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儒家心态与近代追求──曾国藩经世思想简论黄长义曾国藩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湘军主帅,被清王朝推尊为“中兴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前驱人物。他服膺程朱理学,又全力研习经世之学,在咸丰、同治这一特殊历史时期,成为一位思想驳杂,颇富特色的理学经世派...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曾国藩可谓声名煊赫。他不但以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武功”,成了清朝“中兴”的名臣,而且在文学上,以自己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使桐城派古文有了一个“中兴”气象,从而成为“桐城——湘乡派”的盟主,为咸、同间文人们所归向。作为近代古文的一个重要代表,曾国藩的古文理论和古文创作,是应当加以研究的。为此,本文拟对曾国藩的古文理论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随感录     
徐弘毅 《现代领导》2003,(11):23-23
说起“糊涂”,人们常会想到清代著名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不知什么原因,他的“难得糊涂”说成了近几年的流行语之一。近日读《曾国藩与弟书》,发现这位以名教卫道者自誉、双手沾满太平军将士鲜血的所谓晚清“中兴名臣”竟然与为官清正廉洁、为人疏宕洒脱的大才子郑板桥一样,特别赞赏“糊涂”。  相似文献   

4.
齐家在修身     
一个人,你晓得他好,就要晓得他坏的一面,不要被自己感情欺骗,也要晓得一个入坏,也有好的一面,要了解清楚。可是,这两句话讲起来很容易,做到了,“天下鲜矣”。因此,这是修身的第一步。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日:“入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相似文献   

5.
李静 《传承》2013,(13)
曾国藩的修身方法一直被提倡和践行,其主要糅和了儒、道、佛等各家的修身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并加以创新。曾国藩根据自身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提炼并梳理为修身十二法,其中早睡、早起、读书、作字等方法对海南高校学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6.
杜精睛  李静 《传承》2013,(11):144-145
曾国藩的修身方法一直被提倡和践行,其主要糅和了儒、道、佛等各家的修身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并加以创新。曾国藩根据自身道德修养的心路历程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提炼并梳理为修身十二法,其中早睡、早起、读书、作字等方法对海南高校学生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左宗棠是与曾国藩并称的清中兴名臣,同为湖南前辈,但相对于曾国藩,我对左宗棠是比较陌生的。当湘商文化创始人、社会活动家伍继延先生说邀请我去他的家乡湘阴走走、参观左宗棠故居时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德,不仅是“立身”之本,而且是“立国”之基。被西方社会称为“东方智慧”的我国古代儒家,就十分看重高尚人格的主体力量,把“以德修身”看成为官做人最起码的资格。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强调“为政者”一定要“明德”。这里的“德”,指的是完善的道德境界和道德行为。《尚书·君陈》也有句名言“:明德惟馨。”意思是说,人世间只有高尚的道德行为所开放的花朵才是最芬芳的。“明德”,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国家“明德”才有振兴之机,民族“明德”才能团…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之道,在修身.修身,是从教化到内化的转化,是自我追求完善的努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当代青少年肩负“历史大任”的担当.修身的本质特征是自律.自律就要有“从善弃恶”“见贤思齐”的自觉自愿;自律就要有“洁身自好”“好自为之”的自爱自重;自律就要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克己宽厚;自律就要有“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的爱人敬人;自律就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反思自省;自律就要有“慎其独,毋自欺”的慎独自处.  相似文献   

10.
谈到《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不能不先提及曾国藩。在我国,曾国藩是个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传奇人物。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事实上,曾国藩长期以来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家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前,家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必读的书。直到今天,也仍  相似文献   

11.
被人拍马屁的感觉如何美妙,旁观者自然无法体会,但只要有幸瞻仰一下被拍者的尊容,便可知其大概:拍马者妙语一出,被拍者就像被点了“快活穴”,顿时呲牙咧嘴,眉飞色舞,观其乐不可支之状,那感觉恐怕轻则飘飘然,晕晕然,重则沾沾自喜,忘乎所以的程度,即使他是聪明一世的人物,恐怕也会糊涂一时;若他本来就是个糊涂蛋,那就要糊涂成一踏儿了。 号称“清代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先生,功勋彪炳,著作等身,且著有相面识人的《冰鉴》一书。他统兵作战期间,有一客来访,此人道骨仙风,衣着古朴,谈古论今,言辞精辟,令老曾大为倾心。在…  相似文献   

12.
范丽娜 《人民论坛》2022,(2):123-12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做人     
潘春华 《前进》2014,(12):63-63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晚清著名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所谓"中兴四大名臣"之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曾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先贤的推崇之情。曾国藩读了一辈子书,在读书做人上颇有些见解。在曾国藩家书中,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儿子和弟弟一定要多读书,还教给他们读书方法,归纳起来,就是强调"三贵"。这些读书方法,对于今天的读书做人仍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与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相反,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着反清革命的需要,对扶持清王朝“中兴”、镇压过太平天国革命的左宗棠,则是深恶痛绝,尽情予以鞭挞和贬斥。他们责骂左宗棠为十恶不赦的“奴才”、汉奸”。民主革命宣传家杨毓麟,在所撰《新湖南》一书中,认为曾国藩、左宗棠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忝窃节钺,算入满汉名臣功绩传之混帐糊涂薄籍中,实湖南之大不幸。”《民报》临时增刊《天讨》上,以“过去汉奸之变相”为题,刊登人面兽身的曾、李(鸿章)、左的画相,其中左的下身为狮毛狗。但有些资产阶级学者,也注意到左宗棠的某些才能和事功。如章太炎在指责左宗棠“为虏将兵,以敌洪氏”的同时,就肯定左治军严整,“士卒有创伤  相似文献   

15.
友谊是火,可溶解人生之冰;友谊是水,可灌溉干涸之禾;友谊是风,可吹掉心灵之尘;友谊是雨,可滋润心田之花。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反动的政治人物。他效忠清王朝,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但是,曾国藩又是近代史上一位较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桐城古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原本衰败的桐城派出现复振之势。本文不准备全面分析评介曾国藩其人,只就其文学思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7.
清廉是为官之本,清廉是护官之神,清廉是修身之德,清廉是守节之基。 官从廉中举,名从廉中来,威从廉中树,德从廉中衡。  相似文献   

18.
儒家传统修身理论 ,内容十分丰富 ,尽管有不可弥补的缺陷 ,但其中有许多内容 ,直到今天也仍然没有失去它价值的因子。儒家传统道德关于理想人格的道德构成 ,理想人格和修身路径的函数关系 ,“三纲”、“八目”的矩阵结构等 ,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成功地避免了程朱理学的空洞说教,继承和发展了王船山思想,其"修身为本"的道德自我完善之道来自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曾国藩一生追求本源,道德自我完善的脚步永不停息,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使之成为封建社会完美的道德榜样。  相似文献   

20.
牟丽平 《求索》2013,(10):125-127
中国“修身”文化哲学是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修行和教化活动,要旨为提升文化之身、升华精神之身。中国“修身”文化哲学,作为现代人可能的修身方式,在改善现代人的生存境遇,提升现代人的境界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中国“修身”哲学是身体哲学的基本内容,它使得中国“修身”文化哲学具有较强地防御过度异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