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的制定过程中,如何界定法律适用规则的效力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大陆法国家的一些学者受到英美法系诉讼制度的影响,主张法律适用规则是选择性适用规范,除当事人主动要求适用外,不得由法官依职权主动予以适用.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要求法官必须依照中国法律适用规则的指定确定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准据法.但在晚近的实践中,我国法官经常采用类似于选择性冲突法理论的做法.近年来的民事司法审判制度改革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当事入主义诉讼模式,适当减少法官对审判程序的干预,扩大当事人对案件的自主权.本文认为,应构建一种当事人主义和法官释明义务相结合的法律适用规则的适用模式,以完善我国的涉外民事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2.
国际私法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制性规则的适用不仅是一种法律选择适用的方法,而且也是法律适用的一种理念。近期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私法基本制度的立法中逐渐确认了强制性规则适用的地位,丰富了强制性规则适用制度的具体内容,为法律适用领域的协调与合作奠定了基础。我国应当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进一步借鉴国际私法发展的成果,以完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3.
标准的强制性是指标准作为一种技术规范具有法律上强制实施的效力。标准的强制性并非标准固有的属性,而是来自法律的赋予,具有“外部性”。影响标准强制性的因素主要有标准的内容(安全)、工业化水平和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建设和计划经济决定了标准的强制性。改革开放以来,安全因素对标准强制性的影响日益突出。标准获得强制性的路径主要有强制性标准、法律引用标准、强制性标准引用标准和强制性认证。标准强制性的立法表达是义务性规范与法律责任,其效用主要体现在标准实施的强制和行为的法律评价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身份登记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军 《法学研究》2004,26(1):59-71
身份登记制度是国家机关对公民个人的出生、死亡及其一定的亲属关系加以登记、公示、公证的法律制度。西方国家的有关制度起源于教会登记制度 ,经过世俗化而实现近代化 ,又克服近代立法缺陷而现代化。现代各国身份登记制度在簿册之多寡、特殊身份事项之处理、登记之单位、登记事项集中地、立法形式等方面有所不同。我国身份登记制度在登记事项、主管机关之间的衔接、申报时间要求等方面还存在不足 ,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5.
建立强制性隔离讯问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讯逼供能取得真实口供和提高诉讼效率的强大诱惑力是刑讯逼供屡禁不绝的内在原因 ,而程序制度所固有的“黑幕”空间和侦查员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随意性支配为刑讯逼供提供了客观条件。强制性隔离讯问双方的一系列措施是消除这种随意性支配的真正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立法的内容还是立法技术的层面来看,立法推动主义的制度变革道路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问题。未来的制度变革应更多地重视司法机关自生自发的制度变革经验,采取一种司法机关改革试验先行、立法机关将成熟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律的法律发展模式。对于正在发生重大社会转型的中国而言,这是一条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制度变革道路。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民法中的强制性规范存在着条文数量过多、强制程度较高、对权利自由的限制过度以及规范词使用不当等诸多问题.其原因在于民法根植之市民社会赢弱、立法理念偏颇及立法技术落后等.只有充分认识个体之于社会、市场之于政府、私法之于公法的优位性,才能切实更新立法理念,科学确定民法强制性规范的立法原则、立法模式、立法人像和立法方法.只有科学配置民法强制性规范,确保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才能使我国编纂的民法典真正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政治现象,平等的政治价值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发展。我国宪法明文规定了实现男女平等,赋予女性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为女性参政给予了法律保障。女性参政权利的实现,在女性自身争取的同时,还需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健全女性参政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强制性认证制度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抓手。现行制度采用自愿性认证的模式,具有明显的缺陷性。目前建立强制性认证制度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本文从法律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侦查实践中,存在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比率过高、违法适用刑事强制性措施的现象比较突出和“法外”适用刑事强制性措施等问题。从制度层面看,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全面的司法审查制度、刑事强制性措施之间缺乏衔接性、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刑事强制性措施制度:将公安机关适用的搜查、扣押和拘留交由检察机关审查批准;将司法审查的诉讼方式引入到检察机关的审查批准逮捕程序中;明确检察机关适用的决定逮捕要接受法院的司法审查;完善我国刑事强制性措施体系和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民事行为能力评定案例逐年增多,相关研究却相对匮乏,尤其目前国内尚未见精神障碍者民事行为能力标准化评定相关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及其评定分级,然后重点介绍了国内外民事行为能力评定的考察项目,最后从心理测量学角度出发,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制定民事行为能力评定量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条件和侵害法益条件两方面。