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1949年到1956年的7年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第一次转型时期。随着中国妇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妇女史研究也开始受到众多史学工作者和其他相关学科学者的重视。正因为如此,建国初期中国妇女史的研究涌现出了一批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对近10年来的建国初期妇女问题研究状况作一概述。一、妇女参政妇女参政是指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妇女参政权利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兴起以来所孜孜以求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上拥有与男子相同的权利;195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  相似文献   

2.
《发展论坛》2000,(4):11-11
张莹在《理论学习》1999年第12期上发表的《妇女的贫困与权益保障》一文中谈到 :建国5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 ,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但由于发展的不平衡 ,我国尚有2000多万妇女因各种原因而处于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状态。从共性原因来看 ,妇女的致贫包括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发展机会缺乏 ,发展动力不足 ,社会体制、结构、机制的不合理和不完善等。从权益保障的角度看 ,妇女的致贫则是由于妇女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蚀 ,包括男女平等权益的侵蚀、劳动就业权益的侵蚀和教育权益的侵蚀 ,这…  相似文献   

3.
信息动态     
兵团妇联2月27日组织了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报告会。自治区妇联事业发展部部长肖文英,向兵团直属单位及驻乌单位的280名妇女同志,从10个方面系统地讲解了2005 年12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相似文献   

4.
晓何 《党史纵览》2010,(4):9-12
新中国诞生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面临着艰巨任务。为了将广大妇女从封建婚姻制度下解放出来,1950年4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出台的第一部基本法。这部法律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公布实施,共8章27条,内容涵盖了婚姻家庭的各个方面,废除了包办强迫、重婚纳妾、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建立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年是《婚姻法》颁布6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对于中国妇女运动来说是风起云涌、硕果累累的世纪。从《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制定,到《妇女发展纲要》的出台,妇女发展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妇女在政治、经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地位逐步提高,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站在世纪的交叉点上...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发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这次修订颁布的保密法,对原法大部分内容作了修改,吸收了世界各国先进保密理论和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0日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工伤保险条例》)第19条第1款对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调查核实权进行了规定,第2款对举证责任进行了规定。2010年的修改是对《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以来产生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一次立法回应,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保护女职工劳动权益的相关规定有以下一些: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26条:任何单位不得以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为由,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8,(9)
1988年9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标志着我国保密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保密法》颁布20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深刻变革,保密工作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回眸20年的工作历程,我  相似文献   

10.
博览     
《正气》2001,(3)
中国妇女应享有的特殊权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妇女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劳动、财产、人身、婚姻家庭等各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且在某些方面,还享有自己特殊的权益。这些特殊的权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安全和健康保障的权利即单位安排给妇女的工作要适合妇女的特点,保障妇女的安全和健康。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任何单位均应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和健康,不得安排不适合妇女从事的工作和劳动。”——受特殊保护的权利《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  相似文献   

11.
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妇女婚姻自主权的立法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惠兰 《求实》2007,(3):57-60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其执政区域内首次以国家名义颁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条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在法律的层面上确立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以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基本准则,从而把苏区妇女从愚昧、野蛮、封建、毫无人性的旧式婚姻下解救出来,使之成为苏维埃社会的主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对妇女婚姻自主权的立法保障,既是对封建传统婚姻家庭制的彻底否定,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维护和保障妇女人权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2.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国家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物权法共5编19章247条.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明确财产归属与支配、利用关系的最基本的法律,其颁布及施行对新形势下我国建设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女性遭受家庭暴力问题长期存在,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农村社会的性别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较为保守,农村女性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因顾及颜面、害怕名声受损而选择忍气吞声。就法律制度而言,我国对女性权益的保护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但由于某些原因使得女性权益的保障不能得到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普遍关注、体育工作者热切期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以全票获得通过,当天,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55号主席令,宣布《体育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实施。《体育法》的颁布,填补了国家在体育立法领域的一项空白,结束了我国体育事业无法可依的历史,标志着我国体育工作开始进入依法行政、以法治体的新阶段。这是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1月1日起生效施行。这是继《行政诉讼法》之后,我国颁布的又一部标志着民主政治法律化的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我国《国家赔偿法》是根据现行《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原则制定的,是宪法民主精神的具体落实。这部《国家赔偿法》共设六章,计三十五个条款。它不仅规定了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则,列举了承担赔偿责任的具体情况,。明确了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而且还现定厂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的不同程序等等。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取得国家赔偿权利的基本法律依据。问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一、探索历程与理论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党治国理政的法治实践,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家治理虽有民主法制意识,但国家治理遭遇到严重曲折(1949年至1977年)。1949年9月颁布执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从法理上不仅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政体,而且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1949年的《共同纲领》到1954年第  相似文献   

17.
195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实施,成为建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能在建国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迅速出台,与西柏坡时期的起草工作密不可分。解放区妇女工作会议上,刘少奇布置新任务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广大女教职工在石河子大学各项工作中的半边天作用,2005年12月15日,石河子大学工会女工委员会组织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专题讲座,聘请了大学政法学院袁琳君老师主讲。由于袁老师的精彩演讲,使前来聆听讲座的30余人受益匪浅,让女工委员们了解了妇女权益保障法的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权  相似文献   

19.
农二师二十四团工会女工委员会认真开展女职工素质工程,把文明家庭建设与女职工教育相结合,把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女工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从8月10日开始,该团工会女工委员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了活动。 一是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二是组织全团各基层单位63名女工主任及工会积极分子,进行了妇女权益保障法律知识测试。三是团女工委会同团医院计生协会、妇幼保健站开展了以  相似文献   

20.
符凤春 《奋斗》2007,(3):3-4
今年1月1日出台的《黑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惠及全省1800万妇女,惠及全省每一个家庭。省妇联已把今年确定为“法制宣传年”,以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办法》为契机,以帮助解决妇女儿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切实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