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传统互助合作模式基础上,渐次开展了一场政府主导、基层社会有效配合的互助合作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动员机制无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具体运作体现在政府与基层组织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政府着力于设立机构、落实政策、开展评选和表彰劳动英雄运动等行政动员以及媒体、文娱、标语等宣传动员;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则予以一般性、季节性与阶层性动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并举,构成了有效互动的革命动员机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治理乡村社会的基本程式。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在传统互助合作模式基础上,渐次开展了一场政府主导、基层社会有效配合的互助合作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革命动员机制无疑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具体运作体现在政府与基层组织两个层面上。一方面,政府着力于设立机构、落实政策、开展评选和表彰劳动英雄运动等行政动员以及媒体、文娱、标语等宣传动员;另一方面,基层组织则予以一般性、季节性与阶层性动员。"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并举,构成了有效互动的革命动员机制,成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治理乡村社会的基本程式。  相似文献   

3.
路阳 《唯实》2011,(10):12-16
"文革"时期,"文化革命委员会"这一类群众组织,最初是在工作组领导下建立起来领导运动的组织形式。工作组撤出后,毛泽东提出新建或重组这一类组织机构的问题。这一类组织被指定为在各单位领导和推动运动的新机构和组织形式。随着运动发展,这一类组织机构并没能发挥预想的作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4.
范运昌 《党史文苑》2008,(12):44-47
他是八一起义的见证人、复旦学运的先锋、“左联”的不屈斗士、皖南事变的经历者。百年来,他几经沉浮,三次遭灾,“半是战士半书生,一行政治一行诗”是他的人生写照。他在世105岁,党龄82年,是中国官员中最长寿者,也是中共党员中党龄最长者,他的一生多姿多彩,堪称传奇。他的名字叫夏征农。  相似文献   

5.
文俊 《红岩春秋》2016,(4):12-13
正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1 1月2 0日,四川临时省委拟订了《四川军事运动计划》,2 7日又拟订了《四川暴动计划》,明确提出"以农民暴动为中心,土地革命为目的"。1928年3月,四川省委制定了《春荒暴动行动大纲》,对暴  相似文献   

6.
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省、市、自治区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曾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详细准确地把握革命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对于"文革"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霞飞 《党史天地》2008,(5):38-44,56
革命委员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产生的中国政权机关。它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到底是怎么样产生的?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设想了对国家政权机关进行改革的方案。北京大学的所谓“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出来后。  相似文献   

8.
清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2个组成县之一,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亲自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地方。清流苏区创建于1930年,发展于第二、三次反“围剿”斗争期间,先后于1931年7月和12月建立起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中共清流县委,1933年7月东方军首次人闽作战后发展到鼎盛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后的1934年11月底。1934年11月26日,国  相似文献   

9.
从1968年9月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成立革命委员会至1971年九一三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运动时期。“斗、批、改”由“文革”前几年的政治理念或局部、分散的政治实践发展为全局性、多层次、宽领域的政治运动,不仅占据着宣传话语的主流地位.且呈现诸多历史元素胶结交织的杂乱气象,故亦称全面“斗、批、改”。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渭县司法局在扎实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的同时,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提出了“法制宣传‘育民’、人民调解‘和民’、法律服务‘便民’、法律援助‘惠民’、特群管理‘安民’、双联行动‘富民”’的“六民”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选动作”,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学习教育活动与业务工作相得益彰、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内蒙古党政军一把手乌兰夫就被打倒了。1968年,内蒙古革命委员会主任滕海清发动了“挖乌兰夫黑线,肃乌兰夫流毒”的“挖肃”运动。其中心要害是,挖乌兰夫的所谓“暗班子”——“反党叛国”的“内人党”。“内人党”冤案导致34万多名干部、群众遭到诬陷、迫害,1.6万多人被迫害致死。  相似文献   

12.
以建宁为中心的闽西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军队主要领导人曾多次到这里从事革命活动,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重大战斗也发生在这里,开国十大元帅有八位(即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聂荣臻、刘伯承、罗荣桓、陈毅)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谱写了光辉壮丽的史诗。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31日.造反书生徐景贤因心脏病突发,病故于上海家中。在“文革”中,徐景贤算得上是“海上闻人”。“文革”初期,他带头造上海市委的反,在“一月风暴”中进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层。后来又成为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在上海滩的权势仅次于张春桥和姚文元,人称“徐老三”。  相似文献   

14.
刘华清 《湘潮》2010,(3):26-29
<正>1970年5月21日,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下简称"省革委会")作出《关于开展学洛塔、学野鸡坪的决定》。决定说,龙山县洛塔公社、邵东县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是我省"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大  相似文献   

15.
常阳 《世纪风采》2011,(12):37-40
吴德,原名李春华,河北丰润人。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文革”前任中共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66年5月中旬,正是我国政治气候上“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关键时刻,他奉命调到北京工作,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6.
<正>(续上期)积极开展农民运动,高恬波与阮啸仙形影不离阮啸仙参加党的"三大"后,担任了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农委书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  相似文献   

17.
正1933年春至1934年初,广州左翼文化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1934年8月1日,广州文总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温盛刚(中共党员)、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等六人壮烈牺牲,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广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女师),是一所在"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乃至整个抗日战争,都涌现出一批批女中  相似文献   

18.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19.
建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短短28年,深圳,这个昔日的边陲小镇,一跃而变成一座颇具规模又举世闻名的现代化城市,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被誉为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的亚洲“四小龙”。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吴南生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并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是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和创办经济特区的重要领导者和见证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不应该忘记广东经济特区的主要拓荒者吴南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