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质疑。针对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德国学者迪特·森格哈斯提出了"文明内部冲突论"。他对世界各大传统文明进行历史性的透视,并将其放在现代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加以对照,从而使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在"文明的内在冲突上"处于平等地位。这对于人类文明从冲突过渡到和谐对话的发展趋势而言,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本文试从研究范式的角度,比较亨廷顿与森格哈斯的观点,并对其学术影响给予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一片惊慌和愤怒,大多数国家政府同声谴责,唯有塞缨尔·亨廷顿一人陷人矛盾和尴尬的境地。 一、令人疑惑的自相矛盾 冷战结束后,亨廷顿于1993年在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1996年又把他进一步研究的成果以《文明的冲突—世界秩序的重建》公开出版,一时名声大噪,群议汹汹。亨氏的中心观点  相似文献   

3.
对世界文明类型的研究,西方学者有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国内近期有学者提出的一种文明类型理论,基于主导型整合要素的差异,对世界现有主要文明类型的划分,与西方自由民主理论语境下的文明类型说具有积极的应对意义,引起了某些关注.  相似文献   

4.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从中东现实问题可以看出西方文明正成为美国等大国控制中东甚至是全世界的有力武器,文明冲突下面掩盖不了国家利益冲突这一本质冲突;在当今,全球化也越来越强化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因此,要在全球化的语境下跳出文明必定冲突的思维,寻求不同文明之间的积极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而现代新儒家则倡导文明的对话与交流。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新儒家的中西文化观,指出,现代新儒家在倡导中西文化会通、交流,表达希望儒学复兴的期望时,带有一种“后西方时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冷战起源的探讨,可以从不同文明间的差异性引发的冲突展开分析。一方面,透过历史上俄罗斯文明在努力寻求西方化的发展过程中遭受的挫折和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歧视与遏制心理,能够看到西方对俄罗斯文明的不友好甚至是敌对态度,而这种由文明差异性所带来的意识形态冲突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冷战局面的形成;另一方面,基督东正教文化背景的“救世论”衍生出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使命感”,而基督教新教文化背景下的教徒“使命感”和美国的“世界楷模”观念则衍生出了美国的“大国使命感”。这两种“使命感”随着二战后各自实力的迅速飙升而急剧膨胀,并由此带来双方在外交理念和对外政策中的冲突升级。  相似文献   

7.
9·11事件的发生以及近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在全球范围的泛滥使得学术界关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争辩再次升温,一些学者将全球恐怖事件的频繁发生看作文明冲突时代的到来.然而,当前恐怖主义的猖獗是强权压迫下的随机产物,而非文明或宗教冲突的结果;与国家利益相比,文明只是一个借口和工具,在所谓"文明冲突"的表象背后是一以贯之的西方国家的扩张政策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8.
文明的冲突本质上是归属不同文明的个体的冲突。个体为获取生存资源而斗争,根本矛盾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当自身不足以有效获取资源时,个体倾向于依一定方式或标准组合,文明是方式的一种。然而,不同文明之间并非如亨廷顿想象得那样易于起冲突,存在于文明间的缓冲区域便是冲突的掣肘因素之一。缓冲区域随着文明边界的出现而出现,在宏观和微观断面上均清晰可见;它是文明间共有知识的具体表现,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民族混居和通婚等因素则是其形成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唐荣双 《理论前沿》2008,(16):31-32
和谐文化的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虽然背离了以阶级对抗为核心的社会对抗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它对我国进行和谐文化建设有不可忽视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亨廷顿的代表作之一《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自面世以来,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再读该书后,进一步梳理了主要内容以及国内的评论,得出在知识是生产力的时代中,发展是硬道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与中国文明的哲学精髓到底是什么?无需旁求,中国之“中”的“国姓”便昭示着古今往来中华民族的最大共识和最高智慧.在当代文明体系中,中国文化如何立“中”之大本、求“中”之境界?一言概之:构建“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或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世纪是文化大发现的世纪.西方世界文化大发现的趋势和结果是经过由韦伯开启的学术路径,完成对以基督教为精神家园的西方文明的“理想类型”的合法性论证,最终将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全球化”的理念和文化帝国主义的现实.在文化已经上升为欧美世界的国家战略的时代,面对发展与幸福冲突的世界性文明危机,只有“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才可能使中国文化发展回归于“中”之“大本”.为此,中国文化战略必须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在制度层面确立国家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自觉并厘清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实现新的伦理启蒙和伦理觉悟.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长和科技革命的发展 ,世界范围民主化的浪潮正在兴起。对此 ,西方的一些学者将其称之为近代以来的第三次民主化的浪潮(以下简称“第三波”)。怎样看待“第三波”的到来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切实推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第三波”的由来及实质谈到“第三波” ,不能不提到亨廷顿。因为关于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的看法 ,虽然西方许多学者都有论及 ,但却集中表现在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著的《第三波———20世纪晚期的民主化》一书中。众所周知 ,亨廷顿是著名…  相似文献   

