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佳智 《法制与社会》2013,(15):187-188
选举民主作为当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主要模式,既形成和巩固了以村委会为核心的农村基层自治结构,使村民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当家人,但它在一些新的语境下也遇到了困境——选举之后村民如何有效地参与到村民自治的实践中,通过互相沟通、集体决策来化解农村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这显然不是选举民主本身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参与民主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农村从选举民主走向参与民主的原因,重新考量选举民主和参与民主在村治领域中的地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的内容包括四大"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制度建设上,则体现为村民选举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及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议事制度,而其中村民选举制度最重要,村委会是否通过选举产生,是检验村民自治是否实现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所以要完善村民自治就要解决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四平  何辉 《法制与社会》2011,(35):223-224,266
村委会选举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建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然而,目前在我国农村村委会直选中或多或少存在“贿选”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这无疑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造成“贿选”现象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村民政治素质低下、经济利益诱致,选举机制不完善以及经济能人对政治地位的需求驱动等。为此,必须提高村民整体素质,加强选举宣传教育,理顺利益链,加快立法工作、完善选举程序、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经济能人的政治引导、规范其从政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前,随着村民自治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进行,其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在村民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而围绕村委会的选举及其成员的产生等现实问题,广大农民群众以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高贵品质,创造出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民主程度较高的选举模式。尤其是"海选模式"的产生和发展,为村民合法权利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村委会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是发展村级民主的走上民主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委会选举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民主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村委会选举的质量是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一个重要体现,因而对村委会选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村委会民主选举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敏  杨玉华 《政府法制》2008,(10):22-23
村委会选举一直被视为村民民主自治的重要标志,安徽芜湖在全国率先捆绑试点村委会选举三项改革,即无候选人“一票直选”、观察员制和定岗选举制,引起广泛关注。然而按照我国现行的村民组织法,村委会选举要实行有候选人的“两票选举”。“一票制”与“两票制”是否冲突?“一票直选”试点能走多远?一时成为议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村委会作为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村镇、带领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和重要责任。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已经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轨道,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领域的发展变化使村委会选举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去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村委会选举是直接选举,实行的是村民自治。然而,这个被誉为最民主的基层选举制度在现实操作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本文试图以一个实际接触到的村委会选举案例来分析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2011年2月乌坎村村委会选举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中可以看出,村委会选举监督制度以及村民选举权救济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为避免类似乌坎村村委会选举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确保村委会选举的有序进行,有必要完善村委会选举监督制度,建立村委会选举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村民委员会基本实现了民主直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取得的巨大进步,对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起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村委会选举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和破坏正常民主选举的现象,贿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条文释义》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陈宏亮 《法学家》2005,(5):137-141
村民民主选举制度是保证村民实现民主的基本步骤.在村民选举过程中,应当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村民选举中的法律地位,理顺和协调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文章主要从选举过程和日常工作的两个阶段,分析了在实践中存在的两委关系无法理顺的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对两委关系不程序的根源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汪俊 《法制与社会》2012,(12):213-214
民主选举作为村民自治制度四项基本内容之一,在基层民主制度中起着重要作用.选举是民主的本质内涵,没有自由的选举,就没有民主的政治.本文通过对某县钟汪村近期的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的观察,分析了当前村民选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尝试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王玉莲 《法制与经济》2008,(24):124-125
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村委会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方式。“贿选”是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和村民的直接利益。治理“贿选”,应该做到标本兼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治理“贿选”的根本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程序,是治理“贿选”的关键所在;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是治理“贿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村民自治是实现农村基层民主的主要形式,村委会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方式。"贿选"是村委会选举过程中的腐败现象,严重危害农村基层民主的实现和村民的直接利益。治理"贿选",应该做到标本兼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治理"贿选"的根本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程序,是治理"贿选"的关键所在;不断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权力行使的有效性,是治理"贿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政府法制》2009,(13):12-12
据《瞭望》周刊报道,辽宁省北镇市广宁乡赵营子村村民李东辉虽当选村委会主任,却因被同村的表姐夫叶春祥举报曾有“贿选”行为,始终无法任职,一怒之下他杀害了叶春祥一家5口,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类似的农村选举血案,近年来这已非孤例。这不免令人追问,农村的“草根民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村民享有选举村委会成员的法定权利,但村委会选举实践中村民选举权利常常受到各种主体的非法侵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选举诉讼救济机制的缺位。我国现行法律对村民选举权利救济制度的规定极不完善,应尽快将诉讼机制引入到村委会选举中,加强对村民选举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村民选举资格的认定问题,是村委会选举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村民选举资格得以认定,选民登记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村委会选举工作才能如期完成。那么选民资格的界定应当具有哪些法定的条件和标准呢?这是村委会选举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希平 《法制与社会》2011,(33):219-220
目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部分贿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自治,破坏了农村基层选举的民主本质,破坏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贿选现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上法律规定不足,打击不力的原因,因此要发挥党委、政府作用,保证选举在正常轨道进行。本文指出应坚决落实各项程序,以公正的程序保证相关规定的落实;加大查处违法犯罪力度,保障选举按法治轨道进行;规范村干部权力,从根本上消除贿选动因。  相似文献   

20.
廖建程 《法制与经济》2009,(2):114-115,117
自1998年11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一些地方顺应基层民主建设的形势,开展改革试点,尝试进行乡镇长直接选举。在乡镇长直选过程中,通过民主选举保证了直接选举等基层民主实践活动在公正、合法的程序下进行;直选改革也充分体现了选举民主在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民主选举和选举民主互蕴其中,共同作用于基层民主,在现阶段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