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朴槿惠在韩国总统竞选期间与胜选后多次指出,要改善对朝关系,既不继续大国家党李明博政府的强硬政策,也不采取民主党金大中政府与卢武铉政府的“阳光政策。’’,宣称要走“第三条道路”。本文首先分析另外“两条道路”,即“阳光政策”与李明博对朝政策之间的主要分歧。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影响朴槿惠对朝政策的因素入手,指出朴槿惠对朝政策“第三条道路”的出发点是要改变另外“两条道路”非“软”即“硬”的做法。总体方向上很可能是安全上继续保持强大威慑与高压态势,但在经济合作等层面释放更大善意与灵活性。在不降低李明博政府强硬政策“硬”的一面的同时,继承“阳光政策”“软”的一面,甚至会更软。最后部分也指出了在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后“第三条道路”的实施前景。  相似文献   

2.
近百年欧洲社会民主党与自由主义政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相互斗争又互相渗透的历史是涉及欧洲社会民主党评价的关键命题。社会民主党继承了启蒙主义“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并把平等扩大到分享社会福利方面,欧洲社会福利国家的成就即是社会民主主义方案的历史功绩。与此同时,从伯恩施坦到布莱尔的“第三条道路”,欧洲社会民主党经历了三次自由主义化之后,日益与自由主义政党趋同,并最终放弃了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目标,这从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家托马斯·迈尔的最新著作《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一书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3.
熊炜 《德国研究》2006,21(2):22-28
施罗德政府的欧洲政策表现出两面性的特点,它一方面努力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而另一方面在财政预算、就业政策等领域,又特别强调国家利益,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不愿迁就盟国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欧洲指导理念和其欧洲政策约束条件的分析,认为德国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理念和现实中的政治困难导致了施罗德政府欧洲政策的两面性特点。这种现象反映出德国社会民主党欧洲政策面临的一种困境,即社会民主党无法用欧洲理念来动员民众,其欧洲政策不得不退守到就业、社会等规定性政策层次,而在规定性政策协调上又面临着短期内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1998 年10 月27 日,“红绿联盟”上台执政,当时面临着战后最为严峻、最具挑战性的社会经济形势,施罗德政府把减少失业作为解决德国经济,财政和社会问题的核心,作为政府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政策定位上存在着偏差,半年来,在具体操作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失误,对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例如,疏忽或是没有处理好同经济界的关系等。为此,最近“红绿联盟”正对政策定位作重新调整,从“矫正社会倾斜”转向“重建信任基础”的政策取向,但是调整的过程将是艰难曲折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变德国所面临的高失业率等困境,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执政时期推出了《2010改革议程》一揽子改革计划,这其中包括了针对劳动力市场实施的“哈茨改革”。本文首先从历史纵向上分析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然后以“第三条道路”理论为依托,指出哈茨改革带来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范式变迁,即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已经从积极型转向了激励型,这种转向不只是体现在政策目标上,而且也落实在具体政策措施上。本文最后论述了由基民盟/基社盟与社民党组成的大联合政府期间以及由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组成的新联合政府对哈茨改革的部分修正。  相似文献   

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欧洲社会民主党普遍经历了从思想、组织到政策的转变过程。突破阶级政治的约束 ,进一步放弃与传统社会主义的观念和政策的联系 ,从纲领组织型的党向“可选举的人民党”甚至“全方位党”转变 ,建设积极的福利国家 ,这些变化成为社会民主党转型中的普遍趋势。但社会民主主义阵营里的不同派别对当今世界以及社会民主主义传统 ,对新的激进主义政治的目标 ,对“可选举的人民党”的性质 ,对有组织的工人组织 (主要是工会 )的打击和疏远 ,对积极的福利国家建设都存在明显分歧 ,并引起了广泛争议。这些论争直接影响到了社会民主党转型的方向和进程  相似文献   

7.
“朴定阳事件”是朝鲜政府试图摆脱清政府的干预,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次外交行动。从1887年9月到1891年12月,中朝两国围绕着“朴定阳事件”,进行了长达4年之久的反复交涉。清政府在阻止朴定阳出国、遵守三条规则(“三端”)、惩治朴定阳三个环节上,作出了诸多努力。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化为泡影,最后只得以“不得委以重任”、“不准再充使臣之职”为台阶,尴尬收场。清政府在这场旷日持久交涉中的唯一收获,就是阻遏了朝鲜政府遣使驻扎欧洲的计划,勉强维护了宗主国的体面。该事件反映了朝鲜政府对清政府后期全面干预政策的不满与抗争,昭示了朝鲜谋求国家独立的坚定意志。它作为一杆标尺,验证了清政府对朝政策的失败。  相似文献   

8.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可谓色彩缤纷、千姿百态,其中最有影响的主要有以下四家:第一家是共产党执政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社会主义;第三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共产党人的欧洲共产主义;第四家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民族主义政党的民族社会主义,有人又叫第三世界社会主义,因为这一家社会主义往往  相似文献   

