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时代风采》2011,(2):22-22
“十二五”期间,云南省将把整村推进扶贫作为减少贫困人口的有效举措。计划力争投入100亿元资金,实施对5万个贫困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到2015年使全省贫困人口再减少300万。  相似文献   

2.
他刊撷英     
困难职工群体的走向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 0 0 2年第 1期刊有金一虹的《困难职工群体的成因、现状和发展趋势》一文。作者认为 :困难职工群体在当前已构成城镇贫困人口的主体 ,而且贫困面和贫困程度还有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职工中的贫困现象最主要是由就业不足引起的 ,因此未来城镇困难职工群体的走向是与就业或失业趋势紧密相关。我国目前正处于下岗失业的高峰阶段 ,未来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 ,因为我国的就业增加弹性系数在不断降低 ,仅仅依靠经济增加已拉不动就业增加。同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未来也有较集中的释放可能 ,…  相似文献   

3.
本刊启事     
郑秉文 《中国工运》2006,(10):56-5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在《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第5期撰文认为,贫困不仅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一大难题,也是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隐痛。一、发达国家的主要政策措施。发达国家的贫困主要是相对贫困,对温饱和生存威胁较小,所以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救助加开发”的政策措施来应对,缓解贫困的发生和发展。第一,建立健全社会福利及社会救助制度,通过收入保障体系向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提供一般津贴和特殊补助,以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第二,实行区域开发和社会发展政策,对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国外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方向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是劳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一理论从劳动力市场制度特征及结构特征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主张劳动力市场分割是导致贫困、歧视及不平等的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劳动力市场分割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同时,这一研究也逐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本文着重介绍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层面,并对全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聚焦云南     
<正>云南省10年脱贫近500万人自2000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行兴边富民行动以来,通过试点探索、全面推进和巩固提高3个阶段,在2005年制定《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08年起实施新三年"兴边富民"工程,先后在25个边境县市实施重大工程和惠民实事。10年来,我省共解决了近500万贫困人口问题,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全省贫困群众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运》2006,(11):26-27
中国重汽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地和最重要的军车生产企业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原重汽集团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一步步滑入困境。2001年,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中国重汽实施了下放重组。改革重组五年来,集团实现了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值,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伴随着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而出现了一个社会弱势群体。什么是弱势群体所谓“弱势”,至少有三层含义:第一,他们的现实生活处在一种很不利的状况之中。从更现实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其物质生活的贫困状态。“弱势群体”这个概念与“贫  相似文献   

8.
引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20世纪50年代从上海来到昆明的胡炳辉老人终于搬进廉租房了,这套房子是昆明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为他奔波协调来的。搬家这天,帮扶中心办公室主任、市总工会生活保障部部长何树升和同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入世与国际劳工标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政府和工会对国际劳工组织及国际劳工标准越来越关注,并加快批准国际劳工公约的步伐。目前,中国共批准了23个国际劳工公约。面对自20世纪90年代起西方国家提出的要将国际贸易与国际劳工标准挂钩的主张,中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加快批准国际劳工公约应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培训最早起源于20世纪4{1年代的外展训练活动,在国外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了,而引入中国则是近十几年来的事。近几年来,历奇教育作为体验式培训的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在一些大中域市的培训市场上获得众多企业客户的青睐,并显示了强大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结束"两种城市化"的对立,一直是困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农村劳动力非永久性迁移的状况、影响我国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当前阶段我国促进劳动力永久性迁移的户籍政策效果以及政策建议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基础因素发生了改变并对未来我国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了较大影响;当前我国已经开始部分放开户籍管理制度,这将对未来农村劳动力永久性迁移产生积极影响,省会城市及部分地级市、新生代农民工及在校大学生等将是主要受益者;然而,不能寄希望于通过放宽户籍制度大规模促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要特别防止部分城市希望通过吸引外来人口来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入世后初期,我国城镇中固有的就业矛盾将进一步加深,农村劳动力将面临就业需求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劳动力市场也将呈现更加弹性化、灵活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职工队伍的分化将更加明显,职工的愿望和要求也将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为此,政府应采取就业优先的政策取向,实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的实现;工会亦应确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城市贫困群体社会心理冲突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亏损、破产和效益较差企业的职工已成为当今城市贫困的主体,贫富差距极易使其心态失衡,潜伏着不安定因素,对社会稳定带来威胁。只有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保护与支持体系,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Child & Youth Services》2013,34(1):129-149
The life style of homeless children in two South American cities is reported in this chapter. The chapter describes a society within a society complete with mores, sanctions and values. The author's use of the term "street children" forces the reader to consider the dramatic and distruptive effect of poverty on children. The conclusions suggest a national policy review if the United State is to avoid a similar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困难职工群体的形成与解困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结构、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尤其是城镇出现了以下岗职工为主体的困难群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分析这一群体的生活现状和致困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结合上采取有效的解困对策,帮助其走出困境,共享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新型工资劳动者是已经走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非农从业者,是新时期我国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带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作为后发国家,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共时性存在的发展背景,构成了新型工资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境遇.目前新型工资劳动者的数量规模已居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第二位,其权利理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阶层化意识已经觉醒,社会各界包括政府有关部门对其存在和权利状况的"交叠共识"基本达成,组织化的条件日趋成熟,真正需要的是工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博弈智慧和实际操作层面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有其必然性;中等收入阶层在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偏低.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必须抑制贫富两极分化趋势,努力壮大中等收入阶层.其路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第二条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第三条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8.
《Labor History》2012,53(6):765-778
ABSTRACT

Today about 90 million urban Chinese factory workers are migrant workers from the countryside, comprising the largest and most rapidly expanded industrial working class in history. Before the mid-2000s, these workers from the countryside were employed only temporarily in factories, and almost all were young, very poorly paid and exploited. But as labor shortages have developed and as restrictions against residing in China’s cities have relaxed, they are not as vulnerable as they were in previous decades. More of them are older, married, and have children, and many of them would like to settle on a permanent basis near their workplace with their families. Drawing on three decades of on-site interview research up through November 2018, the authors examine the changes that have occurred and the obstacles – such as the remaining difficulty of obtaining an affordable urban education for their children – that still stand in the way of migrant Chinese families remaining intact and settling permanently in urban areas. As a means of conceptualiz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shifts in migrant workers’ circumstances, especially for work relations and labor disputes, their evolving situation will be analyzed through the paradigm of Albert O. Hirschman’s concept of Exit vs. Voice.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社会双重转型时期,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呈现两大特征:一是农村人口城镇化速度加快;二是在城镇形成二元劳动力市场。大量进城务工人员滞留在下层的“次属劳动力市场”,成为“新型工资劳动者”,其合法权益不断受到严重侵犯。其后果是,在全社会劳动力职业结构趋于高级化的同时,城镇底层劳动力群体扩张并构成“沉淀”的劳动力供给群。为促进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要站在促进城乡整体协调发展、维护职工长远利益的高度积极推动政府加快配套改革,稳步有序地消除进城务工人员融入城镇、公平就业竞争的制度性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