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1月1日,云南省昆明市开始施行《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下称条例)。条例从酝酿到出台,因将舆论监督和行政问责纳入其中,从以往的文件支持转到立法保障,从而备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2.
“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者,将被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即将提交云南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中的这一条款,近日引发社会关注,、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认为,昆明市将保障新闻舆论监督列入地方法规,将“文件支持”转为“立法支持”的舆论监督,有利于新闻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各地动态     
(2004.12.21-2005.1.20)广东深圳立法明确舆论监督权新闻媒体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在深圳将受法律保护。日前,获深圳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专条形式明确规定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这在全国尚属首次。社会舆论认为,《条例》为舆论监督撑起了"保护伞",具有"破冰"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2010年1月1日起,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的国家机关、国有公司等单位,其负有领导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问责.这是<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明文规定的条款.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法律障碍。本文指出为了保障记者权利,媒体在正确行使监督权的同时应尽量避免新闻官司,一方面,媒体自己需要把握和处理舆论监督报道中的细节、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新闻法制建设,从制度上对舆论监督放权。  相似文献   

6.
浅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被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手段。如何进一步使新闻媒体"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和谐,其意义深远。本文旨在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从正确认识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依法监督、监督与被监督的体系建设等方面论述其要义。  相似文献   

7.
刘文兵  叶鹏 《中国公证》2008,(10):23-23
200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正式实施;2006年11月1日,昆明市公证处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科室--调查科:2007年3月1日,昆明市公证处正式更名为昆明市明信公证处;2007年12月,本处调查科更名为中间业务科,这期间有很多东西也随之改变,也有很多东西不会改变,我们就从调查科的变化来看一下其中的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8.
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街道办事处社区"社会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社区服务站"原工作人员李鸿,自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利用工作之便,多次单独或伙同他人虚报冒领低保金共计人民币32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在宣传和报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过程中依法享有进行采访、提出批评建议和获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权利。2005年1月19日上午,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和“领导干部引咎辞职制度”等问题首次写入法规条文的《深圳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广东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获得一致通过。此前的2004年12月30日上午,该《条例》在深圳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相似文献   

10.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09,(21):42-42
《昆明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条例(征求意见稿)》即将提交云南省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干扰、阻碍新闻媒体依法开展舆论监督者,将被问责直至追究法律责任”的条款,引发了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1.
政府信息公开之配套法律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很多,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配套法律制度不完善,<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相衔接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显然,单靠一部<条例>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担当政府信息公开的重任的,还需完善的配套制度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2.
刘鸣筝 《行政与法》2004,(12):49-51
舆论监督与司法的关系近年来逐渐为新闻媒介与司法界所重视.在以往的一些文章中,人们习惯提出,舆论监督不应干预司法,不应以舆论的力量影响司法独立,甚至"某地发布规定,媒体不准发表‘与法院判决相反'的评论."[1]本文就舆论监督的本质和司法原则的要求之间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媒介的舆论监督和司法原则的关系,得出结论舆论监督和司法原则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舆论监督是司法原则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河池市委、政府决定,全力实施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执行力提升等"五大工程". 河池市政法各部门为了主动服务"五大工程",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和重重困难,不辱使命,扎实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最终取得了"破冰前行,局部突围"的良好效果,全市政法工作实现"上档进位".就此,记者近日专访了河池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潘育伟.  相似文献   

14.
1.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结束截至2012年1月11日,共有2818人次通过网络、信函对校车安全条例草案提出7030条意见。许多意见认为制定校车安全条例,将校车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高度关切,对建立健全保障校车安全的基本制度,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很有必要。同时,对校车安全管理及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08年5月1日施行之初,被誉为"打造透明政府的试金石"、"行政公开法制的里程碑和新起点".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条例>的确在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动议到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走过了漫长的10年征途。10年终于破冰,《条例》确立了公开原则、平等原则、服务原则、便民原则、安全原则、法治原则——从2008年5月1日开始。政府信息公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此,13亿公民有权要求政府把信息公开作为常态,不公开则是例外了。《条例》首次从法律上对政府信息公开做了明确规定。使广大群众对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监督方式等信息能够一目了然,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部“用法律打造透明政府”,是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1.辽宁立法保障职工劳动权益《辽宁省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条例》经辽宁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这部将在8月1日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为职工劳动权益保障撑起了"保护伞"。《条例》针对当前职工权益易遭受侵害的地方,出台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在民主政治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具有巨大的作用,但由于有关舆论监督的立法薄弱,新闻媒体合法正当的舆论监督权得不到法律的应有保障,记者被推上被告席的现象逐年增多.因此,对舆论监督必须立法予以保护,并在司法实践中为舆论监督留下足够的法律空间,以疏畅舆论监督的渠道.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能否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法律援助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被严格限定为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等被排除在法律援助对象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20.
龚海珍 《时代法学》2010,8(1):53-5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颁布是我国环境立法的重大进展。它对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保障在规划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与环境影响评价法相比,该务例有很多亮点,但仍存在一些缺陷。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强化公众参与、完善规划审查、强化法律责任、增加替代方案等,将是今后条例完善应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