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家论萃     
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的表现邢悦在《太平洋学报》2002年第3期撰文,利用文化功能的内容阐释了文化在对外政策中的具体表现,并指出,文化功能在对外政策中不会产生立刻的、直接的影响,它与参与影响对外政策的其他因素共同发挥作用。首先,文化的定位功能为确定对外政策提供了观察世界及自身的角度。文化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反映在对外政策中就表现为,文化为人们观察和认识世界及其本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角色提供了一种感知和认识上的视角,不同文化的国家对世界的认识和对本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不尽相同。其次,文化的定向功能决定了对…  相似文献   

2.
百家论萃     
“诚信”理念:法律与道德的基础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道德要求这一角度思考,我们必须强调的道德准则关键在于“诚信”。就目前我国经济交往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看,原因固然很多,但是缺乏“诚信”的道德基础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在政治领域,贪污腐败的泛滥成灾极为严重地危及了国家的“政治信用”;在经济领域,假冒伪劣的肆意横行同样严重地危及了厂商的“经济信用”。据此,把“诚信”置于“法律与道德”关联的语境予以考量,进行重构,意义不可小视。否则的话,不仅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无由发展,而且日趋复杂精密的交易工具也无法健…  相似文献   

3.
百家论萃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条件和途径加快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条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市场机制的有效调节作用,取决于资源的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关键在于加快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内容有:1、加快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2、推动非国有企业进行制度变革和提高发展层次。3、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和市场规则。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调整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保证。重视和应推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1、控制经济增长速度。到本世纪末,年平均增长速度应控制在8-9%…  相似文献   

4.
百家论萃     
信息网络化对国际政治主体的影响信息网络化改变了国际政治主体的内涵和外延。国内学者的观点主要有:1、传统主体论。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从传统的社会控制论角度出发,认为传统的主权国家合法政府仍是国际政治中的主体。2、新自由主义主体论。这一派学者认为,非政府组织借助于互联网的低成本联系和协调成为国际政治中的主要力量。3、经济优势主体论。跨国公司不仅在传统资本上拥有优势,在信息资本上拥有更大的优势,其直接或间接地操纵控制着部分国家的政府,使得跨国公司成为一支极具攻击性的力量。4、三主体平行论。信息网络化使得通…  相似文献   

5.
百家论萃     
“以德治国”的目的是强化“法治”   “以德治国”并非是要以“德治”来代替“法治”,其目的是要真正强化和实现“法治”。   一是要求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具备“法制”观念,解决党政领导干部职位道德问题。没有法制观念的领导干部大多希望“权大于法”,这样做的后果是社会效益会降低,腐败的效率却会提高。   二是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解决执法过程中的缺德行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原因就是有些司法干部的德性修养太差,利用案子徇私枉法。要实现“法治”,关键的仍然是要在司法系统大力倡导一个“德”字。   三是…  相似文献   

6.
百家论萃     
邓小平的“精神动力”论邓小平在研究中国现代化发展问题时,创造性地提出了“精神动力”的新思想。他认为,推动当代中国的发展,既要有物质动力,又要有精神动力。首先,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系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依赖于多动力的综合作用而不断稳步地前进的,其中社会主义精神动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精神动力与改革动力相辅相成,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强劲动力。邓小平发展动力理论的独创性的贡献就在于提出了“改革动力”论和“精神动力”论。再次,注重精神动力的作用是找们真正的优…  相似文献   

7.
百家论萃     
推进精神生产的社会环境和条件精神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讲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则是推进精神生产的前提和条件。主要有:互、社会应为生产者提供自由时间。没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没有精神生产,很难想象一个整天为繁琐事务及条条框框束缚的人能进行理想的精神生产。2社会对知识分子地位及其生产价值的合理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再生产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是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合理地确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产品价值,是激发精神生产者的积极性,进而推进精神生产的重要环节。3、健康的学术氛围。精神生产是…  相似文献   

8.
百家论萃     
国家科学基金降低门槛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将“降低门槛”,加速扩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资助规模,并对于资助重点在年龄段上移。尤其是对取得博士学位不久、创造力活跃的年轻学者和博士后人员给予及时支持,保证人才的“源头供给”。同时,开拓海外人才资源,设立“留学人员短期回国工作讲学基金”,开辟多种渠道吸引海外学子回国主持研究机构。据了解,科学基金人才战略已取得显著效果,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学者所占比例,已从1986年的12.2%上升到2001年的67%。(摘自《走近科学》2002年第2期)产业全球化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百家论萃     
东亚崛起的启示东亚崛起已为世人所注目。其原因除了有利的世界经济环境外,大体上分析还有:(一)利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善于抓住时机,促进经济发展。(二)采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交换与竞争。(三)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由政府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干预。(四)高度重视教育与科技的发展。(五)具有求生存感、危机感。(六)注意把现代化和民族文化相结合。(七)注意保护政治上的稳定。其中他们重视和发展教育的经验尤其值得重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上升和优化,他们先从普及初等教育开始,满足了劳动密集型…  相似文献   

