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卓恒 《红旗文稿》2013,(9):4-11,1
历史周期律问题是一个大课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什么会有历史周期律?它的作用条件和表现形式在历史上有何变化?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和当今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都难逃历史周期律的劫数?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言"民主"和"人民来监督政府"就"能跳出这周期"?什么是"民主"?怎样实现"人民监督政府"?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2.
博闻天下     
茅台镇是镇政府还是"朕政府"?——来自"龙沙结缕"的博客近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了茅台镇政府强迁商户的报道,这是一次典型的政府"酒驾"行为。茅台镇虽然只是个镇,但不用报号某省某市,谁都知道茅台镇是哪个地方。茅台镇政府为了打造茅台  相似文献   

3.
<正>向法律渠道引导,断绝上访者认为上访有利可图的观念,有利于规范上访行为。但实际操作中,要终结长期缠访件,并不容易。年初,四川仪陇县信访局局长钟晓阳接到一个陌生电话,问需不需要帮忙"送"上访者回乡?每人3800元,火车站交人。这个电话应该是来自截访"保安公司"。对此,钟晓阳拒绝称,上访者如果是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04月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  相似文献   

5.
信访是干什么的?是为了谁的?如果从理论和原则来回答,很多人都会说信访是让老百姓反映问题、帮助群众解决问题的,但从近些年的实践来看,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有认识模糊困惑、行动跑偏变味的地方。最为典型,也极为普遍的一种思路,就是以维护稳定为核心考量,对信访上访者或围追堵截、"严防死守",或  相似文献   

6.
正国企改革中,计划经济时代残留的政府对企业"统得过死""管得过宽"的问题一直被社会所诟病。如今,无论是省委、省政府对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构想,还是铿锵落地的《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发展的意见》,都蕴含着"去行政化"的内容,体现了我省深化国企改革的决心。究竟国企管理的行政化有哪些弊端?如何"去行政化"?会遇到什么阻  相似文献   

7.
如今外地人来长春,打听"欧亚"怎么走?长春人会反问:你要到哪个"欧亚"?是商都还是卖场?是车百还是新发、益民、万千缘?其实,长春市遍布着多个带"欧亚"字号的连锁企业。上个世纪80年代初,长春人知道有个"四百"改名"车百"了,但地理位置偏远,多数市民都不去购物。1984年,这个一汽厂区内总资产只有205万元的百货商店,自从28岁的曹和平担任总经理、党委书记后,经过23年劈波斩浪,把一叶扁舟打造成了商海航母,在吉林省内商业企业独占鳌头,跃居全国商业百强前列。曹和平的经营思想、管理才干及事业上的巨大成就,令无数同行业刮目相看,仅在长春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一家叫"安元鼎"的保安公司,主业是关押、押返去北京上访的民众。这家公司在北京设立多处"黑监狱",向地方政府收取佣金,限制上访者自由并押送返乡,甚至向上访者施以暴力。目前,安元鼎公司已被北京市公安  相似文献   

9.
基层政府公开"三公"经费到底有多难?公民要求公开"三公"经费是给政府"找麻烦"吗?"找麻烦"说的背后究竟有何"难言之隐"?一连串问号不仅是公众亟待释明的疑问,更是确保基层政府"三公"经费公开顺利前行的关键所在。在"三公"经费公开透明已成大势所趋的今天,作为媒体从业者的廖红波为什么选择乡镇政府作为"请求"公开的对象?按照他的观点,一是为了唤起底层民众监督政府的公民意识,二是倒逼"政府部门以后会想办法缩减开支"。这种理由难道还不够正当和充分吗?请求公开"三公"经费究竟给基层政府带来了什么"麻烦",官员们没有没说,只是表示"如果老百姓都来问东问西,政府啥事儿都干不成了。"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世界在观看"的场景下,如何避免陷入到"数字鸿沟"?唯有提高政府公共传播能力中的对话、沟通能力。按照人民网祝华新的判断,"互联网是政府公共治理的最大看台";而且,今天的网络舆论场,是体制内外的结合部,如何对汪洋恣肆的体制外力量进行有效的引领和吸纳,扩大和巩固体制的民意基础,扶正抑偏、震暴祛邪,增强体制的权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理念的转变,其中重点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学生为中心?是追求教学环节完整,还是努力实现有效互动?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是侧重评"教",还是评"学"?为此,本文对以上三大教学理念存在的困惑及其调适对策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郑新立谈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导报》2008,(2):14-15
问: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那么,什么是"大部门体制"?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大部门体制"?……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被中国的老百姓称之为"官"。那么,官的价值是什么?领导干部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官"与"民"的价值错位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主客体相互作用关系的前提下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效应。价值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形成和实现的。"官"与"民"谁是主体,谁是客体?究竟是"官本位"还是"民本位"?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人群,不同的阶级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以此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各种官吏都把他们自  相似文献   

14.
正政府改革,核心任务之一就是简政放权。今天谈简政放权,就是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的任务"。什么是"最后一公里"?就是权力应减必减,能保留的权力事项必须要有总的"清单"。"权力清单"已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好处、方法都有了各方论述,但仍有必要提出一个问题:又该由谁来制定"权力清单"?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6,(4):55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的蓝图出来了,你的生活将因此产生哪些改变?自贸区里都有什么"实惠"?棚户区改造将改善多少老百姓的居住条件?请看下面:政府服务更好,百姓办事更快总理报告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  相似文献   

16.
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中,哲学方法是最高层次的思想方法,负责对将要研究的问题或命题作哲学审视,对其哲学前提作"何以可能"的拷问。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究竟"何以可能"呢?这一哲学前提的拷问,由三个追问组成:一是中国化命题"可能是何"?即它可能"是什么"性质?是事实命题还是价值命题抑或规范命题?是值得研究的真问题,还是虚假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半年没上过党课?组织生活就是看看电影、搞搞比赛?民主生活会,大家嗑着瓜子、聊聊工作?同志,你的"生活"很糟糕啊.党的组织生活包括哪些内容?怎样才算正确的"生活方式"?你所关心的都在这里. "三会一课" 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党员大会是支部的领导机关,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凡属党内重要问题都应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涉及了以下问题:怎样认识美国学者恩道尔的新著<霸权背后>?怎样认识"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与中国的应对方略"?当今存在着威胁世界的隐蔽战争吗?到底是"经济规律",还是"阴谋"在支配当今世界?不改变世界规则,不改变世界的价值观,新的大国能崛起吗?  相似文献   

19.
近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的现象广受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那么,到底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如果真的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那它是全面性的,还是选择性的?是一种持续现象,  相似文献   

20.
信访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群众上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具体工作中的失误或不负责任做法的善意批评和监督。大量事实表明,哪个地区的上访人数和次数多,说明哪个地区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执行当中肯定没有按政策去认真负责地执行好。一些越级上访,也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缺乏主动性和“认真”二字,没有去调查了解和认真地核查,甚至将上访者阻止门外,使上访者多次上访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上访者只得越级上访,去寻找自己心目中的“包青天”。此地不管,总有讲理的地方。是老百姓对上一级政府和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