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内圣外王"之道是儒家所推崇的道德人格目标和道德行为模式,它深刻影响了青年毛泽东的人生哲学和理想人格.受儒家"内圣外王"之道的影响,青年毛泽东注重探讨"大本大源",致力于道德品行的修炼.五四运动后,随着毛泽东世界观、价值观的转变,"内圣外王"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略论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价值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价值取向,不仅表现在对当今现实的价值关系的选择上,还表现在未来理想价值目标的确定上.儒家学说对人的价值理想追求是以"君子"为标准,儒家学说中认为"君子"应当具备"文质彬彬"的素质结构、"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可受大任"的责任能力、"和而不争"的处世态度、"执两用中"的思维方式.儒家这种"君子"人格特征的价值追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人格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了解大学生群体的人格特征是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研究通过对武汉纺织大学学生人格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人格特征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环境、个体因素等各方面的影响。高校只有加强对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在因素的调控,才能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和谐,从而使大学生实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史教学对于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哲学史关注的中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依据及实现途径问题.本文围绕着什么是及如何塑造和谐人格,儒家、道家、佛家都对人智慧的开启、身心的和谐、个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以及实现和谐人格的工夫途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儒家倡导和推崇两种理想人格:一是"君子人格";一是"圣王人格"。它集中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道德理想和人格追求。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探寻传统与现实的契合点,促成儒学与现代领导学接轨,合理设计和努力塑造现代领导者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7.
人格创新是针对传统人格的弊端及现实人格的缺陷而言的.理想人格的因素、创新者所必备的素质、党和国家的期望就是现代人才人格追求与人格发展的重要向度.追求卓越的人格志气是现代创新人才的首要特征,美德、美感是其必备的基本素质,独立自主的勇气和能力是人格创新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审美人格的自我构建对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远离病态人格、追求理想人格,也关系到大学生的求职择业乃至人生幸福。审美人格源于大学生返身审美创造,具有契于真善、合乎中道的性质。主体超越论、学习积淀说是大学生审美人格自我构建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人格     
王月光 《世纪桥》2007,(8):100-101
孔子生活于社会转型期,他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他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行为谨慎,日常生活一丝不苟,是孔子人格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涵义,从高等效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应在五个方面构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张丽 《理论导报》2010,(11):43-43
<正>近几年,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似乎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从云南马加爵事件到江西大学王彬事件,从大学生的跳楼事件到伤熊事件,从恶意拖欠学费到女大学生争座位狠踢孕妇肚子,等等,大学生的人格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人们都意识到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都与人格的塑造有关。人格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就像汉语中"素质"一样。大学生的人格教育也像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所以,在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要进行学生人格的塑造,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从心理层面认识和了解自己,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涵义,从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分析了当前高校应在五个方面构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理想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命题,和谐人格因其具有理性与非理性、个体性与社会性、创新性与独立性、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特点,成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理想人格。塑造和谐人格的主要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加强文化自觉,合理借鉴中西文化,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制度文化。  相似文献   

14.
教师人格模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其道德境界的综合尺度。理想的教师人格模式应该由高尚的政治人格、完善的道德人格和聪颖的智慧人格所构成。本文在对当前教师人格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教师健康人格模式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东西方思想家为理想人格的建立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由于东西方文化所孕育的土壤不同,两者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本文试图通过对中西理想人格的基点、价值取向以及实现途径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为中西理想人格的交融与互补提供依据及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最深。君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君子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人格标识。君子人格中含有"立德树人"的传统,与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可学可鉴的完整体系。弘扬和培育现代君子人格,符合当代文化发展的潮流,有助于解决当代大学生人格培育中的现实问题,可以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样本。  相似文献   

17.
齐勇  彭萍 《世纪桥》2009,(19):123-124
塑造和优化大学生人格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当今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本文在阐述了人格概念的内涵、健康人格的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健康的人格对于当代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并在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格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造成大学生人格缺陷的主要原因。据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对于塑造与优化新时期大学生人格的途径进行了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巴金在建构理想人格的过程中汲取了很多西方文化因素,但也受到儒家文化传统对理想人格建构的影响.中西文化对巴金思想和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想人格的道德追求、理想人格与文艺的关系、以及理想人格的实现路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而言,法治人格是必须具备的.为了增强大学生法治人格教育与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当前大学生法治人格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潘晶 《世纪桥》2010,(7):95-9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价值目标,也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完善的内在需求。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有两个维度,从内在维度来看要达到自我和谐,从外在维度来看要达到人际和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了适应的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应促进大学生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辨证统一,同时促使大学生身心发展、适应社会,回归生活世界,最终启发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和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新时期大学生和谐人格建构的价值取向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