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9年7月18日,当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在洛杉矶召开的时候,我们心中感慨万千。回首在全球范围开展反"独"促统运动的历程,为推动祖(籍)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广大海外华侨华人齐心协力,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180多个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及类似组织,  相似文献   

2.
6年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升温,不仅打破了长期隔阂,而且明显改善,可喜可贺。出生于中国,长期定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对祖(籍)国日益繁荣富强,感到无比欣慰。和中国大陆广大民众一样,渴望两岸不断改善关系,早日和平统一,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也出现了回流祖(籍)国的趋势。如何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和统战政策,大力吸引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学习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工作、统战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梳理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祖(籍)国的主要趋势及特点,从国际国内局势、人才政策作用、以及血缘乡缘和情缘等方面分析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原因。分析发现,制约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国际人才争夺、发达国家人为设置障碍和统战工作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战略引才、环境引才、政策引才、平台引才、感情引才五个方面就推进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是一支素质高、潜力大、富有生机与满活力的新生力量。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侨力资源,是侨务部门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新华侨华人应是我们海外侨务工作中的重要对象。本文认为做好新华侨华人的路径主要有:支持新华侨华人在海外的长期生存与发展;推动海外和谐侨社的构建与完善;增强新华侨华人对中华民族和祖(籍)国的认同感;鼓励新华侨华人为翻开两岸关系新页做贡献,充分发挥新华侨华人在民间外交和民间关系中的作用。总之,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施“大侨务”战略,借助社会力量,聚合侨力资源,切实加强对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社团新力量的工作,培育侨力新资源。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李登辉、陈水扁大搞“台独”,分裂祖国的行径,激起华侨华人的极大义愤。他们纷纷拍案而起,在世界各地建立众多的反“独”促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掀起一个反对“台独”,促进祖(籍)国和平统一的运动。这是一场由华侨华人自发组织、自愿参加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以民间力量为主导,得到各界华侨华人大力支持、广泛参与的全侨性运动;从而形成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之后,华侨华人的又一次爱(祖籍)国主义浪潮。这个运动在祖(籍)国和平统一政治斗争中,发挥了“以侨制‘独’”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带给世界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墨西哥的华侨华人为祖(籍)国的繁荣和进步感到鼓舞和自豪的同时,更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华人社会的影响和改变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中国梦的讲话,听后感到非常激动人心。讲话触动了我们所有中华儿女的心弦,更加强烈地唤醒了我们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国梦,这个中国梦对于大多数海外华侨华人来说就是强国梦,因为祖(籍)国的繁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繁荣昌盛,与包括海外侨胞在内的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命运息息相关。非洲华侨华人和其他海外侨胞一样,无时无刻不关注着祖(籍)国的发展和变化。笔者所在的尼日利亚,以其拥有非洲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和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  相似文献   

9.
中阿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为阿根廷乃至中南美洲的侨胞带来了巨大机遇,广大华侨华人也为促进中国和阿根廷、中南美洲的经贸往来与人文交流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侨胞与祖(籍)国、住在国实现了共赢。  相似文献   

10.
试述华侨华人的女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既把祖国籍国的女神崇拜传播到海外,也创造出一些海外本土华侨华人崇拜的女神。这种女崇拜对增进华侨华人之间、华侨华人与祖籍国之间的联系以及促进华侨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海外侨胞虽然远离故土,但我们的心与祖(籍)国一起跳动,海外华商受益于祖(籍)国,永远做祖(籍)国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参与者,为实现中国梦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而努力奋斗,共同反对民族分裂,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吴少康坚定地说。  相似文献   

12.
澳洲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简称澳洲统促会)于2000年7月在澳大利业悉尼市成立,宗旨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共同努力推动和支持中国海峡两岸的统一,增进澳中两国的友好关系和促进两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成员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以及马米西亚、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的华侨华人。  相似文献   

