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儒学的创立与发展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由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创立,至今有2500多年的历史。当时私人办学的风气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一些精通诗、韦、礼、乐的知识分子开始了“师儒”的生涯,这便是最早的儒者,孔子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他首先把“仁义”作为儒学的最基本思想,开始了对人的最早反思,并广收门徒,在儒学上取得成就的弟子就有72人,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之为“儒家”。儒家与当时的墨家、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一起被称为“诸子百家”。到了战国时代,由于孔子的弟子…  相似文献   

2.
我看“国学热”孙郁几年前,倘有人大谈“国学”,大概很让人吃惊。我有一位熟人,终日钻研《论语》、《孟子》,在学校时被讥为怪人,不仅同事瞧不上他,后来妻子也竞离他而去。弄国学者,命运竟与孔乙己近之,真是让人感慨不已。然而,从1992年年底开始,“国学”一...  相似文献   

3.
曹嘉懿 《现代领导》2010,(12):16-17
在当前的“国学”热中。学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是非褒贬,判若云泥。不仅如此,当“国学”被抬到了不应有的高度时。它也引起了领导层的关注。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认为,“国学”,在大学开课是文化多元的表现、在学术范围内进行研讨是百家争鸣的体现,但若硬要将其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提升为“一级学科”,那就是一种谬误。由此,领导者对“国学”的认知。从某种意义而言,会影响其应有的定位。这是他所担忧的……  相似文献   

4.
“尊师以重道,爱众而亲仁”、“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上千个孩子一边吟诵着国学经典,一边整齐地做着学校独创的经典操,这一壮观的景象在莱西市已是司空见惯,然每每看到这一景象,无不令人震撼。自2004年开始,莱西市以“诵读国学经典”活动为契机,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市普及开展国学启动教育。如今,“国学经典诵读”已然成为莱西市亮丽的文化名片,全市近4万名中小学生在经典的滋养中,完成了从“读圣贤书”到“行君子事”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最近看到原中国社科院哲学所李泽厚先生一篇文章,说他从来不用“国学”这个词,这使我感到惊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一意思自近代以来已被几代学者所认可,很多大学都成立了国学院,很多学生都在国学院里学习,但为什么现在有人对“国学”一词仍有意见呢?  相似文献   

6.
合宜 《台声》2013,(11):78-79
10月18日,2013和文化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在青岛开幕,两岸学者围绕儒家思想与“中国梦”的关系等主题展开探讨。台湾孔子研究院院长张吐良以“论儒家思想与中国梦”为主题进行了主旨发言,他梳理了先秦以来儒学兴衰与政治的关系,对中国梦到底是什么做了不同解析,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梦符合儒家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开始受到重视。当代部分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社会公德、诚信观念、理想信念等方面的缺失,说明培养大学生国学素质很有必要。"国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健康的人格、节俭朴素的品德等诸多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西立 《创造》2010,(5):96-97
作为后学,能够有幸读到周善甫先生的《大道之行》文稿,进而对先生的治学为人有所了解,还得感谢先生的嫡传弟子孙炯,正是经过两年前孙炯的介绍,才得以管窥当代国学大作的精妙——《大道之行》作为周善甫先生的扛鼎之作,以广大精微的识见.融会古今,贯通中西,全面、深刻地诠释和体证了中华文化的真谛,是对宋明以来“新儒学”的“接着讲”,而不是“照着讲”,继承和体现了“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这一数千年来中国土人矢志不移的道义和担当!  相似文献   

9.
如果以1993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的长篇报道《国学,在燕园又悄然兴起》为起始,所谓“国学热”出现已16个年头了。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又开办“开心学国学”节目。  相似文献   

