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与社会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作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一部分,其社会融入和社会管理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目前,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年增加,不但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度,而且也给城市民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状况包括经济适应层面、社会适应层面和心理适应层面几层含义,我们要破除制度障碍、观念障碍和社会障碍等阻力,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高度认识和重视这一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2.
社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渐进式的、多维度的、互动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融合度需要从流动人口、流入城市以及国家三个层面思考对策。要提高流动人口的综合素质;流入城市要对公共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培养更加包容的公民意识;国家要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流动人口社会融入面临"回乡难""留城难"的两难境地。如何让流动人口真正地融入城市,需要其在心理上对城市有基本的认同。因此,加强心理调适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进而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口成为促进维持城市稳定有序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流动人口的随迁子女即流动人口二代已成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流动人口社会服务管理困境的同时,流动人口二代的社会融入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需面对的又一重要问题.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以北京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了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并从经济、生活、制度和文化4个方面对其社会融入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进而针对北京市流动人口二代务工人员的社会融入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国内学术界主要基于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视角、社会冲突与失范视角、现代化视角或再社会化视角、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视角、推一拉视角和实践社会学视角对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路径、在城市的生存现状、城市适应或融入问题以及如何融入城市、如何市民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茜  ;刘作权 《前沿》2014,(19):159-160
大连这座年轻城市的飞速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到大连来谋求发展。关注大连少数民族流动群体的发展现状,引导他们融入大连主流社会,建立起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群体与大连地区汉族居民的相互认同与合作的融洽关系,实现在连各族人口和谐发展,共同携手建设美丽大连已成为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大连地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现状、特点、融入大连主流社会遇到的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为促进在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大连主流社会,适应大连城市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晨 《青年探索》2012,(4):37-42
城市融入是个多维的、复杂的过程,是自我认同、嵌入城市社会结构的表征。通过东莞市的个案,从语言认同的视角分析了来粤务工青年的城市融入路径发现:流入到东莞打工的外来务工青年积极学习粤语的行为表现,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建立社会关系、努力嵌入当地社会结构的自我定位。他们通过语言这个渠道进行自我包装、印象管理,克服在社会流动中遇到的文化隔阂,试图跟随社会变迁的脚步实现城市融入,完成自我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8.
《小康》2021,(2)
正东莞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新的一年,东莞将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加强港澳莞三地合作、建湾区大学、打造宜居城市环境,以高品质、高颜值融入大湾区。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东邻惠州,毗邻港澳,处于穗深港经济走廊中段,是广州与香港之间水陆交通的要道。东莞市提出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定位和价值追求,明确"以制造业为中心,强化三个功能"的总体思路,举全市之力推进,实现了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9.
王金豹 《岭南学刊》2011,(3):124-127
从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和城市化进程而言,推进新莞人融入城市社会,既是必然趋势,也是现实需求。但当前新莞人融入东莞城市社会面临着四个矛盾:不合理人口结构与社会发展战略的矛盾;新莞人权益保护与户籍制度之间的矛盾;良好的管理、服务与社会成本之间的矛盾;新莞人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矛盾。为此,一是在管理理念上要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思想;二是在管理手段上实行社会政策配套改革与利益导向机制相结合;三是在管理主体方面实行政府与社会互动。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20,(14)
正东莞市中堂镇通过发展空间拓展、生态环境治理、城市品质提升、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东莞市委、市政府关于"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切实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高效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各类高端要素,以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年龄较轻(如80后等)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这些农民工正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农民工的主要部分。他们的社会融合问题已引起政府重视,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代际转换"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生活"已经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  相似文献   

12.
于浩 《中国人大》2013,(5):16-16
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是代表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家宝总理3月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在促进"人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如何接纳人数众多的农民工是困难多多,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消费和生活方式并未改变,没有真正的融入城市。"3月6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21,(5)
正自2017年东莞滨海湾新区正式揭牌以来,这片热土正发生着巨变,已然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的桥头堡。接下来,滨海湾新区将以"未来城市"的标杆形象更加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重点在构建对外开放新理念等5大领域24个方面开展综合改革探索。东莞滨海湾新区(下称"滨海湾新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圈的几何中心,规划总面积84.1平方公里。滨海湾新区作为东莞"三位一体"都市核心区之一,围绕东莞市"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任务和价值追求,重点发展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相似文献   

14.
持续高发的流动人口犯罪给厦门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得不到足够的幸福感,社会关系改变带来价值虚无化的风险,城市管理滞后造成管理效益不佳,这些都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主因.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应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综...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少数民族人口逐渐涌入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政府支持、社区支持、个人支持的缺失,他们很难融入城市社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缺失会降低政府公信力、激发民族矛盾、影响家庭维系。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层面、社区层面以及个体层面改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缺失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12)
<正>东莞东城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工作思路,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全面推进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打造高水平发展的智慧商贸新城。2014年,东莞东城获评"全国文明单位"、东莞市"优秀镇街"以及年度考核"单打冠军"3顶,各级各类荣誉共100多项。东城还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党的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立足新常态,谋求新发展,2015年东城提出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城市社区治理视为一个场域,研究如何对城市化带来的流动人口进行有效的社区治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极大地阻断流动人口与其户籍地有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支持的同时,在流入地的社区生活层面,又未能形成吸纳流动人口、鼓励其社会参与的开放机制和环境,削弱了本已稀薄的社会资本,使"弱社会"更弱。要实现合作共赢的治理目标,离不开一个具备深厚社会资本存量的社会,故而,流动人口社区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育社会资本,改变社区"弱社会"的状态。基于对流动人口社区治理场域中政党、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这五大主体的场域位置和关系构型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城市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并据此得出结论:以国家和社会的双向互动为基础,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基层格局,重塑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结构,才能有效地实现社区的共同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东莞市以简政强镇事权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扩大镇一级政府服务管理权限,优化镇一级政府服务资源配置,极大提升镇一级政府的服务能力,为打造"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增强城市竞争力奠定坚实的基础。理顺市镇政府权责关系,推进一项改革。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的归属感或社会融入程度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在流动中国的时代背景和国情中,不应把流动人口当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廉价劳动力"和"包袱",而应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胸襟、更科学的思路、更人性的举措,为人口流动打造更为公平的制度和政策基础,让流动者强烈的融入意愿,不再停留在意愿层面,而是落到实处;让流动人口以更强劲的进步力量,共同书写伟大的时代篇章,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有、共享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论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璐 《理论月刊》2006,(11):35-38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的结构呈“家庭化”趋势,由于制度建构、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流动人口子女的社会融入呈边缘化状况。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社会从身份制向公民社会的转变、城乡壁垒的拆除,有赖于人们从根本上重视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