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安研究》2013,(9):93-94
王琳琳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4期撰文认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目标不相容是造成政府公信力递减的主要原因。契约理论认为,民主政治模式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包含多个层面的契约关系。如果排除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发展阶段和国际政治环境等其它因素的影响,仅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是天然的不完全契约,并且存在“目标不相容”、“信息不对称”等委托代理问题。可以通过自我执行机制与激励策略修正政府与公民间的契约关系,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日剧《白色巨塔》、国产电视剧《心术》的热播,医疗过失、医患纠纷等问题在老百姓的生活中体现得越来越多。公民法治意识的加强,使得医患关系从传统伦理关系开始转变为以权利义务为基础的法律契约关系,当治疗结果不及预期时,一些患者选择了诉诸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暴力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突出隐患。群体性暴力事件一般是在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等诸多原因促使下发生,其实质在于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间契约关系的严重失衡。大力弘扬契约精神,让契约精神在国家与弱势社会群体之间归位,政府和公民都培养政治理性和社会理性,将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建构诚信和契约社会是建构公民社会的新型社会关系的重要基础、人的交往关系发展的必要前提、人的能力充分发展和发挥的现实基础、自由个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我们必须面向现代、面向全球,借鉴西方诚信文化和契约文明的精髓,实现诚信文化的现代转型,强化制度伦理和民主法制建设,优化伸张诚信、弘扬契约精神的法治环境,完善市场竞争和政府监控机制,培育人们诚信与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与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组织管理的不断变革,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绩效等成为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心理契约、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绩效的概念、内涵及相关运用研究,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受现实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契约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契约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契约失灵现象严重,交往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构建现代社会的契约文明需从培养公民的契约意识,建立健全契约交往健康运行的各项保障机制及加强契约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王海静 《传承》2009,(4):154-155
受现实和传统因素的影响,中国社会的契约化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契约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契约失灵现象严重,交往的有效性受到质疑。构建现代社会的契约文明需从培养公民的契约意识,建立健全契约交往健康运行的各项保障机制及加强契约伦理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 ,政企将彻底走向分离。相对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而言 ,在“入世”条件下 ,我国政府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一、由管制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现代政治学认为 ,政府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 ,其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政府、公民之间政治契约的基础上 ,结成契约的形式就是公民直接或间接选举 ,因而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在现代 ,绝大多数国家政府都宣称是民选政府 ,代表人民。政府作为社会共同利益的组织 ,是为维护公共利益 ,保护公共秩序…  相似文献   

9.
来凡凡 《前沿》2014,(15):77-78
契约精神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渐成熟起来的,契约精神打破了传统中国建立于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人伦社会,其现代性意义不仅在于它以经济契约手段和法律契约形式实现中国现代化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公共精神”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分离的现代公民社会,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公民在公共安全中既是客体也是主体。作为客体,公共安全是事关其根本利益的最基本的民生;作为主体,公民在公共安全中处于主体地位,具有主体责任和主体使命,公民公共安全契约精神是表征其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育公民公共安全契约精神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内容并处于刻不容缓的时间节点。我国公民的公共安全契约精神是建设平安中国的无形而巨大的公德软实力。深刻把握公民公共安全契约精神的基本内涵和重大价值,明确其践行路径,对于提升国民整体文明素质、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从而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安全强国,都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市场经济造就公民社会:市场经济加速同质性、整体性社会的解体,促进社会阶层的分化;为公民社会契约文化的生成提供土壤;激活人们的物质利益欲求,并为其提供空间和机会;强化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造就公民社会的主体。公民社会反作用于市场经济:公民社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蕴藏巨大的就业潜力;规范行业行为和稳定经济秩序;推动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反对和规约"市场偶像化"。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概念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丙中 《思想战线》2012,38(1):30-38
中国政治的民主发展水平与中国社会的公民性发育程度并不必然是同步的。"公民社会"的概念在翻译上逐渐从"市民社会"为主演变为以"公民社会"为主,在对象范围上逐渐从现代都市扩展到整个国家共同体,在行动主体上逐渐从城市居民的自愿结社和现代产业分工下的非营利组织,扩大到包含农民的各种结社的所有公民组织,在与国家的关系上逐渐从强调独立乃至对立转而强调非行政与非营利属性下与政府和企业的合作。社团作为组织实体是公民社会的外显方面,而公民精神则是其内在品质。公民社会已然是中国的现实,这不仅是由中国的宪法所预设的,而且是由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广泛的公民结社很现实地代表着的。  相似文献   

13.
“契约自由”与法制建设高子居市场经济的运行,主要是通过"契约"(合同)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契约关系成为最基本的法律关系,与之相适应,合同法律制度就构成了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法制基础。而"契约自由"则是整个合同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历...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中,公民应当养成契约精神。契约精神属于伦理范畴,吸纳的是契约所具有的合意、权责、诚信等因素。从属性和身份两个方面可以识别出大学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主体;大学生与高校、任课教师、事务管理者、其他学生形成了四类关系,每类关系中都蕴含着契约精神。从体系上设计大学生契约精神实际上是以这四类关系为基础,并以诚信、权利和义务、自由、平等为要义的。  相似文献   

15.
赵一强 《求索》2007,(7):132-134
契约即特殊意志与特殊意志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而形成的“共同意志”。契约缺席将引发社会的“自然状态”,使个体与整体面临生存与发展危机。契约对于自然状态的伦理拯救通过契约特殊意志对契约所蕴涵的理性、公平、自由等价值的统一追求而实现,促使个体和社会过上一种合乎人类本性的德性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从中西群体事件之别见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惟 《岭南学刊》2010,(3):118-121
当前西方国家群体事件频繁、规模庞大,但却往往是和平收场;我国群体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小,但却往往失控。区别的产生源于中西契约社会发育程度的不同。加快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是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我们应增强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尊重民意等契约理念以及加强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17.
现代社会中,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强制干预和对劳动关系双方身份的区别对待,使得劳动关系突破了古典契约所坚持的绝对自由和形式平等观念。现代劳动关系更重视有限自由、契约自由与国家干预的平衡、实质平等等目标。劳动关系在突破古典契约观念的同时,也包含了自由选择、交换、相互依赖等契约因素。劳动关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形成的关系契约,本质上仍然符合契约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18.
刘喜珍 《求索》2011,(4):123-124,148
宗法伦理与契约伦理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子与公民的身份差异、父权与法权的权利差异、宗法人伦关系与契约人伦关系的人伦结构差异、父慈子孝与平等友爱的代际伦理关系差异。这些差异对现代中西方老龄伦理的差异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胜强 《求索》2013,(8):63-66
清代社会是个发达的“契约”社会,社会中几乎一切重要交易都通过立契进行,而中人作为重要参与人的土地绝卖契约又是“契约”社会的重中之重。清代社会又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是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存在”。中人在土地绝卖契约中发挥的说合、见证、保证和调处功能源于关系社会下国家法与民间法的断裂与协调。依靠关系社会特有的调控机制,中人在土地绝卖关系中实现了角色保全,保证了交易安全,维系了传统民间法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公共精神"作为现代社会公民思想群体意识,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愈发显现其重要性,作为社会理想信念的价值核心,"公共精神"需要所有社会公民共同构建、重塑、弘扬,以确保社会转型加速期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