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山,清末为唐山镇,后来随铁路修筑和开滦煤矿的开发而兴起,1938年设市,是我国北方较早发展起来的重工业城市。我国第一条标准轨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个铁路工厂和第一袋水泥都诞生在这里。开滦的优质煤、唐山陶瓷、马牌水泥和华新大布名扬国内外。1949年其工业总产值虽不及天津,却与北平相当。故唐山素有“京东重镇”、“北方瓷都”、“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之美称。但在1948年12月解放之后,唐山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解放之初的城市工业面临着百废待举、困难重重的局面。其中全国最早用机器开采的大煤矿、中英合资的开滦矿务总局“濒临…  相似文献   

2.
艳儿 《广东党史》2003,(5):16-20
23年前,也就是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终于得到彻底平反。 “文革”中刘少奇1949年的“天津讲话”曾被指责为鼓吹“剥削有功”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3.
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向全党宣布:“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毛泽东高瞻远瞩地告诉全党,革命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管理城市问题。  相似文献   

4.
周平 《党史纵览》2010,(6):10-13
安徽,这块伴着长江淮河发育成长的红色土地,在气清神爽的仲秋季节,愈显得多姿而多情。 1958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带着党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问候,在安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行程千余里,先后视察了濉溪、宿县以及蚌埠、淮南、合肥、芜湖、马鞍山等地,进农村、到工厂、去学校,与工人、农民、学生、基层干部广泛接触、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5.
林莉 《世纪风采》2013,(5):9-13
1961年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关于各地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消息,而让全国人民感到有点惊讶的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很少见地没有聚集在一起度过,而是分散在各地和当地的群众一起。毛泽东在上海,周恩来在邯郸,朱德在成都。刘少奇在长沙,这是他阔别故乡40年之后,第一次回老家,也是最后一次回到老家。  相似文献   

6.
一、风尘仆仆赴天津 1949年4月10日,七届二中全会结束不久,刘少奇奉中央之命风尘仆仆赴天津。这距他随同中央从河北省平山县进驻北京(当时叫北平)只有半个月。什么事情使他席不暇暖,匆匆离开北京直驱天津呢?  相似文献   

7.
黄海 《世纪桥》2010,(10):43-46
<正>从中央档案馆近两年解密的部分中央高层领导档案中获悉:1959年11月,61岁的刘少奇在海南岛住了近一个月。当时,他患了严重的肩周炎,党中央特意安排他去那里休假疗养。然而,刘少奇没有休息一天,他在海南留下了读书学习、理论探索、深入调研、关心民生、关注海防和华侨工作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事。  相似文献   

8.
1959年11月,刘少奇在海南岛住了近一个月。当时,他患了严重的肩周炎,党中央特意安排他去那里休假疗养。自担任国家主席后,刘少奇整天忙得不亦乐乎。这次可谓机会难得。此时的海南岛,温暖如春,真是度假的好时光。然而,刘少奇在海南却一天也没有闲着。一、海南读书会在海南,刘少奇集中精力读书,留下了不少认真读书,深入探索的佳话。  相似文献   

9.
刘少奇天津之行是指1949年四五月间,刘少奇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到天津宣传贯彻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先后对天津的党政干部、职工代表、工商业资本家、国营企业职员等作了10余次报告和谈话。后人将刘少奇天津之行的报告和谈话总称为“天津讲话”。刘少奇此行绝非简单的视察,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能否稳定北方重镇、保证平稳过渡的关键。同时,刘少奇的“天津讲话”对解放初期天津工商业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然而这也为他此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11.
1949年6月至8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这次加深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之间的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公开访问苏联、谈判签订中苏结盟条约作了必要的准备。实现中苏结盟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共同确定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成功范例。作为中苏结盟谈判的先行者,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做出的历史贡献同样应当功垂史册。然而这却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不论是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还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都未提及此事。王永华同志撰写的《1949年刘少奇秘访苏联始末》一文,对这段重要历史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12.
刘少奇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他更加勤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特别是每当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时,他对调查研究工作就抓得更紧,常常是一年数次下去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苏前后情况的考察蔡景惠,张源洪师哲同志的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发表之后,披露了一些新的史料,刘少奇、王稼祥等1949年秘密访问苏联就是其中之一。随后,许多报刊杂志转载了这一历史事件。笔者在编写《中共中央在香山》一书过程中,初步...  相似文献   

14.
作者系原苏联外交官和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任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参赞,苏联外交部副部长,苏联驻联合国安理会代表。著有多部科学著作和政论书籍。所著《斯大林和毛泽东:莫斯科谈话》一文曾于1988年9月发表。本文节译自1988年10月23日《真理报》。  相似文献   

15.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正在长沙市私立育才中学读书的刘少奇得知这一消息后,参加完毕业考试,没等领取毕业证书,便匆匆忙忙和几名同学来到北京,投身到这一学生运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之一,刘少奇在他位于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层的20余年中,出访的国家甚少,但其中出访苏联则有3次之多,而且他的每一次衔命访苏,对于国内局势的演进都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开国在即,刘少奇秘访苏联 1949年,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国共两党两军进行的革命与反革命的命运大决战,其规模与气势令世界为之瞠目。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亡。东方欲晓,新生中国的开国筹备工作必须大大加快了。 正当此际,毛泽东将刘少奇自天津召回北平,要他率中共代表团秘密出访苏联,向“老大哥”通报国内情况,并就建立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等工作,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交换意见,为开国作准备。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第一次到莫斯科是在1921年春天。那是他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同行的还有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等几十个青年团员。他们首先从上海乘船经日本长崎,稍做休整后抵达海参崴,再乘火车到伯力,在伯力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改乘小火轮船沿黑龙江到海兰泡,又从海兰泡乘火车到赤塔,经伊尔库茨克,最后到达莫斯科。前后用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19.
刘少奇是我党我国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文东 《党史文汇》2008,(10):26-34
刘少奇一生曾六次前往莫斯科求学、工作、出访,他的每一次莫斯科之行都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都显示了当时的中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