13.
王忍 《统一论坛》2013,(4):49-51
在遥远的中南美洲,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然与祖(籍)国相距万里之遥,却始终与祖(籍)国例呼吸共命运,始终关心着中国的建设发展,始终站在反“独”促统的最前线,同形形色色的分裂势力做着坚决的斗争,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4.
越南碑刻和史籍中保存有弥足珍贵的中国“侨僧”史料,如福建籍的有拙公和尚、明海法宝禅师、法化禅师等;广东籍的有元韶禅师、明弘子融禅师等;其它有明行禅师(江西籍)、慈林禅师(祖籍未详)等。“侨僧”在越南往往以个体身份杂居于移入国社会之中,其生活的环境没有形成一个华侨社会;他们在国外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百年之后往往能够名垂青“石”,让当地人民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和功德。目前,华侨华人学界对“侨僧”问题鲜有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对“侨僧”的研究,以此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福清"洪宽工业村"是中国首家侨办工业村,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由海外闽商首创的根植于中国侨乡的一种新型投资组织形式。它的创建,为推动中国侨办工业村崛起以及侨乡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构建和谐侨社开拓了新空间。本文通过对该村建设在构建和谐侨社中呈现出的两方面作用的分析指出,这些作用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在祖(籍)国的发展成就,亦为新世纪和谐侨社的构建创造了一种形式和积累了物质基础,应予以重视并发挥其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东北亚地区的华侨、华人以及各种身份的中国人合计有50~60万人(包括华侨华人约30万,留学生、就学生和研修生10多万,非法居留者约15万人)。历史悠久是东北亚华社的第一大特点。朝鲜和日本,均是中国人抵达并定居最早的国家。中国人在此繁衍生息,与当地人和睦相处的历史延绵两千余年。他们为促进当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增进居住国与中国的多领域友好交往曾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二大特点是尚未当地化。在数十万东北亚华侨华人中,华人仅占15%,华侨仍占绝大多数。独立于当地教育体系(朝鲜除外)、以华侨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传统的全日制华侨学校依然存在着并很具活力。以华侨为主体的华侨社团依然存在,并在当地华社依然发挥着骨干作用;东北亚华社的第三大特点是祖籍地多样。与海外华侨华人80%以上祖籍地为广东、福建的总体情形相比,东北亚地区华侨华人祖籍则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且主要省区籍人士(如上海、台湾、黑龙江、辽宁、福建、山东、河北等省市)人数比例相当;与台湾岛内联系密切是其第四大特点。日本华侨华人中,祖籍为台湾者占20%。韩国华侨华人,虽90%以上祖籍为山东,但各家各户几乎均与台湾岛内有着血缘、业缘、姻缘等联系。一、日本侨情...  相似文献   

17.
《统一论坛》2014,(6):32-34
在泰国华侨华人社会中,有一位声名响当当的人物,他事业成功,急公好义,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他就是泰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总会会长、泰国华裔协会会长、泰国嘉乐斯集团主席王志民先生。目前,他把庞大的家族企业分别交给儿女们打理,自己则和太太一起,奔走于泰中两国及世界各地,热心推动祖(籍)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不向命运低头二战时期,民生艰难,社会混乱,为了躲避战乱,母亲带着王志民兄妹历经千辛万苦逃难来到泰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海外华侨华人在住在国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华侨华人社团在拓展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正日益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在现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为例,探讨华侨华人社团在中国侨务公共外交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海外华侨华人 社团历史悠久,可以说是华侨现象的产物。海外华侨华人社团的变化和发展与华侨现象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李汉金 《八桂侨刊》2011,(2):7-9,13
本文追溯了广西籍华侨华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行动。其具体表现为思想上积极为革命进行宣传和鼓动,行动上大力筹措资金支援国内革命运动,甚至不远万里回国直接参加战斗。本文以广西籍华侨华人为切入点考察辛亥革命,旨在通过回顾辛亥革命历史,弘扬华侨华人的爱国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