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立法机关于1996年在吸收了对抗式刑事审判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了"控辩式审判"方式,以解决庭审走过场的弊端和实现控辩审职能的分化。从司法实践来看,改革者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我国的刑事审判在实际运作上是一种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具体表现在:庭审上趋于消极但不中立的法官,公诉人对审判的单方面主导,被告人是法庭上的"主角","说话权"受限的量刑辩护人,法庭调查的书面化等。由此导致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双高现象:高效率和高定罪率。  相似文献   

2.
此次研讨会由北京市律师协会“中国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现状与问题研究”项目组牵头召集。时间是2002年10月16日至2002年10月26日。研讨的内容主要有:美国的刑事审判与律师辩护制度,律师的会见、调查取证以及犯罪嫌疑人沉没权的保障,美国刑事审判中的证人出庭与法庭质证(包括庭上交叉询问),美国刑事审判中法律援助,律师的惩戒与律师的特权,美国律师旁听刑事案件的审理,美国刑事审判中的证据展示以及辩诉交易等问题。出席研讨会的美人员有:现任美国国家刑事辩护律师协会会长劳伦斯·戈德曼、现任美国国家刑事辩护律师…  相似文献   

3.
采光权纠纷在现代审判实践中越来越多,笔者接触了不少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在审判文书中对采光权的性质认定存在相当大的矛盾及冲突,这对审判思路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为了正确地理解采光权的法律性质,以有利于审判采光权纠纷,笔者尝试就此问题作出精细的分析。采光权的法律性质如何,在法学界并无定论。笔者认为,采光权是民法上的权利,也是环境法上的权利,但因为环境法是民法的新生部分和深层部分,所以,最终说来,采光权仍是民法上的权利。〔1〕一、采光权是民法上的权利目前我国环境法规范主要是作为公法规范的行政法律规范,是政府管理型的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及《律师法》的出台使律师在刑事案件介入阶段大大提前,刑事诉讼法立法制度的改进和突破,不仅改变了多年来的纠问式为主的审判方式,充分行使了被告的辩护权,抵制克服了过去存在的先定后审,控审不分,刑事辩护流于形式的弊端,也充分发挥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作用,提高了律师诉讼中的地位。1996年8月14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刑事案件,中国长江以北18个省、市、自治区法院刑事审判人员及最高院有关庭负责人员一千余人观摩审判活动。这是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建院几十年来第一次以新的审判方式…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方兴未艾的民事司法改革中都注重两大诉讼模式的融合化发展,释明权制度作为职权主义的积极内容被保留了下来。现代两大法系的主要国家均在自己的民事诉讼法中确立了有关法官释明的内容。我国在民事审判改革的浪潮中于2001年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初步确立了有关法官释明的内容。释明权制度作为一个舶来  相似文献   

6.
受实体经济下行的传导效应和金融经济调控政策的影响,金融创新业务规模扩大,各类纠纷案件也大幅增长。金融纠纷案件专业性强、新类型案件多,法律适用争议大。妥善化解金融矛盾纠纷,不仅需要正确的金融审判理念,优化金融审判资源,以专业化的审判机制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也需要对当前金融审判领域尤其是民间融资、银行衍生产品交易、担保物权的实现以及保险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梳理,在尊重市场规律和交易习惯的基础上,结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以及金融审判实际,提出参考性的处理意见,以统一裁判尺度,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7.
商法与民法相比较而言更讲求效益,更追求交易的安全、迅捷、可靠。这决定了在大民事审判格局下的商事审判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在审判工作中应注意发现商法的特殊性,尊重商法的特殊性,把蕴藏在商法中的理念、思维,通过商事审判弘扬出来,形成商事审判的理念和思维。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是既存在矛盾又各有其特点的两项权能。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由同一主体行使在制度上有不合理之处,将两者分离是实现司法公正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传贳权是韩国特有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而典权则是中国特有的一项不动产物权制度。韩国立法者在规定传贳权时,除了尊重民间的传统习惯外,作为外国立法例还主要参考了1929年的中国民法典和1937年的伪满洲国民法典的典权制度。由于典权和传贳权均源于东方法律文化,不难看出两者在性质、内容以及功能上,颇有相似之处。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传贳权在韩国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典权在中国则日趋衰落,并逐渐退出现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英国规制内幕交易的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来,英国对内幕交易的调查和处罚以《金融服务和市场法》为依据,呈现出了新特点。在立法方面,英国采取成文法形式,用刑法来规制内幕交易行为,而且处罚较重。在认定内幕交易行为的时候,从行为对于证券价格的影响,信息的准确性以及信息与特定证券和特定发行人之间的关联性方面去把握。对于难以界定的信息公开问题,则明确列举了数种公开的方式。依照1993年《刑事审判法》提起的刑事违法指控,检方不必证明涉嫌内幕交易的被指控方持有内幕信息。在查处方面,查处过程中调查、听证和裁决严格分离,查处机构于调查阶段享有准侦察权,决议委员会和金融服务监管局法庭则有权分别做出处理决定。其中的居中斡旋计划非常有特色,也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1.
日前。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知识产权裁判所(IPT)推出多项措施,旨在提升专利审判的速度和质量.构建更加人性化的专利审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韩国于1984年12月15日废止了到那时为止一直适用的<诉愿法>,制定了<行政审判法>,作为与日本的行政不服审查法相当的法律,并于次年1985年开始施行.此后,这部法律经过数次修改,直至今日.在韩国,本法取得了所预期的成果,为韩国的民主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该法在日本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比如总务厅委托(财)行政管理研究中心进行研究而组织的"事后救济制度调查研究委员会"②(委员长是东京大学小早川光郎教授),除了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典之外,还选择了韩国的行政审判法作为比较的对象,笔者亦在该委员会就韩国的行政审判法作过简单的报告.  相似文献   