10.
大师的风度     
梁启超与陈寅恪同列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两人的友谊也很特殊。应该说,是梁启超最早把陈寅恪举荐到清华的。关于梁启超举荐陈寅恪的故事,人所共知。清华国学院刚刚成立,梁启超向校长曹云祥力荐陈寅恪。曹问:“陈寅恪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学士,也不是博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拒绝:“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算是著作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曹一听,十分震惊,立即决定聘请陈寅陪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朔州市2006年成立了非营利社会团体“朔州市经典文化教育民间研讨会”(简称朔州市国学会),组织广大家长和儿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诵读中华传世经典,开辟了一个在国学经典教育领域内有影响的“国学推广朔州乐活模式”。六年来,在市文明办及国学会的努力下,学习从汉朝到清末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市县两级成功复制了15个社区国学经典导读班;有1000多个家庭直接参与了“每天一小时二轨亲子共读国学经典”学习活动;有10000多名幼儿园、小学学生间接参与了“蒙学经典诵读”活动;有100多名家长读友具备了担任经典陪读老师的能力,解决了国学教育师资力量的自我复制问题;学习时间达6年的读友普遍能够背诵约10万字的国学典籍,是现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基础段所学文言文总量的5倍;参与诵读达6年的学员熟读四书100多遍,为下一步国学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参与诵读的儿童识字量普遍达到5000字左右,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的2倍(一般大学毕业生识字量为2500字左右);诵读儿童记忆能力超过普通学生约2—3倍;推出的“全感官学习快速记忆法”成为国学学习与右脑开发两相结合的最佳典范。  相似文献   

12.
《今日上海》2013,(5):2-2
顾铭瑞教授是上海梧桐国学文化书院院长、易学专家。他研究易学四十余载颇有建树,却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在老祖宗智慧的大海边拾了几个贝壳而已”。  相似文献   

13.
战国相对自由的风气为各大学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儒学,更是一枝盛开的奇葩,耀眼夺目。叔孙通一生以贯彻孔孟之道为理想,他准确的判断力把成功之道演绎得炉火纯青,使儒术以守成的优势在汉代被接纳和实践,为日后的“独尊儒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徐珂 《新东方》2006,(6):61-64
对于重振“国学”的态度与否,在“五四”运动前后已有过争论,也有了一定的结论,现在就此又有了一翻争论。由于当下争论者“国学”素养的肤浅,恐怕也未必能达到老调重弹的理论深度。应该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国学”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成熟的文化形态代表,重振、反对或者以民间的自然立场任由发展都存在其合理的成份。其中主要原因不外乎“国学”在现代性面前所呈现出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在崇尚理性、科学、民主、法制、工业、市场等价值要素为目的的现代性面前表现出的无能为力,使许多过分强调和追求现代化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反叛之。另一…  相似文献   

15.
《政协天地》2011,(5):48-48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主要指学校。近现代国学的提出主要是为了区别舶来的西方学术文化,但其中内涵也不尽相同,大致分为“作为材料的国学”、“作为主义的国学”和“作为文化的国学”三种。“作为材料的国学”把国学看作是中华民族过去历史、学术等方面材料的集合,  相似文献   

16.
刘彩虹 《前沿》2013,(17):59-62
“鸦片战争”打破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西学东渐”摧毁了清政府文化封禁的政策。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迅猛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沿海、内地封建农业文化;另一方面,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农业文迅猛冲击着以喇嘛教为核心的蒙古封建畜牧业文化。虽然多种文化处于激烈的碰撞、冲突与融合中,但是中原与蒙古地区面临共同的时代主题——爱国救亡,所以具有“外来”特色的近代儒学首先在与中原农业区接近的漠南蒙古地区喀喇沁、科尔沁等地传播开来,随后对漠南蒙古地区的经济形态、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有的地方发行了“孔子彩票”,赚孔子的钱,发国学的财,国学热变了味,变得太功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民族性的形式和民族性的内容,需要内在的文化基因和文化链接。优秀的文化传统也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儒学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  相似文献   

18.
季乃礼 《求索》2008,(11):106-108
有关儒学的正统化,学术界基本认为是在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之时。但儒学的正统化与儒学的独尊概念并不一样,儒学的独尊是和罢黜百家分不开的,而儒学的正统化并不排斥其他诸家。儒学的正统化的标志是儒学的主要治国之策被统治者采用。儒学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孝治”,“孝治”之策首次被统治者采纳是在汉惠帝四年,亦即儒学正统化的时期。儒学正统化为儒学独尊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儒学的独尊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齐崇峰 《当代思潮》2012,(11):80-80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实学研究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活动是以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为依托,为满足学员研修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而举办的。讲座演讲内容丰富多彩,涉及与国学相关的多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的“伦理开新说”论评王泽应被推为现代新儒学一代宗师的唐君毅(1909—1978年)毕生以光大复兴民族伦理文化为职志,不仅于中国伦理文化有深湛的了解与研究,而且更具有真挚的同情与敬意.面对着近百年来中国伦理文化“花果飘零”的现状,他既忧心如焚,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