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昕 《前沿》2007,(8):239-243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柔性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论述了图书馆实施柔性管理的必要性,并阐述了柔性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和实施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近年来在理论上不断完善并在实践中广泛运用。在对社会工作者的培训中实施柔性管理,就应当关注他们的民主和情感需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柔性管理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在柔性管理中还应做好政府主导和学校引导相结合,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辅佐。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华融在对四川宣汉县的精准扶贫工作中积累了一定"柔性资本管理与配置"经验,柔性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而是依赖于人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柔性管理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华融在四川宣汉县贫困村精准扶贫的始终,主要体现为中国华融注重从货币资本向金  相似文献   

4.
林培朗 《公安教育》2006,(8):37-38,56
多年来,公安院校在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实践中,比较注重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相对欠缺。然而,今天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实现师生员工与学校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管理。只有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培养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和队伍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有所长,两者应该有机结合刚性管理是指依靠组织权力、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5.
陈春晓 《青年论坛》2006,(4):124-126
现代管理越来越注重人的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所起的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运用刚性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共同培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主动观念、纪律观念、责任感、忠诚感、荣誉感及相互依赖,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推进专业化管理是深化安全管理,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面对新体制给安全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在推进专业化管理上要立足实际,突出实用,力求实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当前新体制下如何加强专业化管理谈几点认识。一、遵循客观规律,提高专业化管理的科学性安全管理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研究并运用好安全管理的内在规律,尤其是研究和运用好专业化管理的内在规律,是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手段从事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1·遵循自然规律。工务的线桥设备质量,受季节及气候影响,有其特有的内在变化规律。在受季节影响方面,春季易发生…  相似文献   

7.
监狱分类的价值在于:强化监管安全,科学改造罪犯,优化配置监管资源,促进监狱人民警察专业素质提高。其中,低警戒度监狱在功能定位上要与其他警戒度监狱有所区别:矫正重于惩罚,培训重于劳动,互动重于监督,回归重于防逃。相应地,低警戒度监狱在刑罚执行过程中应以求真务实为管理理念,构建循环开放的系统结构,建立法治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具体制度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生柔性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柔性管理是相对于传统的刚性管理而言的,刚性管理具有不可抗拒的特征,而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的意志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柔性管理包括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环境管理、形象管理等诸多内容。高校引进柔性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它将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9.
贾海军 《公安学刊》2009,(2):105-108
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运用刚性管理策略,更要重视运用柔性管理策略。在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可以从重视心理疏导、重视情感感染和动机激发、重视运用肯定表扬手段、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重视“压力最优化”、重视个体差异、重视身教等七个方面运用柔性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康 《湖湘论坛》2006,19(3):18-19
科学发展观涵盖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要求,它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强化“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推行厂务公开 加强企业民主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胡耀军 《湖湘论坛》2001,14(5):78-79
在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厂务公开已经愈来愈受到重视。如何有效地把握厂务公开的内涵、并把它运用到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此试作探讨,希望引起关心者的重视。 一、大力推行厂务公开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 企业管理上实行厂务公开,是企业管理自身所需。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内在地包含着厂务公开内容。企业管理成效如何,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如何有效地运用并充分发挥厂务公开的作用程度。 第一,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即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基本要求就是注重行为科学,调动人的…  相似文献   

12.
煤炭企业循环经济柔性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煤炭企业的循环经济的柔性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煤炭企业的循环产业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柔性管理为手段的新型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主要是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把人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来促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柔性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它强调管理的人性化、决策的柔性化、组织的网络化和信息的迅捷化.当前在社区建设中可以借鉴和采用柔性管理理论,这是当前构建和谐社区一种新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李伟明 《前沿》2011,(18):192-194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命运多舛,却曾经在管理、教学、学术等多个领域表现出鲜明的开放特征。但内容决定形式、举业重于学业、学问脱离实践的固有矛盾,使其诸多开放特征缺乏自发改造并传诸后世的内在动力,进而逐渐沉寂,未能促成古代书院的现代转型,为中国高等教育独辟蹊径地发展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当代大学当以史为鉴,在开放办学的进程中,防止工具化、坚持系统化、推进制度化,塑造卓然的大学精神,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形成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放气质。  相似文献   

15.
张尚仁 《思想战线》2012,38(2):31-36
老子的《道德经》,提出带系统性的"善治"社会管理论。该理论认为,对社会应以柔性管理为主。"柔"与"和"是"道"的本质属性。柔性的社会管理,其内涵包括"天下神器"、"为无为,则无不治"、"以正治国"及无形管理比有形管理更重要的思想。社会的治理者,必须重视民生;要在民众中形成淳朴的社会风气;不可与民争利,在利益面前要将自己摆在最后;管理民众时,管理者一定要起好表率作用;要"居其实不居其华",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有:限制管理者的权力、政策法令制定要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决不可以武力称霸天下以及国与国之间要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6.
刘稳丰  陈庆之 《传承》2008,(22):24-25
人本管理开启了研究生党建工作的新思维,研究生党建实行人本管理是新形势下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实现研究生党建人本管理,必须在结构模式、工作方式、工作重心、工作手段、教育方法上创新。  相似文献   

17.
事业,使命重于泰山在黄石纺机厂工作的人都记得这样一句话,使命重于泰山。他们都了解,这是企业的内在精神,也是省九届人大代表、黄石纺织机械厂厂长居少宏的座右铭。熟悉居少宏经历的人都知道,他这辈子和黄石纺机结下了不解之缘。1968年转业进入黄石机  相似文献   

18.
赵立新  赵兴 《理论月刊》2004,(9):109-111
我国规模庞大、形态多样的国有资产承载着多重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目标。因此探索成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必须有法律视阈的观察与思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变革之根本任务就是要立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在需要,运用完善的制度工具,构建权责相统一的所有权代表主体、资产经营责任主体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权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背景下,物质治理和技术治理无法满足复杂社会社区治理的需要,面临着治理失灵的窘境,因此,柔性治理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既有的柔性治理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对柔性治理的操作化和落地化问题关注不够。"客堂汇"通过人心濡化成功开创出了一条农村社区柔性治理的大道,在分析"客堂汇"人心濡化的三大治理方略,即塑造社区认同感、弘扬核心价值观和凝聚社区治理共识的基础上,深挖"客堂汇"背后蕴含的治理逻辑和内在机理,把柔性治理纳入到社区治理的分析框架,发掘柔性治理的落地化路径,研究发现,柔性治理在社区治理中应超越"熟人社会"、培育公共性追求、生成德治体认和重塑合作制组织的治理结构,这是推动柔性治理有效运转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基层社区治理移轨创新的新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警察勤务制度 ,规划科学的警察勤务运作模式 ,其核心就是追求最有效地运用警察资源。在科学勤务原则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警察勤务制度才是科学的。警察勤务原则包括 :注重绩效 ,全时空控制 ,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外勤重于内勤 ,巡逻重于守望 ,控制预备警力 ,业务非警种化 ,以科学警察统计为依据和以现有警察资源为基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