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文化的问题论述很多,他们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高度,对宗教文化的产生、发展、特征作了全面的概括,其中关于宗教文化的异化和神话特征、虚幻和超验特征、政治性和欺骗性特征、社会性和二重性特征的认识,给我们指明了认识宗教文化的基本思路,也是我们确立正确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社会主义文化观与当代和谐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芝 《理论前沿》2007,(11):36-37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富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化观,对当代和谐文化观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二者都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脉传承。和谐文化观是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梁漱溟受教     
郭泉 《人事天地》2008,(3):34-34
大儒梁漱溟九岁时,有一次,他积蓄的一小串铜钱不见了,四处寻问,且向人大吵大闹,但没有找到。  相似文献   

6.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构成了梁漱溟中国文化复兴理论的一个重要来源。生命哲学强调生命进化的多向性,强调生命必须保持活力,冲动不止,任何阻碍生命冲动的事物都必然会遭受失败的命运,唯有符合生命冲动本性的事物才能长盛不衰。梁漱溟认为,西方文化现在已经呈现出机械化的趋向,唯有中国文化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对于中国文化复兴和世界文化将要走到中国文化的路向上来充满信心。不过,由于中国文化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所以不能坐等中国文化复兴之日的到来,就像生命进化需要不断创造一样,中国文化也需要不断创新。梁漱溟并没有照搬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而是根据需要有所汲取,所以,二者之间也有不尽相合之处。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逐渐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20世纪初,他提出了一整套乡村建设理论,并在山东一带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乡村建设运动,发起组织“乡村建设派”,对改造乡村、改造中国,甚至后来推动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和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江泽民文化观的研究初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展于本世纪初,大致经过了起步、发展和深化三个阶段。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新概括,最近几年得到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学术界对江泽民的文化概念、文化观的内容与特点、文化的作用与意义,尤其是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观的继承发展的比较分析等诸方面,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不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11.
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文化强国”的战略思想,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再一次被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提高文化“软实力”首先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指导,结合中国国情和借鉴他国成功经验,发展中国化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文化观,是指邓小平关于文化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它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文试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视角,探讨邓小平文化观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以期对全方位了解邓小平文化理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维特根斯坦的文化观在对文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也产生重大失误,其失误之一就是从浪漫主义的观点出发批评和反对西方文化.浪漫主义反对科学精神和理性主义,并且以德国特殊论和德国优越论自居,因此不仅与现代性相左,而且在思想上与法西斯主义相通.分享了德国浪漫主义传统的维特根斯坦,没有认识到与西方文化精神“格格不入”的德国文化不...  相似文献   

14.
梁漱溟早期创造观与他领导的乡村建设实践之间有着内在关系,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当代舞蹈文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论述了科学舞蹈文化观的内涵,并进一步阐述了科学舞蹈文化观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与梁漱溟均是20世纪中国的学术大师、哲学巨擘,二人的人生经历与学术旨趣并不相同,交往也时疏时密。然而,他们都极为关注民族国家的命运和文化的未来前景,往往为追随者所齐师并尊。熊梁二人的交谊和学术辩难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哲思印迹。  相似文献   

17.
熊十力和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奠基人,在近现代思潮中对科学的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两人科学观的总结和比较,认为他们都是从思想层面上探讨科学对人类的意义,并通过划分科学与玄学的不同领域肯定科学在经验界的地位。但是,两人又以不同的方式切人科学概念,在实现科学与玄学的融通问题上解决理路不甚相同,对科学的态度虽一致但背后的缘由也不同。这些不同不仅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为学理路和学术特色,从某种意义上也展现了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8.
1953年9月,梁漱溟因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一次发言,而引来了毛泽东的严厉批评。就其原因来说,是较为复杂的。既有复杂的历史纠葛,又有当时的现实因素在起作用。深入探讨这一公案得以发生的原因,对于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含有丰富的农业发展思想,他的农业发展思想对于当今发展社会主义农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启示意义。本文主要概述了梁漱溟的农业发展思想,以及该思想对我们发展当今农业的启示,以期促进我国农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以“中国梦”为实践指向的文化战略观。继承传统是它的显著特征,即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理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西方现代文明和文化建设的时代精华,概括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和文化成就,从而形成了蕴涵着马克思主义三维文化观的传统文化观、法治文化观、治理文化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