通过对司法实践的考察发现: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不仅存在放任精神病人继续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风险,而且还存在不规范适用的情况。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自身具有不合理性,只有改革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才能够化解风险、规范司法适用。不限制危害行为和侵害法益是国外强制医疗客观要件的普遍模式。我国应当将"实施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犯罪程度"作为强制医疗的客观要件,同时有必要丰富强制医疗的执行方式,在住院治疗之外,增加门诊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在制定的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第856条是整个离婚制度的核心。其立法主张和立法技术彰显了整个离婚制度的价值追求和逻辑体系。但是,从整个制度设计上看,其也存在利益失衡和逻辑失范之处。其概括条款"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缺乏对"重大"和"有责配偶请求权"的限制,整个离婚理由缺乏"苛刻条款"等平衡弱势配偶权益的制度设计。上述缺陷对残疾人离婚权益保护具有负面影响,借助对残疾人离婚案件实证分析所得出的数据,参考世界最新立法例和国际社会最新相关成果,增设"重大情形""残疾人配偶提出离婚需设限制性条件""苛刻条款"以及限缩"第830条重大疾病范围"等立法建议,将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离婚制度构建中残疾人婚姻权益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失信行为的法律约束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信惩罚是一个包含了社会惩罚、行政处罚和司法惩罚的系统工程,而通过征信立法先行解决信用信息公开、信用主体权利配置、信用服务体制运行的程序性设计等基本问题,是防范和惩戒失信行为、保障信用体系建设的最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赵红星 《河北法学》2012,(2):182-186
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是两类不同性质的诉讼。从诉讼客体、诉讼目的、诉讼主体、受案范围等方面静态地看,二者本不应存在交叉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两大诉讼经常相互交织,且在审判实践中成为法官棘手的难题。就民行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外相关规定与实践以及审理模式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6.
The process of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violenc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A risk and resilience model of criminal violence against wome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econdary data. The sample was composed of adolescent male juvenile delinquents who had been physically abused by their parents, and who were followed up at ages 25 and 31. A serie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were fit to investigate whether dysregulated affect mediated the effects of attachment and family chaos on the adult perpetr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 These model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affect dysregulation may act as a mediator. Results raise new ideas abou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violence may be transmitted across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适用规则的适用方式直接关涉《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实施的统一性、严肃性和可预测性,关系到我国国际私法和民事诉讼法不同理论和制度之间的有机协调,影响到不同诉讼主体在涉外民商事审判中的地位和利益,宜采用立法调整的模式对法律适用规则的适用方式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在将来《涉外民事法律适用法》完善时,应根据争议所涉民事关系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依职权适用和任意性适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姜南 《行政与法》2021,(2):73-81
除外责任具体内容的设计应考虑公益和私益的平衡,确保其在及时、有效分散与移转风险,削减社会管理成本的同时兼顾承保人、投保人、受害人三方的私益.《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中将"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犯罪"的除外责任限定于"致使第三者遭受的损害"不妥,保险公司不应为生态环境损害承担保险责任;将"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9.
对外资跨国并购我国企业的法律规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尹立  崔岩 《政法论丛》2006,(2):71-75
近年来,我国外国投资领域外资并购我国企业的步伐加快,规模加大。外资并购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但从总体上讲,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对于我国来讲仍然是利大于弊。但实践中不少规模较大的并购个案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法律问题,因此,建立一套健全而完善的法律监管体系来规制外资并购行为,可能使我们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