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欺诈消费者行为及增加赔偿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确立了惩罚性民事赔偿责任。适用该条规定时,正确理解其中的“欺诈行为”、“消费者”及“增加赔偿”等术语至关重要。“欺诈行为”应是故意而为之,在认定时应适用过错(故意)推定原则。“消费者”应限定为生活消费,但经营者不能证明购买者非“为生活需要”的,应认定其为生活消费者。该条中关于“增加赔偿”的规定用语含糊,应增加尊重当事人的约定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本律师接受原告人许某的委托,担任其代理人,根据本案事实及法律,提出如下代理意见:第一、原告人许某的刑事附带民事的诉讼请求完全符合法律规定。被告人郭某与原告人系夫妻关系,结婚十年,感情一般。后因郭某与陈某来往频繁,致使夫妻关系紧张。被告将许某左眼打伤,致使左眼失明。郭某目无国法,采取非法手段伤害许某身体,性质恶劣,其行为已构成犯罪。许某的伤情经法医鉴定,属重伤,劳动能力丧失托%左右,无论从身体上、精神上,还是从经济上都受到严重损害。本案审理期间,被害人许某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其医药费、…  相似文献   

3.
4.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中国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与惩罚性赔偿●王卫国一、前言自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费者保护法”)于1993年10月颁布以来,有关消费者保护的诉讼和非诉讼案件急剧增加。据报道,1996年,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案件总计...  相似文献   

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开我国惩罚性赔偿之先河,自从"王海现象"以来,第49条规定已深入人心,广大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日渐觉醒,不断拿起法律武器向欺诈消费者的商家宣战,要求"双倍赔偿"。但是因为其规定过于笼统,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本文从双倍赔偿问题谈起,多角度地探讨了49条规定之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小蒙 《法庭内外》2008,(10):57-58
法官:半年前,我在互联网上发现某网站在推介一款证券软件时,说该软件汇聚了国内权威金融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全面总结了金牌操盘手的经验,操作简便,科学实用,用于炒股投资小,见效快,是发财致富的好帮手。我“心动加行动”,毫不犹豫她寄去2800元购买了该软件用于指导炒股。但它并没有给我带来好的财运,  相似文献   

7.
案例一:涂改的发票不能作为认定商家存在欺诈的证据井女士2008年5月在北京市丰台区某商场购买了价值4000余元的手链、吊坠等饰品,售货员说井女士购买的均为水晶制品。3天后井女士委托鉴定中心对首饰进行了鉴定,结论为仿水晶,并非天然水晶。经  相似文献   

8.
9.
《江淮法治》2014,(10):52-52
编辑同志:上个月.我和妻子一道随团去云南旅游.导游将游客带到景区一家玉石珠宝店。因妻子喜欢玉器。我就花3000元购买了一只据称产自缅甸的玉手镯.后经专家鉴定,该手镯实为有机玻璃的.根本不值钱。我认为商家的行为构成欺诈,遂联系商家要求退货并予以赔偿,但遭拒绝。请问.我有权要求商家给予双倍赔偿吗?  相似文献   

10.
《法制与经济》2000,(2):33-33
我商场日前与某公司签订了一份买卖合同,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在协议期内发生纠纷时,双方应予友好协商。协商不成时提请有关仲裁部门或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请问这样的约定效力如何?能否算买卖双方明确约定了起诉的具体法院?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一个月前,我向一家房产开发商订购一套商品房,并按对方要求签订了认购书,还被要求支付了一笔订金。可后来开发商不同意与我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把我认购的那套房卖给了他人。当我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  相似文献   

12.
13.
《法庭内外》2011,(4):57-58
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某开发商对其开发的一商品房住宅小区发布的广告宣传,其在广告中承诺:小区内设小学、图书馆、游泳馆、保健站、中心花园等。因我在该小区附近工作,觉得该小区不错,于是便在该小区购买了一套商品房。入住之后,我发现,小区内根本没有所谓的图书馆、保健站等。我找到开发商要求退房并赔偿损失,但开发商跟我说,在销售合同中并没有关于图书馆、游泳馆等的约定,故不同意我的要求。请问:开发商应对当初在广告宣传中的承诺负责吗?  相似文献   

14.
15.
16.
《人民调解》2008,(2):41-41
问:2007年5月6日,我在安徽省阜阳商厦购买了一台海信容声冰箱,9月7日因冰箱内部发生故障引起火灾,我的妻子被烧伤。造成我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万元。经阜阳市消费者协会调解,厂方应当赔偿我17000元,可是他们却拒绝赔偿。请问,我可以通过什么途径解决?如果起诉可以要求他们赔偿我哪些方面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简称为求偿权。享有求偿权的主体是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而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消费者,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商品的购买者;商品的使用者;服务的接受者;第三人。第三人是指除商品的购买者  相似文献   

18.
惩罚性赔偿,英文是punitive damages,其含义是指在民事损害赔偿中,恶意加害人除了要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外,法律还强制恶意加害人增加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有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惩罚性赔偿,英文是 punitive damages,其含义是指在民事损害赔偿中,恶意加害人除了要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外,法律还强制恶意加害人增加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49条有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即“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其受到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应该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一惩罚性赔偿条款的设立及其广泛适用对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商家的欺诈行为,规范市场经济的秩序起了很大的积极…  相似文献   

20.
谢晓尧 《现代法学》2003,25(2):164-169
欺诈在合同法中是一种意思瑕疵 ,在信息社会里 ,欺诈作为误导公众的行为 ,是一种典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不能简单地视为合同法的特别法 ,欺诈的研究不应拘泥于意思表示的狭隘范围 ,反欺诈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应纳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范畴来考察。从竞争法的角度来看 ,欺诈不要求行为人具有主观故意 ,一种行为只要在客观上有误导消费者的效果 ,就足以构成欺诈。欺诈的救济措施 ,在主体设计、补救措施和赔偿责任上均有区别于传统合同欺诈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