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经手、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不退还的,以贪污论处。”这条规定是对我国刑法的重要补充。正确理解我国刑法增设挪用公  相似文献   

2.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进行非法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 ,进行营利活动 ,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目前挪用公款发案率越来越高 ,犯罪形式亦多种多样 ,在对挪用公款行为的认定上分歧较大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于 1998年 5月19日发布了《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但在适用中仍存在一些疑难问题 ,需要加以认识和澄清。一、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问题《刑法》第 384条对“营利活动”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解释》第 2条第 2…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八十条第一款规定:“党和国家工作人员或者经手、管理国家财物的人员中的共产党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三个月,或者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里所说的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既包括由挪用者本人使用,也包括挪用者借给、交给他人使用。对于行为人将公款借给挂着集体企业招牌而实质上是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的,或者行…  相似文献   

4.
曝光台     
《党风与廉政》2003,(1):44-45
胆大妄为挪用公款法纪不容判二缓三汉中市城固县逸夫小学出纳刘小强,于1996年6月27日从建行城固分行贷款5万元,准备归还校办工厂借县建司王某的借款。该款以贷转存的形式转到学校账上后,刘小强没有将该笔收入上账。6月28日,刘小强用公款给王某归还了借款,之后,又将隐瞒的这5万元用于其个人交住房集资款和校办工厂勤工俭学集资款。刘小强目无国法,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被城固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挪用公款5万元,依法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5.
《正气》2000,(4)
中阳县金罗镇背阴坂村党支部书记胡哲明 ,利用职务之便 ,在一年中共3次挪用公款63921.58元 ,借给个人购买房屋和打砖机、农用车搞营利活动。胡又在同年与村委主任和会计商议后 ,将该村88872元征地费转到胡哲明开设的私人账户内 ,此款支完后 ,前后共收得利息2399.84元 ,未入账。上述公款虽已如数追回 ,且挪用时间仅半月 ,但挪用数额较大 ,情节严重 ,经县纪委研究决定 ,给予胡哲明开除党籍处分胡哲明:擅自挪用公款终被开除党籍$中阳县纪委宣教室  相似文献   

6.
从10月16日开始,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司法机关即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7.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公布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立案标准,规定国家工作人员个人贪污 5000元以上,或者虽不满 5000元,但具有贪污救灾、抢险、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及募捐款物、罚没款物、暂扣款物,以及贪污手段恶劣、毁灭证据、转移赃物等情节的,应予立案。 受贿案的立案数额也是在5000元以上。不满5000元,但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或者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也应立案。 挪用公款的立案标准有3条:一是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000元至1万元…  相似文献   

8.
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9.
文摘     
(一)贪污罪 1、个人贪污数额在5千元以上的; 2、个人贪污数额不满5千元,但情节较重的。 (二)挪用公款罪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1万元以上,超过3个月未还的和挪用公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 2、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在5千元以上,进行非法活动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单位在案件处理中,对贪污公款错误与挪用公款错误的界限和区别往往不能正确把握,特别在处理介于贪污与挪用公款之间的案件时,不能做到准确定性。现根据有关资料及案件审理工作实践,对这两种错误的主要区别及特点作以分析,供在处理这两种错误的案件时参考。贪污与挪用公款错误是当前案件处理中常见的两种错误,其根本区别在于:一是目的不同。贪污错误中侵吞、盗窃、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是为了将公共财物的所有权转移到自己手中,从根本上侵吞公共财物,将其永远据为己有。而挪用公款者的目的不是为…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有明确的界定,实践中,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在与时俱进地发生着各种变化,挪用公款罪的主体除《刑法》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还应包括其他主体。就围绕"挪用公款罪主体"界定问题,有必要对挪用公款罪的其他主体的界定展开讨论,如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能否成为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挪用公款罪是否存在单位犯罪;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成为挪用公款罪主体如何界定;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定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如何界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办的党员领导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件中,一些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人员在案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或者贪图私欲,与领导干部沆瀣一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权,疯狂吞噬国家资财;或者迫于领导的重压与威胁,身不由己地卷入案件中,为领导干部贪污公款大开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刑法尚未将单位纳入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体中,但是,结合挪用公款罪的设立理念及现实社会背景,我国单位构成挪用公款罪已具备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另外立法规定用语的模糊性,犯罪行为的复杂性,对"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行为的理解亦存在争议,本文就本罪的这两方面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咨询台     
《先锋队》2006,(2)
问:挪用公款的对象是否包括公物?答:“挪用公款”中的“公款”,是指公共货币资金,主要表现形式是货币。但有价证券,如股票、支票、国库券等等,由于其本身是货币资金的表现形式,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发挥着货币的职能作用,所以,有价证券也可以视为公款。公款和公物虽然都是公共财产,公物也可以折算成公款,但毕竟还是有区别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第80条只确定了“挪用公款”这个概念,就是说,公款不包括公物。而该条第4款又规定:“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扶贫、防疫、支前款物的,从重或者加重处分。”这里的“款物”…  相似文献   

15.
2009年3月15日,王某携带匕首等作案工具,采取翻墙、撬锁的手段进入被害人的家中,盗走儿童银手镯三只、旧手机一只,经鉴定,财物价值尚不足500元。鉴于秘密窃取公私财物,必须是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秘密窃取才构成盗窃罪,而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金融系统挪用公款案件发案率持续上升,涉及金额越来越大,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活动和金融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也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声誉。本文就金融系统挪用公款案件的特点、原因及预防作一浅探。 一、挪用公款案件的特点 挪用公款是金融系统经济犯罪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同社会其他部门的挪用公款犯罪在总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00,(8)
今后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 ,将以贪污罪共犯论处。最高人民法院最近就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自今年7月8日起施行。这个解释规定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 ,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数额较大的 ,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 ,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 ,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 ,共同将本单位财物…  相似文献   

18.
挪用公款违法犯罪活动透视力明近年来,挪用公款搞违纪违法活动十分突出,挪用公款案件逐年上升。据张掖地区检察机关提供的情况,l990年至1993年,全区共查处挪用公款犯罪案件16件22人,涉及犯罪金额65万多元。挪用公款案件的特征是:1、大案增加,犯罪数...  相似文献   

19.
2007年2月1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六,这天下午,淮南市政协原副主席从善明受贿、挪用公款案在蚌埠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一审宣判,法院依法认定从善明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7年,并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市级财政局副局长,贪污挪用公款,金额竟然高达一个多亿。近日,山东滨州市财政局原副局长景学江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徇私舞弊低价出售国有资产罪一案被公开宣判。经查,景学江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多次挪用公款共计1.25亿余元归个人使用进行营利活动,且有5840万元未退还;徇私舞弊,将国有资产低价出售,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其行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