13.
1996年10月13日,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黑龙江大学计划财务处处长韩相连贪污、挪用公款一案进行公开审理。 能容纳近2000人的市中院大法庭内外,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旁听者中有来自全市各界的干部、群众;有黑龙江大学数百名教职员工、学生;有省城多家新闻媒介的记者;还有东北地区兄弟城市的法官们,据知情者讲,这是哈尔滨市开展审判方式改革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一次审判。因为无论就受审被告人的地位和犯罪的经历,还是就其贪污、挪用公款的数额来说,都算得上是爆炸性新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法官能运用交易习惯的立法依据较为局限,学术界对界定交易习惯的意见也不统一,致使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适用交易习惯缺少理论指导。鉴于此,有必要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来完善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立法上主要是对交易习惯进行界定,明确规定交易习惯的适用范围,确定交易习惯的适用规则。司法上主要是在商事审判活动多加运用交易习惯来作为判案依据,同时加强对审判后监督。  相似文献   

15.
葆文 《政府法制》2007,(20):10-11
在我国反走私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令人瞩目的惊天大案就是"厦门远华走私案"。尽管远华案已经过去了七年多,但是其错综复杂的案情、触目惊心的内幕,众多的钱权交易、权色交易,使它至  相似文献   

16.
作为从职权主义过渡到当事人主义的产物,"外来物"的法官释明权制度在我国从理论界到实务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至今在立法上仍未明确规定。而在本文看来,法官释明权制度的确立确实有一定的必要,但是,如果一味的夸大法官释明权的作用,势必会导致其在审判实践中的扭曲,不仅未能达到确立该制度的效果,反而会影响司法公正施行。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在确立释明权制度上的多个法律问题进行思考,并更多的从审判实务出发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际,对于如何更好的构建一个完善的法官释明权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在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性质以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的基础上,对在现阶段推进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论《京都议定书》下的碳排放权交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本文在阐述碳排放权交易的性质以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完善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9.
黄小奕 《法制与社会》2012,(11):107-108
随着虚拟物品交易产业的迅速发展与立法在此方面严重滞后的问题日渐突出,对游戏玩家对虚拟物品交易是否具备合法性、交易是否侵犯了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争议。本文通过对网络虚拟物品交易的分析,对买卖双方和交易平台是否构成对游戏官方虚拟物品复制权和发行权的侵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析公诉权与审判监督权的独立行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一直是诉讼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究竟应如何设置和行使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现行体制存在哪些隐忧和弊端,如何进行现实选择等,均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笔者就此谈点浅见,权作引玉之砖。一、问题的提出关于公诉权与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关系,在检察机关内部长期存在不同认识:其一,认为公诉权本质上就是刑事审判监督权,行使公诉权本身是行使刑事审判监督权,后者是前者的应有之义;其二,认为公诉权是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具体体现,公诉权是履行刑事审判监督权的基本形式;其三,认为两者互相交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