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动力,推动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但我国的法治文化却严重缺失,在制约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同时,也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适应和谐社会构建需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林孝文  冯少辉 《理论月刊》2008,29(5):102-104
"和谐社会"主要是个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上的概念,不能简单地套用于法学范畴.在把法治转化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检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将"和谐社会"由理念变为现实的必由之路.法治保障和谐社会稳定运行;法治化解和谐社会各种矛盾;法治调节和谐社会各种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永元 《前沿》2005,(11):181-18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法治为前提,和谐社会是法治追求的理想目标,保障社会和谐的根本手段只能是法治,法治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中的和谐理念体现在法治建设中就是和谐法治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法治的保障,和谐法治的实现也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因此,我们必须从对和谐社会与和谐法治的理解出发,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构建和谐法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丽 《新东方》2008,(3):41-45
党的十七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民主法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夯实社会和谐的法制基础,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构建和谐社会与法治建设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理论月刊》2006,(3):33-35
法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完善法制是对和谐社会的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依赖于法律制度的推进,必须借助于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不等同于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应当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8.
韩慧 《青年论坛》2010,(4):10-14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能够为实现和谐社会设计良好的规则和制度。当前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与和谐社会构建不相协调的因素。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可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法治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9.
构建和谐社会对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法治的方方面面,法治能否在这些方面适应和谐社会的需要,直接关乎法治对于和谐社会构建作用的发挥.也关乎法治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自我发展的情形。法治为和谐社会服务,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法治与和谐社会有着天然的联系,法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起着基础和保障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并对法治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是法治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1.
肖陆平  贺志明 《传承》2008,(2):50-51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的,是法治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手段。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党根据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理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社会主义法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二者之间始终存在着这种依存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在政治上,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秩序、人权、正义、效益等方面起到了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贾宾 《前沿》2007,(6):168-170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政府行政权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依法行政能否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目的,是法治的更高发展阶段,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和手段.和谐社会与法治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15.
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公平正义是民主法治得以实现的重要表现,是民主法治的必然结果;诚信友爱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是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道德要求;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都是安定有序的,任何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也是充满活力的。  相似文献   

16.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检察官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承担重要使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契合。检察官在打击犯罪、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创造廉洁的政务环境,强化诉讼监督、创造公正的司法环境,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以人为本的法治环境等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检察官应当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处理检察工作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的能力,更好地投身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要求,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又是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这一视角,着重探析了"依法行政"这一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口号在本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所应有的新的涵义,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处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前沿,肩负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责任。如何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根本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民主法治建设不可或缺。在现代社会中,文明秩序的构建需要法治精神的推动,和谐社会要建立在法治社会的基础上。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尤其要注重发挥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核心作用。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首要依据,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法治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只有弘扬宪法精神,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保障社会成员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防止社会矛盾激化,保证社会的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就是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需要运用法律等手段,在不断的社会调节中实现。社会主义法治是和谐社会有序运转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在促进和保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