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张正德  喻中 《探索》2004,(3):135-139
宪法是社会变革的一只晴雨表 ,社会变革的模式直接影响到宪法的模式和宪法自身应变的方式。在阶级对抗处于社会主要矛盾的革命时期 ,宪法表现为革命宪法 ;改革年代 ,宪法呈现出改革宪法的特征 ,宪法规范与改革实践的冲突常常出现。因此 ,清醒地认识当代中国以修宪为主要方式的合宪性社会变革、以“良性违宪”为表现形式的违宪性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及其趋势 ,有利于把握宪法的与时俱进与保持其稳定性、权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刘永佶 《学习论坛》2006,22(3):60-64
民主势力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旧的反民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它潜伏于不得不保留下来的行政集权体制中,不断地侵蚀和干扰着新生的初级民主制和劳动公有制,并利用其缺陷而逐步滋生,以致形成新的反民主势力。反民主势力虽然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但其危害之大,甚至可以压过民主势力。在民主权威的保证和导引下,壮大民主势力,削弱反民主势力,改革行政集权体制,是中国社会变革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在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认识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前后相继提出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和和谐动力论等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博弈论的增强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内动力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建 《探索》2012,(1):70-74
地方政府行政改革难、攻坚难的一个关键原因是作为改革的实施者缺乏改革内动力。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博弈关系入手,剖析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过程,可以得出,地方政府行政改革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是影响其改革内动力的两大因素。增强地方政府行政改革内动力的途径是:坚定改革目标,渐进稳妥推行;关注合理利益,减少改革阻力;优化监督监控,改善绩效考评;加强行政伦理,强化政府责任。  相似文献   

5.
孙慧 《世纪桥》2012,(11):18-18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党的三代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出发点,形成了前后相继又各具特点的三种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本文将通过对这三种动力理论进行分析,并指出它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变革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变革中的服务型政府具有民主法治理性;职责规范清晰;阳光透明廉政;高效精干协调的基本特征。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该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资金投入,尽快提升政府公关服务能力;结合改革开放实际,进一步完善立法程序;回应到位、反馈迅速、监管有序,使行政问责制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特殊的分析框架,可以评估公共政策对民众过去和未来的影响,从而回答社会变革与中国梦、美国梦、欧洲梦的相关问题:它们将是美梦还是其他什么梦?  相似文献   

8.
解放后,农村行政村是我国政权体制中最基层的一级。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古塘村保存下来的七颗印章,反映出一部近六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变革史。吉水县富滩乡古塘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新中国一诞生,便废除了封建土地制,通过1951年至  相似文献   

9.
康永超 《世纪桥》2010,(13):60-61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带来生产力不断进步的同时,还带来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革。主要表现有:高技术推动阶级关系和阶层结构的变化,高技术导致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高技术推动国家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雪华  孔凡义 《探索》2006,(3):56-6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在中国源于外部西方的冲击,而在西方则源于内部的压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主体,在中国主要是政党和国家,而在西方则主要是公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资源,而西方则较充足。从激进主义革命模式转变到渐进主义改革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完成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李菁怡 《兵团党校学报》2013,(5):78-80,F0003
社会现代化是社会领域的一种革命性的社会变迁和现代化在社会领域的特定表现。就宏观层面而言,创新是现代化的根本来源,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分别是社会现代化的先导动力、中坚动力和关键动力;就徽观层面而言,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因而,人的素质、人才问题是社会现代化的主导因素和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张弘 《廉政瞭望》2010,(11):24-25
最近,美国总统顾问、著名美国学者、中国研究专家李侃如的著作《治理中国》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社会变革、政府管理体系、经济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目前所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近日,本刊特约记者在北京对李侃如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拟结合苏区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和苏区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总结苏区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社会变革的目的之一:消除人的异化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中,马克思看到了人的异化:科学发展了,机器复杂了,人却简单了。被异化的人,每日从事单一的工作,缺乏思想和精神生活,人附属于机器。改变社会的同时必须将人从异化中拯救出来,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  相似文献   

16.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探索阶段、形成阶段和新的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矛盾动力论、改革动力论、创新动力论,并孕育着"和谐动力论"这一新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17.
社会变革与公民政策参与两者间存在必然互动关系.以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经历了一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文章以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变革为背景,从理论上全面分析了我国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行政体制等的变革与公民政策参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具体描述了我国公民政策参与向主动化、利益化、法制化、大众化、博弈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结合苏区农村社会变革的历史进程和苏区的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总结苏区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对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变革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着时代性、务实性和人本性等特点。它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驾驭社会变革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反映着执政的规律。深入学习邓小平的社会变革思想,掌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新一轮社会变革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新一轮社会变革的重点与方向;有助于我们采取更有效的对策措施加快社会变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分为源动力、内动力、能动力、推动力和传递力,通过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指标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动力指标的考量,探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