10.
百家论萃     
领导干部素质具有“七性”一是时代性。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领导者,在其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二是功能性。领导者主要靠影响力施行领导。影响力主要由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所构成。权力性影响力主要是组织赋予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则由领导者本身的品质、知识、才能这些素质及其行为所造就。三是层次性。领导层次有高层、中层和基层之分。四是实践性。领导者素质的提高,与先天条件有关,但后天的实践四炼是决定性的。社会实践是领导素质养成和…  相似文献   

11.
12.
13.
百家论萃     
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证公报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集中表现在五个方面:1、宏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总体思想指导下,国家相继推出了财税、金融、外汇等各项重大改革举措。2、宏观经济在平稳回落中持续快速增长。1994年经济增长率为11.8%,不仅大大高于世界经济,也高于亚洲经济的平均增长率。3、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全年货币投放量、国家银行贷款规模及财政赤字均控制在原定目标之内。4、国际收支状况明显改善。年米外汇储备达到5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  相似文献   

14.
百家论萃     
东部企业西进的十大模式一、市场进入模式。市场份额代表市场的控制能力,企业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企业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二、品牌扩张模式。有利于东部企业低成本扩张,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名牌;也有利于西部企业渡过创业艰难时期,尽快吸取东部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三、资金输出模式。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优势和西部的项目优势,由东部企业自带资金到西部择优投资合作项目。四、管理输出模式。此乃低成本扩张的重要内容,其价值并不低于产品的输出。五、技术转移模式。可建立向中西部转移的对…  相似文献   

15.
百家论萃     
中国经济转轨已到转折点有关人士指出,目前中国经济走势良好,但同时,一些问题和矛盾尖锐化,尤其是周边环境不理想。一是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新格局。生产领域短线消失,销售领域热点消失,“销售不旺”、“生意难做”的呼声很高。面对买方市场新格局,生产者、经营者,包括一部分消费者,都缺乏思想准备,还不适应。因此,企业生产经营利益追求要更实际。平均利润率规律开始显示作用。二是国民经济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在我国经济增长中,国际经济交往的拉动力几乎占1/4,国际经济形势、国际市场状况、国际关系的变化,都直接、间接地影…  相似文献   

16.
百家论萃     
发展高新技术落在四大误区中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口号提了十几年,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之所以会形成目前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没抓住要点,存在四个方面的认识误区:其一,既然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才是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因素,那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要点在于技术自身的开发。其二,高额的研究开发投资和大型企业是推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最强大的力量。其三,创业投资的症结是没有足够的钱。其四,高估政府的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被教授指出,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安排是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关键在于创…  相似文献   

17.
百家论萃     
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涵义、特点和政策取向刘溶沧积极财政政策的涵义:1、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政策作用大小的比较意义而言的;2、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就我国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而言的;3、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一种政策类型,而是一种政策措施选择。积极财政政策的性质、特点:1、政策有其阶段性;2、政策的定向性;3、政策的复合性。政策取向:第一,在政策重点的选择上,把增加投资规模与刺激、拓展最终消费需求相结合;第二、在政策力度的把握上,使总量的适度扩张与结构的调整、优化相结合;第三,在政策倾向的掌握上,应把支持国有经…  相似文献   

18.
百家论萃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发展所谓转型性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常规性社会发展而言。从一般意义上说,包括两种情形:一种是社会制度转型,即由于社会制度内部蕴含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尖锐矛盾,导致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化,一种新质的社会制度代替旧质的社会制度。另一种是社会结构转型,即在坚持社会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具体制度、体制和运作机制的自我更新。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显然具有社会结构转型的性质,这种结构转型性发展,将贯穿跨世纪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转型性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论萃     
<正> 农村税费改革可持续性的 关键在于基层民主 1998年以来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虽然大幅度减轻了农民负担,却使以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镇政府出现了巨额的赤字和债务。徐利君、朱柏铭在《改革》2003年第2期撰文指出,农村乱收费是在基层民主制度缺损的前提下,过大的乡镇财政支出规模“逼”出来的。不从乡镇财政支出改革入手,农村税费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同时,若没有基层民主制度的保证,农村乱收费问题又无法真正避免。正在试点的农村税费改革,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因为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然而,以取消大部分收费为核心内容的农村税  相似文献   

20.
百家论萃     
两制共存推动发展“一国两制”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贡献。“两制共存”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它有力地保证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目标拉动”的作用。“一国两制”的实践,必将使其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二者的“互动”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民族的腾飞提供一个难得的机遇。但也要看到存在的挑战:(1)如何排除英美等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的西方国家的干扰;(2)如何看待包容香港和内地不同的经济、司法和文化体制,如何弥合两地人民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