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和谐理念在宗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宗教的起源与人们希望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利于人类整体的生存与发展的愿望有着很大的关系。宗教信仰要解决的是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宗教的社会作用就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达到上述理想,其核心就是"和谐"与"爱"。它以"和谐"与"爱"的理想和情感来解释世界,抚慰受伤的心灵,劝人为善,感化和规范世俗的人生,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杨芬 《云南人大》2010,(2):44-45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腾冲县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杂居的边疆县,是全省28个宗教工作重点县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四个合法宗教在腾冲建有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3.
房栋 《人民论坛》2012,(8):80-81
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宗教和谐正积极推动着社会和谐的进程。当前,宗教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新变化、面临新问题,我国各宗教内部、不同宗教之间也产生了诸多矛盾,并导致了各种宗教不和谐情形的产生。我们应积极促进宗教和谐,这不仅是宗教自身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宗教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极富有吸引力的旅游文化资源,应大力开发宗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5.
王平 《前沿》2013,(13):196-198
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扩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教文化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和宗教界人士的关注,如何从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出发,诠释、挖掘宗教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重新发掘宗教文化的当代价值,宗教文化以自然为友,回归自然的思想,能为当前中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启示、借鉴、思维方式和思想资源,提供正确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金娟 《前沿》2010,(5):194-196
本论文以"宗教与文化"为主题展开研究,通过文化视角初步探讨宗教的文化属性,在总体考察我国五大宗教文化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关于"儒、佛、道及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为主体的宗教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中,它们彰显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价值,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历史作用"的研究论断。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影响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和谐作为文化的价值观念不仅影响着民众的心理基础,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动力支持,而且渗透在党的执政理念、社会制度的运行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主导着社会主流的思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多元宗教生态文化及其形成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中所体现的生态文化理念,通过制约民族地区群众的社会经济行为方式对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在对不同的传统宗教生态文化的特点进行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我们对民族传统多元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也进行了总结,发现其在历史上从内容、功能、传承性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广泛的自然生态保护体系,它的多元性不仅体现在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和各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生产活动紧密联系,有很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系统的适应性特性。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遵化市,宗教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我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一应俱全,共有信众8140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2%;经省宗教部门批准的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共有23处。现有教职人员31名;满:回、壮、蒙等28个少数民族,民族乡3个、民族村111个,少数民族人口99874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7%。  相似文献   

10.
《人权》2007,(2):4-6
一、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对话当今世界,尽管和平、发展与合作是时代的主流,但主流之外暗流汹涌,波诡浪急。不同国家、民族、宗教之间此起彼伏、愈演愈烈的对立和冲突,正在挑战人类的智慧与文明。这种挑战,更多地来自“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视阈中的宗教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教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宗教文化中的爱国爱教传统、合理的伦理道德因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及其对民族精神的影响,是与和谐社会相契合的。为此,必须努力发掘宗教文化的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3.
黄筱娜 《桂海论丛》2005,21(2):89-91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文化的进步程度决定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妇女是家庭的主要维系者和建设者,对家庭文化建设起着关键和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妇女的主体作用,不断创新家庭文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广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确立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丰富时代性先进文化资源,兼顾文化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团体、学校、图书馆、公共传媒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健康影响,营造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文化养成教育,培养公众的健康主体人格和现代化品质,提高国民文化生活的品位和质量,推动文化、人和社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地位,在认清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孙浩然 《桂海论丛》2013,(3):110-114
在现代文明和基督教的双重冲击下,云南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呈现世俗化、民俗化、多元化和长期化趋势,面临信众流失、文化错位、功能退化、信仰边缘、生态失衡等危机。应进一步加强对少数民族宗教的管理和引导,提升其文明素质和信仰素质,发挥其促进环境保护、有益伦理道德、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现代功能,建立少数民族宗教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艺术研习基地,使其作为精神性和社会性资源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娜 《桂海论丛》2007,23(5):5-8
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和谐人,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就是要把符合客观规律同反映人性发展要求结合起来,把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结合起来,把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和谐社会的落脚点是培育理性人、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能力人和伦理人相统一的"和谐人".  相似文献   

18.
网络的发展拓展了公安高校校园文化的空间 ,改变着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它在丰富公安高校校园文化内容与形式的同时 ,对其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挑战。公安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重建网络环境下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9.
唐利群 《桂海论丛》2008,24(1):25-27
当前北部湾风生水起,实现把北部湾建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新的增长极的目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应。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统战的优势,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0.
论生态恶化之成因--侗族文化转型与生态系统藕合演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人认为当今的生态危机是人类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结果.但是,沅江流域的侗族文化在几次转型中都大规模且强度倍增地利用其所处之生物资源,从而使其所处生态系统重大改性,而一千多年来该地区之生态结构,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系统抗逆能力及稳态延续能力,均未遭受过重大创伤,真正的生态蜕变仅仅发生在20世纪中期外来文化重大冲击之后,可见,生态系统蜕(灾)变的主要原因是利用方式不当,根本原因是错误理念所诱发的掠夺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