13.
中和精神指的是通过"致中和"的中庸之道达到消除任何片面性而保持整体性的一种文化精神,而分析精神指的是对事物进行精确分析乃至对文化整体进行分化、分拆从而导致裂变、冲突的文化精神。中和精神与分析精神表现在中西文化的各个领域。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及其文明战争预言,是西方二元对立思维的产物,而要免除文明战争,就要将视野转向推崇二元中和的中国文化,以彼此兼容、取长补短的和合姿态而不是对立姿态来看待其他文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反恐怖斗争的深层次背景。“东突”、“藏独”等恐怖势力是我国边疆地区多元文明冲突长期并存、西方反华思想长期影响、各种极端亚文化现象长期泛滥的结果。在反恐斗争中充分发挥文化的整合功能与导向功能,对于揭露和批判各种极端思潮的反动腐朽本质,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取得反恐斗争的彻底胜利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端 《工会论坛》2005,11(2):116-117
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参与的模式、政治参与和现代化各项目标的关系、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亨廷顿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往往面临与其他发展目标相冲突的困境 ,其政治参与程度及成效有赖于政治精英的抉择。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的保守性和现实性既是其价值所在 ,又是其缺陷之源。  相似文献   

16.
一、科索沃战争———冷战后大国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北约组织以新的名义存活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两极体制解体后出现的力量失衡状态,大肆向北约域外进行扩张,以巩固和发展其冷战胜利成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西方的这种攻势,起初曾利用东欧国家要求“回归欧洲”的愿望,利用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授权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如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接纳某些东欧国家为北约组织的新成员、对前南危机和波黑冲突进行干预)。随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以资本为核心的世界体系当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面对列强的凌辱,“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刻不容缓的主题。这即是“五·四”时期呈现给人们的历史画卷。随之而来的则是西方的、民主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等外域文化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这其中包括了对于中国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文化启蒙。这一启蒙立足于已然在西方开始的世界现代化进程,是对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为标识的西方近代文明曙光的关照。  相似文献   

18.
以全球文明倡议破解文明发展“困境”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极大地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做出中国贡献。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科学完整地阐释了中国对文明发展的新理念。面对全球“文明隔阂”的观念困境、全球“文明级差”的秩序困境和全球“文明冲突”的安全困境,全球文明倡议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导,在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供给多层面公共产品和破解“文明冲突”的迷思等方面促进文明的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化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关系层面,西方和非西方之间的文明冲突具体表现为沙特阿拉伯与美国之间的冲突。沙特选择与一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美国结盟,固然存在着文明冲突,但是又超越了彼此间的冲突。不论双方之间的冲突有多大,国家利益的诉求将使这种关系继续存在下去,并且最终实现文明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向何处去的大挑战。思想激荡、认识冲突和利益博弈把“文明的发展”在新一个层次上极大地展开和发展起来。人类需要站在文明的高度去把握未来,我们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认识和系统把握中国式现代化。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文明意蕴和深刻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