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建设项目选址在行政区域的临界处或是在河流、湖泊沿岸时,则可能会造成跨行政区域环境污染。《环境影响评价法》第23条规定了三种类别的跨行政区域环评审批权限划分,因邻避效应所引发的跨行政区域环评审批权转移是法律适用的难点。因跨行政区域环评审批权转移触发条件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该条文解释与适用时也应当进行动态分析。基于此,本文结合信赖保护与成本控制等因素,阐明了异议的提出主体及内容。并以异议提出的时间为线索,明确了对跨行政区域环评审批权异议的不同解决程序及争议处理机制。进一步提出,加强区域间的信息沟通与合作、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和提高建设项目环评审批依据的全面性是突破该条款适用困境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预防和减轻拟从事的开发行为对环境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而实施的一项环境法律制度.我国的现行环评制度在适用范围、启动时间、环评机构的中立性、环评内容、公众参与、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制约了其预防作用的发挥.为完善我国的环评制度,应借鉴国外经验,扩大环评范围,充实环评内容.保障公众参与,严格法律责任,实现"阳光环评"、"民主环评"及"科学环评".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律中对于规划环评和建设项目环评之间的关系没有十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建设项目作为规划的组成部分,在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要符合事先已经历有效的规划环评的城市规划。这样建设项目的环评才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其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规划的综合影响。从07年厦门PX项目迁址、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项目、2009年珠江三角洲石化项目迁离案,到2010年安庆石化剧毒项目环评遭遇强烈抵制等一系列事件中无不反映了建设项目环评融入城市规划环评的重要性。因此,现实的需求呼唤法律的明确规定,值此环保法修改之际,立法者可以考虑在环保基本法里对此进行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4.
生态补偿机制是一种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性手段,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有效运行同相关的法律制度有密切的联系.战略环评制度从源头上对政策、法规、规划进行评析预测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在生态补偿机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充分发展生态补偿机制中的战略环评制度,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和资源的保护,同时对战略环评制度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云南GDP要冲万亿,关键在投资。要确保投资到位,首先就要抓好环评工作。一方面,环保部门要在为公共环境权益把好关的同时,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建设单位必须及时委托环评单位编制好环评文件,这是行政审批的前提和基础。目前,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春节和两会期间,央视新闻联播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春运客流、解读两会热点,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大数据的魅力。数据从简单的处理对象转变为一种基础性资源的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数据,正在成为重要的资产,而数据分析能力也将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环评是从源头预防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第一道关口,也是与经济社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环境管理制度。环评的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公众参与在环评制度中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很多情形下仍未被给予应有的重视。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环评公众参与的立法规范、程序规则和司法审查制度,建立一个科学完备、可操作性强的环评公众参与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八年来《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不足逐步显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应在规划环评的完善、公众参与的推进、替代方案的实施、"第三方"评价以及后评价等层面不断突破。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是政府与市民进行有效沟通的良好且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日渐得到环保主管部门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深圳地区近年来多条城市道路建设项目环评公众参与工作的研究,从参与时机、对象、内容、问卷调查等几个方面给出公众参与的工作建议,为道路环评的公众参与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贯穿排污许可证的审查、核发和监管全过程,是排污许可制度实现"一证式"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应以排污许可为中心.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衔接工作中制度价值取向偏差导致排污许可制度出现多阶段矛盾.面对排污许可证审查、核发和监管阶段出现的矛盾,应明确以排污许可为中心的制度价值选择,注重协调部门分工,重构制度内容,实现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的全过程信息化管控.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日益突显,本文认为,生命意识缺失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危机,也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现象。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文章着重从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的角度来寻找对策,以促进大学生生命意识健康发展,减少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期刊统计分析与评价》相关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0-2012年《天水行政学院学报》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客观描述刊物整体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寻找差距和不足,以期对刊物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犯罪要素应遵循裁判过程予以序化,形成由客观到主观的阶层递进模式,中国刑法犯罪构成体系可在借鉴大陆法系递进式犯罪论基础上,对通说"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予以分解重构,使传统平行结构体系融入递进因素,以犯罪构成体系的变革推动刑法理论发展与司法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量刑基准制度”是指法官在对刑事被告人定罪量刑时可供参照的具体客观的基准。作为韩国法务部“变化战略计划”重要课题内容,韩国近年来开始着手推进刑事“量刑基准”改革方案。本文将通过对韩国“量刑基准制度”引进背景、量刑委员会及“量刑基准”促进动向及方案内容、韩国法院及法务部量刑调查主导权之争及韩国“量刑基准”制定的基本经验等进行考察,以期对我国刑事量刑制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通常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不特定的、包括地下部分在内的组合体、抽象的矿产资源、地壳中的不动产等.由此而将采矿权归属矿业权、特许物权、准物权等形成虚无的物权体系.通过逐一甄别认为,采矿权的客体是单一而特定的矿产,采矿权人对矿产支配的权利状态具有自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6.
在判断行使财产权行为是否构成夺取罪方面存在司法上的困惑和理论上的缺失.传统观点认为,行使财产权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所有权的客体,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是一种自助行为,不构成夺取类犯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夺取罪构成要件需要进行重构.夺取罪犯罪客体采用以平稳占有说为基础的财产秩序.行使财产权利行为的非法占有目的虽然具有债权的法律依据,但其夺取行为和手段不符合法律规定.自助行为的成立需在主体、标的、主观目的、紧迫性和手段强度上符合要求.因此,行使财产权行为应构成夺取罪,除非其符合自助行为阻却违法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明确规定了可以定罪的9种腐败行为,挪用公款是其中之一。我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早有明确规定,但刑法规定比较抽象、概括,以致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结合刑法中犯罪构成理论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对挪用公款罪加以分析、界定。  相似文献   

18.
刑法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对“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和“可以剥夺政治权利”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提出应当让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的范围明确化,并建议以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宣告刑作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COA标签为正版操作系统的合法凭证。盗窃COA标签的行为不涉及侵犯著作权的问题,不构成侵犯著作权罪。盗窃COA标签的犯意不在于故意毁坏财物,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OA标签载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其属性决定其可以成为盗窃罪的犯罪对象,因此,盗窃正版软件标签的行为应以盗窃罪论处。  相似文献   

20.
无身份者可以构成渎职犯罪的狭义共犯;无身份者不能构成渎职犯罪的共同正犯。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出现规则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详细区分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型职务犯罪的条文结构差异。渎职犯罪共生模式包括静止型与动态型。应当将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类渎职罪的专属性特点归纳为渎职犯罪共生模式,结合犯罪构成原理、共犯原理、竞合犯原理,区分不同情况细化讨论,从本质上解决渎职犯罪中有身份者与无身份者共同犯罪罪名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