9.
施罗德提出欧盟在和平政策上必须以“一个声音”说话施罗德总理要求欧盟在国际和平政策上起到一个中心的作用。 11月 16日 ,施罗德在波鸿的社民党欧洲研讨会上发言说 ,扩大以后的欧盟必须在和平解决冲突方面一致对外 ,欧盟必须清楚地表示战争仅仅是最后的手段。他保证在处理伊拉克的问题上将与美国保持一致 ,但没有做出具体的承诺。他认为中东和近东的整个和平进程关系到德国和欧洲的基本利益。虽然当时德国拒绝了参加伊拉克战争的要求 ,但目前在伊拉克受到威胁的美军士兵“需要我们的团结合作”。 (俞宙明摘译自www .welt.de 2 0 0 31116 )…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政策”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1990年,马来西亚的“新经济政策”即将结束。自1970年开始,“新经济政策”已经推行了近20年。回顾一下马来西亚近20年来推行“新经济政策”的情况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并对此作出客观的评价,对我们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并吸取其有益经验为我所用都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连玉如 《德国研究》2006,21(1):15-20
“德国的外交与欧洲政策”是女总理默克尔2005年11月30日向德国联邦议院发表“施政声明”中有关外交政策的提法,它将欧洲政策从传统的外交政策范畴中剥离,具有了独立地位。本文主要从欧洲联盟的发展及其性质、德国外交政策身份认同的演进、德国政治精英对施罗德政府外交政策的论争等方面入手,系统阐释默克尔政府对外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政党·公民社会·国家——以瑞典政党模式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典政党模式是北欧五国中最为典型的“五党制模式”。其政党体制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政党组织文化 ,在组织模式上具有明显的二歧性。而瑞典社会民主党的“中间道路”实验正在于试图克服这种二歧性。然而 ,无论是瑞典国家财政对政党的补助金制度 ,还是社会民主党的长期在位 ,都在客观上促使各政党组织与国家之间日趋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政党承担了国家的主要功能 ,代表群体性的社会利益和政治利益 ,从而为政治系统提供维持自身的正当性根基 ;作为交换 ,国家则为政党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和法律保护。瑞典政党组织模式的变迁相当程度上在于响应国家的“号召” ,而非公民社会对政治参与的渴求 ,也非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党作为政治代表机制的传统功能。政党在组织上日益成为一种“准”国家机构。  相似文献   

13.
(一) 纵观1989年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东欧的演变,大致已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1)1989—1991年,东欧各国兴起共产党社会民主党化浪潮,民主社会主义成为东欧各党的追求。(2)1991—1993年,以民主社会主义为指导的东欧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丧失政权,沦为在野党反对党。(3)1993年以后,东欧各国政治力量的组合发生重大变动,以社会民主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迅速抬头。以波兰为突破口,社会民主党重返执政舞台。  相似文献   

14.
宋学智 《法国研究》2004,(1):182-191
法国"新小说派"崛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法国最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在哲学思想上背弃了存在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穿越了意识流.代表作家有阿兰·罗伯-格里耶、娜塔丽·萨洛特、米歇尔·布托尔和克罗德·西蒙,他们标举"反传统"的大旗,以令人惊异的笔锋,在充满"谎言的世界"里进行各执一端的"反小说"实验,大胆探索"未来小说的道路".六十年代初,新小说派的理论和创作开始广泛影响欧美,并风行至亚洲,引起了我国文学工作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5.
何谓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作为一门科学理论出现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为以拉塞尔为首的德国政治地理学派继承人瑞典的切伦。此外,美国的迈亨将军和英国地理学家马金德也是公认的地缘政治学鼻祖。而地缘政治在当时的日本和魏玛共和国受到广泛研究,作为实现日、德扩张野心的理论基础。慕尼黑学院的地缘政治学家华斯豪弗及其同僚的著作是纳粹和“第三帝国”意识形态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因此二战后  相似文献   

16.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包括社会民主党,工党)所奉行的一种理论和制度,是当代社会民主党思想体系的总称,是一种较为流行于西欧的模式。从民主社会主义的历史沿革和演变历程中可以看出,民主社会主义是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的直接延续和发展,其理论渊源几乎都可以从第二国际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改良主义中找到原型和根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演变,民主社会主义在1951年《法兰克福宣言》中正式以政治纲领的形式确定下来。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各国社会党所信奉的主义,从本世纪20年代,特别  相似文献   

17.
施罗德总理向德国人提出了做好改革准备的要求。 11月 17日 ,在波鸿的社民党代表大会上 ,他说“我们必须弃旧迎新”。施罗德认为 ,一切迹象都表明经济将复苏 ,但经济的复苏也需要支持 ,如降低劳动价格等。由此必须保持养老保险费率 ,并降低医疗保险费率。同时施罗德也承认自己以前对经济增长的估计有错 ,现在必须通过提早进行税收制度改革 ,以加速形势的好转。施罗德为财长艾歇尔的节约措施进行了辩护。他称联邦德国终究还是一个富裕国家 ,但如果没有变革的勇气 ,则国家所迫切需要的改革就不能成功。因此施罗德认为节约措施是好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的新欧亚主义思潮与欧亚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的欧亚主义思潮经历了古典欧亚主义、古米廖夫欧亚主义和新欧亚主义三个阶段。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宣称用现代地缘政治学思想、传统主义、“保守的革命”新方法论和“第三条道路”经济模式丰富了欧亚主义。“欧亚党”把新欧亚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属于中派政党,在政治上支持普京总统。但是普京的观点与新欧亚主义并不一致。新欧亚主义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内容。新欧亚主义和欧亚党在俄国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9.
印尼总统苏哈托签署的一九八四年第二十九号“总统决定书”,取消了一九八○年第十四号“总统决定书”里关于“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提法。此事在印尼各界反应强烈,众说纷纭。取消“非原住民”提法,实际上是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是印尼政府一项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20.
德国能源政策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纪贵 《德国研究》2003,18(3):24-28
能源政策是历届德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 ,以现任总理施罗德为首的德国联邦政府一直对能源政策给予认真的关注。作为一个经济大国 ,德国的一次能源的总消耗量和其中的石油消耗量均居于世界前列 ;而作为一个“贫油国” ,其能源的短缺则更是居于世界的前列。所以在德国 ,无论哪个政党联盟执政 ,都不敢对能源政策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