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务行政与民生主义——以“杭州市停车新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行政理念的发展经历了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过程。服务行政以有限政府为其角色定位,以管制和服务并重为其行政使命,以公众参与为其治理特点。在利益多元的现实条件下,服务行政应当变革传统的治理方式,通过增强政府协调利益冲突能力、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及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等途径平衡利益冲突,保障社会民生。  相似文献   

2.
社会管理创新要求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时代特征和科学发展的要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以民生为先导,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通过相关决策内容和决策目标的调整,推动政府职能有效转变。行政机关应当运用法治、规则和程序,以"行政公开"与"行政参与"的程序理念为内核,建立具体的正当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推进社会管理理念、方式和机制的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行政法上平衡原则的思考何海波行政法具有双重价值取向。一方面,它要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同时追求在此过程中的效率。从这一点讲,法律赋予行政机关更大的权力、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权威性和灵活性,一般更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但另一方面,由于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4.
面向后工业社会的服务行政不仅在于坚持"公民本位"或"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而且在于行政制度安排以及行政方式方法都具有不同于传统行政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内容.在传统管理行政模式下的生态行政虽然还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也已经存在诸多困境.而正在生成的以后工业社会服务行政为目标的服务型生态行政模式就是当代生态行政创新的必然选择和应有方向,也只有在这种服务型生态行政模式构建中才能真正破解传统管理型生态行政模式中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5.
温建国 《政府法制》2010,(11):52-53
近年来,太原市行政复议工作以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目标,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实现案结事了为价值取向,以转变复议理念、大胆改革创新为工作抓手,牢同树立“以人为本、复议为民”的指导思想,紧紧同绕“能调则调,调决结合,案结事了”的工作原则,在全市行政复议机构推行行政复议调解制度,化解了大量“官民”矛盾,达到了息诉止纷、稳定社会的良好效果,促进了全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民办学校运行与制衡机制的理想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机关运行机制和外部监管与制衡机制是保障民办学校的公益属性、促进教育目标实现及确保学校产权机制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应重点构建和完善学校法人机关三权分立模式下的董事会治理体制 ,寻求确保学校经营权、教育行政权和监督权相互沟通与制约的良好机制 ,实现学校法人的有效治理。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理念 ,增强服务意识 ,构建高效的外部宏观监管和制衡机制 ,并逐步实现由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为主向社会中介组织服务管理为主的转变 ,促进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春业 《行政与法》2006,(10):69-70
入世后,在有限政府、市场导向、共同治理的价值取向下,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方式正在由权力化向非权力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在行政行为中,广泛运用协商、讨论、妥协的柔性化的方式,突出以行政主体对相对人利益和意志的充分尊重和平等对待。  相似文献   

8.
孙建良 《中国司法》2012,(11):19-22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政府组成部门和政法成员单位,各项职能与民生息息相关,渗透于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是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深化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是摆在全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为此,笔者对嘉兴市司法行政机关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并对新形势下如何深入推进创新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再思考、再认识。一、嘉兴市司法行政机关深化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实践探索近年来,嘉兴市局先后出台《司法行政系统创新社会管  相似文献   

