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内民主:中国政治民主化切实可行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称 《理论研究》2009,(1):27-29
在我国既定的国情下,既要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又要推进政治民主化,“扩大基层民主”、“建构市民社会”、“完善宪政民主”都不足以成为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口。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就是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为先导,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走自上而下为主,内外兼顾、上下结合的体制内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全球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进行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这无疑是摆在我国政府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和现实的研究课题。一、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产生政治诉求按照权威解释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 :“在一些国家专门从事其最擅长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下 ,提高全球经济的开放程度和一体化程度。”[1] 经济全球化具体情形主要表现为 :(1)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 ,使得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日趋紧密 ,各国经…  相似文献   

3.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路径: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的路径、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的路径、构建市民社会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完善宪政民主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实施公民教育推进国家民主的路径等.公民教育为民主政治提供根本的内在支撑,是其他政治民主化路径不可缺失的前提条件.因此.公民教育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公民教育理论研究;构建有机的公民教育体系;调整公民教育的内容;改善公民教育的外部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探索与实践是在国内外历史环境与当今政治生态双重交错中逐步展开。传统中国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只有"君主"而没有"民主",中华帝国与西方封建制的社会结构、权力结构等有很大的区隔。近代以降,在"冲击-反应"的模式下传统中国被迫拉入到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激进主义倾向的"五四运动"成为当今中国民主进程的滥觞,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政治运作机制"动员式政治"一直沿袭到1980年代末,中国民主遭受挫折、困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民主意识增强,中国政治生活逐渐向"日常政治"转型,通过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等民主途径的探索和创新实践,逐步推动和实现人民民主和国家民主。  相似文献   

5.
民主化进程中农民政治冷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政治参与对于乡村治理和基层民主意义重大,但在农民高参与率的背后伴随的却是农民的政治冷漠。农民们虽然也进行了投票选举,但大多并没有权利自觉,多为被动参与,而且对于宗族和贿选现象也都持默认态度,参与质量并不高。这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思想影响深远,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参与成本高于收益,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因素有关。因此,化解农民的政治冷漠心理,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完善基层制度建设,培育参与型公民文化,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从而提升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和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治发展研究的主题是政治民主化以及在民主化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政治实践表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功,但是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进程中,民主政治发展仍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并深刻体现在民主政治发展的阶段划分、路径选择、动力机制和战略策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冯志峰 《唯实》2007,(10):56-57
作为一种非常态的治理手段,运动式治理在中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通过对运动式治理成因的剖析及其对策的探求,可以得出由制度式治理取代运动式治理的结论,且其转型的关键是提高国民的法治意识和强化治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政治民主化面临的五大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伍氏 《求实》2005,(2):58-60
中国发展民主之路之所以依然任重而道远 ,是因为遇到了这样五大现实因素的直接阻碍 :囿于成见的思想认识、积重难返的传统文化、缺陷严重的政治制度、普遍阙如的政治素质和多元复杂的民族构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邻避运动成为一个潜在的社会冲突源,正处于多发期,已成为政府社会治理中亟待破解的课题。本文基于大连厦门宁波的PX项目事件研究,在考察邻避运动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改革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行政体制、建立公民参与机制、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的治理机制及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运动式治理的定义及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治理可分为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作为与制度式治理相对应的一种治理手段,中国运动式治理有其内在的固有属性。为最佳地选择运用治理手段,现采用规范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运动式治理的研究现状、定义和特征作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运动式治理是一种非常态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1.
加强政治监督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有力举措,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新形势下,需要正确把握政治监督的科学内涵,围绕“四个着力点”要求,聚焦基层政治监督的任务,理清基层政治监督存在的认识有偏差、发展不均衡、方式不够新、队伍较薄弱等主要问题,着力从把牢政治方向、构建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实效、提升监督能力等方面推进基层政治监督的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达尔的《多头政体》以及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为范本,解析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所遭遇的挑战(对选举主义的反思),进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的发展同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两无相关,甚至超越了其已有的解释框架,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便发展出一种适合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的认识视野。  相似文献   

13.
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道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政治发展研究的主题是政治民主化以及在民主化过程中保持政治稳定的问题.政治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的目标模式、动力机制、阶段划分、发展道路、战略策略等.研究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现状、目标模式、动力机制、路径选择、战略策略等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现政治现代化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湘潮》2007,(7)
政治文化是维系政治系统稳定的重要内在因素,中国在对过去工作的反思中,意识到了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从而完善了中国政治稳定的路向。  相似文献   

15.
财阀在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产生了积极和消极兼而有之的政治效用.在权威政权以及经济尚未获得长足发展的时期,财阀一方面对民主化进程起到了提供经济基础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其对市民社会力量的压制、造成的政治腐败.又对政治民主化发生了消极的影响.在民主化以及经济获得长足发展之后的时期,财阀造成的政治腐败成为韩国政治民主化的最大阻碍.而其促成的权力多元化格局客观上又是对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一个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16.
八十年代开启群众路线的制度化进程以来,学界对于群众路线的实践制度化与否充满了争论。文章通过对制度化与非制度化两种不同观点的梳理,指出群众路线作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兼具科层式治理与运动式治理的混合治理体制与机制。纯粹的群众路线制度化的推进,实际上使群众路线面临着科层体系内部的技术治理空隙,以及被官僚体系吸纳后脱离群众的双重困境。  相似文献   

17.
意识形态建设在中西方意识形态竞争局面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意识形态建设生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出场,并且作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环节,在应对国内外意识形态风险与挑战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以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为焦点,通过战略定力、战略能力、战略支撑与战略目标来总体把握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提升意识形态竞争力提供战略路径上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方式呈现出明显的运动式治理的特征,这一方式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自身存在着许多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治理的社会基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治理方式必然要从运动式管理走向常态化治理.为此,必须建立多元互动模式,形成常态化治理的多元治理体系;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常态化治理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常态化治理的追责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整个社会的常态化治理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民主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逐步创新的过程。它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其研究逐渐兴盛起来。但国内外学界、媒体对此评论不一,之间夹杂着些许质疑声。基于此,笔者从中国式民主的内容、特点等方面,对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简要梳理,为厘清种种纷扰尽一份力,为今后的研究作以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政治发展就是政治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提高用制度来保证民主和稳定的过程,包括体系的结构完善和功能合理化,政治组织和程序的制度化.政治发展受制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地,政治发展的方式经历了由"革命式现代化"到"市场型现代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