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法商研究》2012,(5):161
8月2曰,由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和《法商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法学前沿研讨会"在岳麓山下的湖南大学法学院召开。中国法学杂志社总编辑张新宝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特邀嘉宾、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全兴教授作了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2.
戴孟勇 《科技与法律》2005,4(4):122-125
由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研究中心与意大利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LexisNexis律商联讯、上海大学法学院协办的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我国法学界,“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是一个具有品牌性质的国际研讨会,它是中外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就罗马法、中国民商法以及民法法典化进行学术交流和实务研究的重要理论平台,曾分别于1994年、1999年召开过两届。本届会议由我国著名法学家江平教授和意大利著名法学家桑德罗·斯奇巴…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研究中心和意大利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内40多家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罗马法与中国的物权法、合同外责任法以及商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现就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5.
民法实证研究中的计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6.
裁判规范、解释论与实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7.
薛军 《法学研究》2012,(1):50-52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8.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作为"法学研究转型"系列研讨会之一,本刊编辑部与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民法室、湖南大学法学院、湖南大学罗马法系研究中心于2011年10月在广西联合举办了"中国民法实证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主要为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及法律实务工作者。从会议讨论情况看,民法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就实证方法之基本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对实证方法之基本认识与基本态度以及开展实证研究之经验各异,因而就传统法教义学与实证研究之关系亦有不同看法。虽然样本有限,但部分解释了民法实证研究不彰的原因。本刊撷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由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研究中心和意大利罗马法传播研究组共同举办的“罗马法·中国法及中国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10月3日至6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1.
法学人物     
正张智辉,男,陕西武功县人,1954年10月生,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有者,首批"当代中国法学名家",现任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湖南大学教授,曾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所长、二级研究员,中国检察官协会秘书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秘书长等。1982年1月张智辉从西南政法大学提前毕业并获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12月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并获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0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罗马法研究中心和意大利马可·波罗诞辰750周年国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意大利、匈牙利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和国内40多家单位的1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罗马法与中国的物权法、合同外责任法以及商法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现就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罗马法与中国物权法 全国人大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杨明仑指出,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存在着如下争议较大的问题:其一,要不要将自然人和法人之外的“其他组织”规定为物权主体?国家、集体是不是物权主体?其二,国有不动产和动产的范围,应否包括航道和频道?在物权法中如何防止国有财产流失?其三,“城镇集体所有”的表现形式是什么?谁能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其四,关于征收拆迁的条件,应如何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确定征收拆迁的补偿标准?其五,要不要放宽对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的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能否抵押?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罗马法具有普适性的借鉴意义,对中国法治也具有多重推动作用。这就需要以罗马法传统为研究起点,将罗马法研究从罗马私法推进到罗马公法。为此,需要采取精细化的文本解读,在继承中发展创新。同时,也应适度反思以罗马法为中心的西方法律话语体系,寻求具有中国主体性的法律体系与法治文明。  相似文献   

14.
罗马法是一部对现代法学有重要意义的法典,它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经过中世纪与教会法和日耳曼法的融合和发展,罗马法成为现代私法的重要源头。从近代欧洲对罗马法的复兴和继受过程中可以看出罗马法强大的生命力,这对当代中国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提供某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16.
徐斌  岳林 《中外法学》2010,(1):151-159
@@ 2009年11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和平崛起与中国法理学问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共收到参会论文45篇,经评审最终确定25篇研讨论文,分为"中国法理学传统的重述与批评"、"中国政制的历史流变"、"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宪政"和"司法改革和法治进程"四个专题进行主题研讨.四个专题分别由蒋立山教授、张中秋教授、桑本谦教授和陈柏峰博士主持.整个会议对中国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力求挖掘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尤其是对中国法理学传统的梳理以及中国政制传统从古典向现代的演变引发了与会者的激烈争论.这次会议所提出的新问题,开拓的新视野,对中国法理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本刊拟分四个主题刊出研讨会上各位老师的主题发言与点评发言的精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意大利民法典》及其中文翻译[意]桑德罗·斯奇巴尼黄风译一、把《意大利民法典》翻译成中文的想法是在中国政法大学、意大利“罗马法传播研究组”和罗马第二大学之间开展的广阔合作中酝酿成熟的,意大利国家科研委员对此给予了支持。上述合作是从1988年江平教授...  相似文献   

18.
《中国法学》2013,(2):2
<正>2013年1月31日,《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扩大会议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陈冀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周成奎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编委有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张晋藩教授、社科院法学所李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应松  相似文献   

19.
<正>2007年12月22至23日,第四届全国"法律方法与法律思维"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法学方法论论坛"全国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地方法制研究中心承办。会议主题为"多重视角下的转型社会与法律方法",下设若干分议题。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台地区在内的专家学者、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各级国家机关、法律实务部门以  相似文献   

20.
李中原 《中外法学》2008,(4):533-551
<正>一、问题的提出:罗马法上有权利概念吗?"权利"可谓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权利"是否从来就有呢?我们的考察从古代法学的最完善形态——罗马法——开始。在罗马法上,"权利"概念出现了吗?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在罗马法上,ius被用来表示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