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孜孜追求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权利实现,为此他不断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权利建构思想.本文重点探讨了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后关于中国权利建构思想,同时对他晚年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权利建构思想也进行了分析.毛泽东的权利建构思想以及晚年对此的失误,对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怡顺 《党史纵览》2007,(12):33-35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陈独秀作为马克思主义主要传播者之一,其功绩和影响之大,世所公认.值得指出的是,陈独秀在介绍、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表现了可贵的唯物主义态度和求实精神.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对建党和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实际状况的探索中形成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初步看法,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精神是:终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人民的权利平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唯物史观,强调社会主义第一是发展生产力,第二是消除两极分化、消灭剥削,社会主义要处理好发展生产力与推进社会公正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不能否定效益原则,要打破“大锅饭”,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思想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强调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实际上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核心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根本指向.邓小平社会公正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于加强中国社会建设和推进社会公正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侯学华 《理论学刊》2012,(6):100-103
洛克是近代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的先驱,他从“自然状态”入手,论证了公民“自然权利”的正当性.自然法在执行过程中有诸多不便,“以法律保护自由”就成为政治自由实现的前提.从这一逻辑出发,洛克认为,法律与自由实则是权力与权利的辩证关东,法律是自由实现的制度性保障,公民权利边界内的自由才是政治社会中得到法律保扩的自由.这一思想受到美欧革命者的推崇,也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也是中国开放的总设计师。他亲手制定了开放的政策和战略,领导中国实现了从停滞封闭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大转变,使中国以开放的姿态汇入世界现代化的大潮。他还倡导体现时代精神的社会开放观念,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开放理论。邓小平的开放理论是“社会开放论”,他的开放思想是“大开放”的思想。他是从时代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从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根本战略的高度,来提出和阐述开放政策、开放理论、开放观念的。他提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肯定社会主义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强调我们的开放政策是“全方位的”开放政策。这些,就是邓小平的“大开放”思想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6.
庄子是中国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他提出“物物者非物”,道生万物的天道观。在认识论上,他提出“齐物论”的思想,指出人的认识具有相对性。庄子追求精神自由,主张顺应自然的养生和处世态度,但同时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深层次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批判。  相似文献   

7.
《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所提出的“让美走在自由之前”、“艺术拯救人性”、“游戏中的人才是完整的人”、“培育和谐的个体”等一系列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政治曾一度深受西方宪政共和政治思想的影响,“地方自治”思潮与运动就是其实践上的表现。其中,青年毛泽东的“湖南共和国”政治构设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它体现了代表民众权利的民主宪政理念及治国的制度选择。本文拟从政治发展理论的视角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方励之去年对一些青年学生说,每个人生下来都有生存的权利,包括思想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婚姻的权利等等,因而上大学是享受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谈不上党和国家给了我们好不容易的机会,更谈不上感谢党和国家给了这个机会。接着,他谈到了“自由”、“平等”、“博爱”,谈到了“民主就是承认每个人应有的权利”。应该怎样认识他的这番言论呢?  相似文献   

10.
郑观应是从洋务思想向早期维新思想转化的杰出思想家。他不仅倡导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鼓吹“习兵战不如习商战”,提出“商战为本”的商品市场竞争新观念;同时还认真地探索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主张设议院改变中国封建专制政体。他的议会观反映了早期维新振振兴中国和资产阶级参政的愿望,在近代中国民主运动史上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本文仅就郑观应的议会观略加评述,以就正于各位同志。近代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列强宰割和封建专制制度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皇权主义,不仅剥夺了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利和政治自由,…  相似文献   

11.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其思想中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权思想,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主要体现在陈云重视人的生命权和"文革"结束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政治权利主要表现为他坚持党内民主及对平等权的重视;经济权利则以人民生存权和发展权为主要着力点;社会权利主要体现在他对公民环境权和社会保障权的重视;文化权利则集中体现了他对文化教育和文艺界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喻中 《思考与运用》2007,(10):39-39
当代中国法学有一个至为明显的特点:对于权利与自由的褒扬已经达到了引人注目的高度。主流观点普遍认为,一切制度设计或法律改革的目标,都在于保障个体的权利与自由。在当代中国学人的著述中,权利或自由,似乎已经拥有了“大写真理”的崇高地位。尤其是在理论法学界,一些学者为了论证权利或自由的正当性,习惯于把传统中国的法律判为“义务本位”,而把当代中国以及未来中国的法律描述为“权利本位”,言下之意或言外之意是: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39-39
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撰文指出: 实现科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与战略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和谐和科学发展,制度是不能缺失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财物流动性很强,社会关系多种多样,没有制度保证,人们的物质利益、各种权利不可能得到有效承认和保护,社会也不可能达到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良早 《理论学刊》2007,9(4):16-20
斯大林在正确地认识中国革命特点的同时,反对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左”倾思想,即反对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速度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中国建立苏维埃问题上的“左”倾思想,反对关于否定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必要性的“左”倾思想。他还就中国社会的改造、进步与发展提出了一些重要认识,如认为中国未来的政权是工农民主专政,建立这个政权有利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说“韧性”     
一位到中国访问过的日本朋友曾说过,在访问过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民族的韧性”。这位朋友对中国人民的认识是正确的,他看到了中国人民最本质、最可贵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需要为民生的逻辑起点、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核,在对资本主义民生问题进行揭露剖析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全面化发展作为民生的最终目标,并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深入研究马克思民生思想,了解其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加强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多方面,既有社会政治方面的,也有思想文化方面的,当然也还有其它方面的。本文重点分析的是社会责任感与个性特征这一对矛盾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社会责任感与个性特征这对矛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方面崇尚集体主义,重视社会责任——大丈夫应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这里个体似乎失去了独立的意义,任何一个“小我”只有溶进“大我”之中才能显出其价值,个体是为集体而存。另一方面又极重视个体的人格培养,修身养性。个体人格的完美塑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看中国历史,不能不惊叹那众多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群的存在。这一矛盾现象本应使人陷入两难境地,但实际上它又达到了巧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中国第一个法律援助机构——“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在武汉大学校园诞生。14年来,“中心”创办人万鄂湘一直把它视为自己人生中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尽管万鄂湘在44岁时即成为当时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在46岁时又当选为最年轻的民革中央副主席.但在他的心底,“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才是他最重要的人生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论《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个体思想及其独特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跃 《探索》2005,1(3):84-87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个体思想的重要著作。书中关于个体的存在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的前提,关于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性的个人”,关于分工与个体的自主性及其发展等思想展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个体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