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守夫 《理论探索》2006,8(2):34-36
亚里士多德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角度,对语言的层次进行了划分,他提出了约定俗成语言论、由种加属差来定义的本质主义语言论、不能定义的最高的种即哲学范畴的意义分析理论。深入理解和把握亚里士多德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三种不同语言形式的思想,对现代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灵魂在于创造。科学的创造及其表征是与语言和逻辑密切相关的。语言的形成先于逻辑,逻辑的产生早于科学的发生。科学史表明,近代科学是基于语言和逻辑而产生的。技术不同于科学,科学在于发现,技术在于发明,在创造性方面也有所不同。基于基本粒子发现的案例分析表明:创造性是科学家运用语言和逻辑加上已有科学知识,通过记忆、想象和综合分析来凸显的;原始性创造既需要丰富的想象、强烈的动机和新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4.
文广会 《理论导刊》2003,1(8):48-49
科学美客观地存在于人类创造性的科学发明和发现之中。科学美与工艺美、技术美等范畴虽然具有同样的审美意义,但它是人类的探索、发现自然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所以,科学理论除了具有正确描述自然界客观属性和运动规律的真的本质之外,还遵守一些美学的共同原则。本文拟对科学理论的美学原则作以初步的探讨。第一,和谐性。和谐首先在于科学理论体系内部的自洽性,即内在结构的和谐性。就内在结构方面说,和谐性本质上是逻辑的正确性和结构的严密性。这个原理同建筑美学的原理是一致的。门捷列夫在谈到科学方法的时候十分强调“科学…  相似文献   

5.
科技意识是一种建立在科学技术实践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反映着科学技术实践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实践本身的特点、程序、规律和精神气质。科技意识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三个层次有机组成。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活动中更为本质的内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其精神内涵更加清晰和凸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从内容上讲,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80多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迫切愿望和殷切要求,是被长期实践所证明的科学理论。从形式上讲,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以深奥的理论文字代替淳朴的群众语言,用抽象的共同利益代替具体的个别利益,不易于被群众所感知和理解。而科学的理论不仅在于其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群众,更重要的是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3)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昌盛的时代,但同时也充塞着迷信、空想及各种伪科学不同程度地愚弄人们,并导致人类文化的衰退。因此科学和非科学的划界不但对我们认识科学的本质有很大作用,而且对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建新  赵伯飞  狄俊 《理论导刊》2007,(11):109-111
当代审美教育与科学创新的内在联系,从二者结合的内部契机来看,当代审美教育与科学创新以美作为共同追求的规律和标准,体现出了二者的创造性本质。同时,当代审美教育又为科学创新提供了动力、环境、方法、目标、价值的支持。而当代审美教育与科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更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谢想云 《学理论》2014,(9):146-147
管理干部是高校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枢纽,管理者语言感悟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现实存在及未来发展。语言感悟力作为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训练、语言运用和实践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因此,对于高校管理者来说,语言的本质既是管理者生存的工具,又是管理者生存的途径,更是管理者自我生存本身、自我原始的存在之理解与诠释本身。  相似文献   

10.
身为科学家的波兰尼,主张建立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反对传统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还原主义和客观主义,以及科学至上的意识形态霸权——科学蒙昧主义.在他看来,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科学家个体努力的自由探索活动,并且是在一种无形的交互塑形活动和作用场境中生成的科学共同体,即科学共和国.在自发构序生成的无形科学共和国中,没有凌驾于科学家之上的独裁权威的主体,只有科学家们相互行使权威的科学公断.  相似文献   

11.
李培涛 《学理论》2010,(1):175-176
近代中国语文改革是在民族救亡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它以语文改革决定论为指导,以知识分子倡导的语文改革运动为表现形式,政府在语文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雄舟 《学理论》2012,(7):106-108
高校担负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等职能,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场所,引领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因此,提升高校党建科学化水平意义重大。提高高校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就是要以科学理论指导高校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高校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高校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论正确处理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推进政府行政决策民主化与科学化的过程中,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经常发生矛盾,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衡量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效果的重要标准。必须把握民主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深刻内涵,把群众利益与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以民主决策作为基础,保证决策的合法性,以科学决策作为导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形形色色的后现代流派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极力反对科学的合理性,可是合理性无论如何是科学理论的本相——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抽象性、符号性、非自然性或非显然性、因果性、一致性或连贯性、系统性或条理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刑法用语的明确性、严谨性和周延性,是刑事立法在语言上的要求。作为历次刑法修正中变动幅度、力度最大,也是最为全面的一次,《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和实施必将成为我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今后的刑事司法活动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也应当看到,《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其中,总则部分的管制刑修改、累犯修正和免除未成年人前科报告义务的刑法用语存在一定的问题,分则部分的危险驾驶罪、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和盗窃罪之立法语言也存在可商榷之处。基于刑事立法的语言学视角对《刑法修正案(八)》中的具体条文进行批判性分析,有助于我国刑事立法的科学化和刑事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is a review literature on language anxiety. It begin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oncepts of general anxiety and language anxiety,and then continues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techniques for identifying language anxiety. Subsequently,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s of language anxiety to learner variables and language learning/using are covered. Finally the dispute and theories concerning language anxiety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汤浅现象,”中国在15世纪前曾是世界科技中心,而“李约瑟难题“则告诉我们,中国尔后在很长时期却没有保持住科技的优势并发育出近代科学。究其原因,体制的制约是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倡导,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科技发展势头迅猛,但各种体制问题仍然是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瓶颈。可以说,创新推动科研发展的经济体制,创新科技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教育体制,建立现代科研制度,是目前我国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内涵、意义及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就是基于对腐败和反腐败现象和问题的科学研究,积累和创新反腐倡廉的知识,进而应用反腐倡廉的科学知识指导具体实践活动,以提高反腐倡廉效率和效力的过程。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有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于反腐败斗争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将有助于提高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支撑反腐倡廉战略功能的发挥,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赢得国际支持。当前,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在制度、教育、监督和惩治等方面存在着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依托科学调查和研究、系统改进、经验提炼和学习借鉴等途径深入全面地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杨锐 《学理论》2012,(13):144-146
角色是一种行为期望,它通常和社会结构或情景相联系;角色是实实在在的行为,试图满足对社会地位或社会范畴的期望;角色是资源。主要研究辩护律师和被告在整个庭审过程中的机构角色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及与语言形式相关的目的诉求,从而从语言层面揭示作为期望、实实在在的行为及资源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