢铁比起来,木头又是软的。可见光说软和硬不很精确。生活需要语言的精确性。比方写科技论文,订合同,订契约等,要求语言尽可能地精确些,排除模糊性。同样,生活也需要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主要是指自然语言中带有模糊性的语言。它作为浯言的一种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语言交流(包括书面用语)过程中,人们经常使用“青少年”与“未成年人”这两个概念。但由于缺乏对这两个概念的严格界定和准确把握,常常出现把两者当成一个概念加以使用的情况。如把“青少年”等同于“未成年人”,把“青少年犯罪”看作是“未成年人犯罪”等等。这种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淆、等同起来的做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因而,准确界定和科学区分这两个概念就显得尤为必要。一、“青少年”是一个社会学概念,而“未成年人”是一个法律术语青少年一词,主要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概念。严格上讲,它…  相似文献   

4.
贾吉峰 《前沿》2002,(10):108-110
模糊修辞是汉语修辞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法律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严谨 ,而在法律语言中模糊修辞的使用也大量存在。本文试图对模糊修辞在法律语言中的运用及效果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国际刑法规范的“完整人格”关涉国际刑法的“完整人格”。《国际刑法通论》一书对国际刑法及国际刑法规范“完整人格”的论证,主要是以调整对象为基点、以战争犯罪为例证、以“个人不是国际法的主体”为逻辑前提进行的,其论证系统、生动。但其基点准确吗?例证贴切吗?逻辑前提必然成立吗?  相似文献   

6.
散文写作课的集体讲评中相当一部分同学对那些语言华美的散文表现出特别的赞赏和由衷的推崇 ,这是对美文的一种误解。美的语言有两形式 :朴素和华美。著名作家姚雪垠认为散文语言“最基本的经验是朴素、自然” ,但这只是一个“总的要求” ,而不是局限。首先要求达到一般的朴素、流畅、干净、准确 ,以此为基础 ,然后根据各种不同需要 ,“在语言风格上各呈芬芳”。  相似文献   

7.
撰写调查报告需“三要” 问题要准确, 原因要贴切, 举措要合理。  相似文献   

8.
一、“保卫”的词义“保卫”的基本词义是防护、防卫、守护。如保卫人身、财产安全,保卫国家等。保卫在我国现在公安术语中有两重含义,一是与“公安”同义。如常用的“公安保卫工作”,将“公安”与“保卫”两词并列,其意与“公安工作”相同;二是指经济文化保卫工作,这是一个专门的概念。与“保卫”同义的还有一个词叫“保安”,意为保障安全。因此,有时人们也把保卫工作叫保安工作,把保卫科叫保安科。这一  相似文献   

9.
谈心,是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谈心不仅要讲究语言艺术.而且还要重视非语言因素与交谈语言相互配合,协调贴切.这样.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弄清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统一,这对全面、完整、准确地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一段时间以来,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人把它们看成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关系,有的人把它  相似文献   

11.
同义手段的语篇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义手段研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但对此问题的探讨主要停留在词语和句式的平面,对于跨越句子的语篇同义形式,汉语学界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文章认为,同义手段在语篇层面是大量存在的,并且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外语学界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研究语篇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弊端的人文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手段)之所以不能“炒”得太热、不能滥用、不能“喧宾夺主”而始终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是因为它的使用情况应该由语言的本质来决定,它的使用要体现语言的本质、有利于学习者感受语言的精神实质。从人文主义语言思想看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时,其弊端归根到底就是抛开了语言本质的人文属性和缺乏语言教学与学习的人文环境和人文关怀。因此,不能滥用外语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应该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对学生实施语言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正> “纪念七七事变”这样的提法不准确,不恰当。原因是:“七七”事变和“七七”抗战是两个不同概念。“七七”事变,主要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军事进攻芦沟桥,开始了其全面侵华战争,它包括帝国主义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两个斗争方面。但主导方面在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首先进攻和侵略,并挑起全面侵华战争,这就决定了这个事变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14.
吴绪成 《世纪行》2006,(12):15-1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和谐文化源远流妊、蹲大精深。关于“和”与“谐”,距今1900多年的《说文解字》解释“和”,是“相应也。从口,禾声。”形声字。《广韵》进一步解释“相应”是“声相应”,与声音和语言有关;《说文解字》解释“谐”,是“从言,皆声”,也是形声字,与声音和语言有关;《广雅》和《玉篇》对“和谐”二字的解释一致,都可以同义互文,都与声音和语言有关。  相似文献   

15.
讲政治,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中央近几年来反复强调的一个大问题,它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二十一世纪,其意义之深远、任务之紧迫是不言而喻的。而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首要的任务是尽快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素质。一“政治素质”中的“素质”一词,应同“素养”同义,它不单纯等同于生物学上那种先天的资质或禀赋的“素质”,而更主要的是指人的后天修养。概言  相似文献   

16.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提问应注意: 一忌盲目。提问应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逻辑性、连贯性,有的放矢,切忌盲目。二忌模糊。提问要叙述准确、完整,语言具体,答案明确,切忌模棱两可,问题空泛、笼统、大而无当。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在证据不足案件讯问中衍生为两个鲜明的特点,即语义的“多向性”和“倾向性”,其讯问作用可以概括为:巧妙选用模糊语言,可以使对方产生错觉,加速其心理堡垒的攻破,引其如实供述;可以进行积极防御,使对方不得不转攻为守,致其如实招供;可以形成环环紧扣的进逼语势,遏制其侥幸心理,迫其如实供述;可以减弱问话的刺激强度,攻心感召,促其如实供述。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言中"买卖人"与"生意人"这两个词完全同义的,细细品味好像语境略有不同,买卖人要俗点,口语化点,生意人要雅点,更庄重些。我不知道这两个词现在仅存的一点点雅俗之分,是不是远古两个具有明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激发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赢三大攻坚战的必然要求。当前一些地区的一些干部存在“不适应”“不舒适”甚至“不作为”“慢作为”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政治上冷漠”“工作上平庸”“管理上失当”,对此,要重点在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坚持鲜明的实绩导向、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0.
言语特征与言语风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对涉案电子打印形成的检材与嫌疑人样本之间言语特征的同一认定 ,首先要满足检材与样本的条件要求 ;其次 ,言语特征包括文字、词汇、句式、篇章、语法、修辞 ,以及音韵、标点符号等语言因素和表达方式 ;再次 ,言语特征是一个具有层级性结构的表达手段的系统 ,而个人书面言语中的“超语言剩余部分”则是这个系统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