9.
以保障公民权为价值取向的行政执法,决定了执法主体确立诚信理念的必要。生态行政的中心理念是行政主体及其行为与行政客体对象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然而,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执法信用失范严重破坏了行政生态。政府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只有加强行政文化创新,确立"合作型行政",实行有限管制,政务公开,以及建立失信惩治制度等这些有效的重塑行政执法信用的机制才能促进生态行政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转变政府职能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管理与传统的行政管理有着原则的区别。文章从价值取向和实践要求的角度分析了服务型政府中管理理念的内涵,比较了服务型治理模式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中管理理念的差异,并从实践出发,论述了如何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创新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西方行政伦理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行政的服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政府改革的价值取向上成为共识。然而,在传统的行政伦理观念和社会体制以及社会文化背景中,中国和西方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借鉴西方行政伦理合理之处对构建我国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以及相应的行政伦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理论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邢新华 《中国司法》2011,(12):37-38
江苏省如皋市司法局坚持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与社会管理创新、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实施群众工作联系点、调解服务“一键通”、普法邮路通万家、全面推行“三理”工作法等便民为民服务制度。服务民生、化解民忧、交互民意、温暖民心已成为司法局的基本服务制度和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执法为民的平台。利民便民服务制度符合社会管理创新的新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它所蕴涵的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所体现的责任意识、价值取向,对我们进一步推动司法行政系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互动关系的法律回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回应行政权日益扩大的趋势而兴起的以善治为目标,以行政民主化为导向的公共治理模式试图将行政权置于一个更大的社会权的评判范围。这种以多元主义为基本理念,以社会权为基础,以公民参与为基本方式的治理模式构成行政互动关系的基础,国家权力之间的内在制约模式受到社会权以及公民参与等外在制约模式的挑战。对此,国家权力与社会权的互动必将推动行政法律关系的模式变迁。行政面临从管理范式向民主范式的转型,行政法对此应作出积极回应。行政法互动理论是行政范式转型的法学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与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霖 《政治与法律》2020,(5):105-115
环境行政执法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内容,我国环境行政执法以威慑式执法为主,执法实践陷入执法者与违法者对立冲突之困境,需以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契机,向新的执法方式转变和发展。随着环境立法的发展,我国环境治理模式经历了从政府管制到政府与社会二元合作模式,再到政府、企业、社会公众三元互动模式的转变,形成了新时期社会共治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社会共治理论相契合。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构建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系统提供了互动前提与理论支撑。以此为基础,环境行政互动式执法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行政机关让渡权力空间,以吸纳企业协商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5.
孙建新 《中国司法》2010,(10):25-29
司法行政系统核心价值理念,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及其干部职工在长期的改革发展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司法行政职业特色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共同意识。核心价值理念,是安徽司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后,  相似文献   

16.
朱孟才 《行政与法》2007,50(10):5-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和谐社会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也是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与方法论诉求。治理是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统治"和"管理"理念的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社会和谐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必须进行社会和谐治理。  相似文献   

17.
<正>行政诉讼法将解决行政争议确立为立法目的之一。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与社会治理。一、检察机关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的目标(一)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行政争议经过行政处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一审、二审乃至再审等诸多环节,  相似文献   

18.
行政调解作为调解的一种类型体现了行政机关服务行政的鲜明特点。行政解纷独特的优势以及公众对行政机关解决纠纷的需求,使对行政调解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从调解的治理功能、政策回馈效果以及多元化解纷趋势三个角度探讨了行政调解的制度价值,并对行政调解制度的内生贫困所引致的具有任意色彩的行政调解实践以及实践载体的模型构建与研究阙如进行了分析。行政调解制度新的生长点,在于固定行为研究既得价值,推进制度文本的出台,并以此推动制度载体和制度实践的扩展。  相似文献   

19.
王周户  王漾 《法律科学》2011,(3):115-121
行政处罚适用的核心条件是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但以尚未构成犯罪为临界点。行政处罚和刑罚同为公法上的制裁手段,都是以受惩戒者向以国家所代表的社会承担责任为落脚点,因而在功能和价值取向方面存在一致性。针对行为既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又构成犯罪的竞合现象,就行政处罚与刑罚在适用关系上结合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应用理论分析,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原则上不能同时适用,行政违法构成犯罪案件应当归属司法权主管范围,而行政机关只能就那些诸如吊扣证照等专属行政职权与职责内容的法律责任追究行使独立的案件主管权。  相似文献   

20.
整合相关城区的"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信访代理制"、"城管综合执法模式"基础上,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和社会服务领域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细化管理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责任化、精细化、综合化、信息化和实效化为基本特征。网格作为新型社会服务管理的载体,诸多行政服务管理事项需要纳入网格,以真正实现精细化、网络化管理的目标。"法律服务进网络"成为深化司法行政服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力量向社区下沉、向网格延伸的同时,法律宣传同样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