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继超 《求索》2013,(8):201-203
股东派生诉讼亦称股东代表诉讼.即为当公司利益受到侵害而公司不能或怠于起诉时.股东为了公司利益而以股东个人名义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一项旨在维护个体股东利益的公司制度。股东派生诉讼发轫于1843年英国FossV.Harbottle案,历经股东派生诉讼被否弃、股东派生诉讼被重启继而“大多数规则”被突破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被广泛运用等历史过程。如今,股东派生诉讼已发展成为两大法系的一项基本的公司法律制度。我国大陆地区于2005年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然而,该制度相关条款尚存有缺陷,如原告主体资格的规定过于简单且苛刻、关于侵权行为的可诉性规定不够周延、股东派生诉讼激励约束机制缺失等.此立法之不足虽受制于当时利益主体之相关博弈.但长此以往必将破坏经济运行之社会公正。为此,完善我国公司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还需在股东派生诉讼主体、股东诉讼前置程序及相应举证责任分配诸方面加以改进与构建。  相似文献   

2.
《人大论坛》2011,(12):36-38
康菲溢油事件善后处理远未结束,其将面临来自国家海洋局、环保公益组织、个人等提起的相关诉讼。此中,环保公益诉讼是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借助民间环保组织和社会团体的力量来打击污染破坏环境行为。是国外环境治理中的一个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因为民间公益社团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和利益中立性,在公益诉讼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玮玮 《人民论坛》2015,(5):125-127
我国2012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创设了专家辅助人制度,为解决我国刑事司法鉴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文章论证了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必要性,从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及诉讼角色、诉讼权利与诉讼义务等基础性问题入手,就专家辅助人制度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自认是通过对当事人主张的自认,免除对方当事人的证明责任,其功能是提高诉讼效率,减少诉讼成本。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自认制度的概念及条件、效力等都在相关论著中有所阐述,但我国自认制度尚存有缺陷。应当予以完善而加以重新构建。  相似文献   

5.
德国团体诉讼对完善我国证券侵权诉讼制度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峰 《求索》2007,(12):93-95
德国团体诉讼制度的优点是诉讼关系简单,诉讼成本较低,诉讼效率较高并具有预防保护功能,但它也具有一些缺点。我国的群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制度现存一些缺点:法律规定得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在内容上还存在不足;在功能上还需进一步扩大。为了更好地保护众多的证券投资者,我们应完善证券侵权群体诉讼制度。首先,我们应修改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其次,我们应引进德国的团体诉讼制度,完善我国证券群体诉讼制度;同时我们应建立和完善证券侵权的非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诉讼调解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强制调解”、“案结事未了”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应对诉讼调解有正确的认识,并在程序设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保护环境的一种重要司法救济制度,具有与传统的环境侵权私权诉讼不同的特征。由于我国现行法律缺少相关的立法规定,致使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中存在困境。建立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有其必要性。我国应当依据现行相关法律规定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探索正确的构建思路,确立我国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切实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8.
时下,公益诉讼一般具有诉讼成本较高、案件争议性较强、诉讼风险较大等特点,因此,当人们遇到“霸王合同”时,一般都是吃个“哑巴亏”算了,很少有人再为几块钱的事儿去较真儿。然而洛阳市的李先生,却因某加油站多收他燃油清净剂费用2.44元一事,不惜时间和成本,勇敢地提起了一场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9.
杨萍  姚维红 《青年论坛》2008,(1):110-1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公共利益相关的公益诉讼日渐增多。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公益诉讼具有必要性。公益的界定是公益诉讼的起点,明确起诉主体和限定受案范围等是建立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郭正怀 《求索》2008,(3):141-142
及时原则是各国民事诉讼法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其具有保障人权、促进诉讼进行、提高诉讼效率的重要价值。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初步体现了这一原则,但其并未在立法上得到明确规定。为了充分发挥及时原则的功能,促进民事诉讼程序的进行,建议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明确规定及时原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并未将检察机关办理公益诉讼案件的范围、程序等问题纳入规定,使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提起公益诉讼这一做法受到了质疑。笔者拟对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制度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本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平等主体间依靠司法强制力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权益的一种方式。近几年,开始有人充分利用诉讼的“游戏规则”或者法律的空白与漏洞,用虚构的事实或者不真实的证据,利用合法诉讼形式牟取不正当利益,这种诉讼就是虚假诉讼。此类诉讼并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善意,意在损害相对方或者他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税务诉讼作为一种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世界诸多国家广泛建立,转让定价纠纷作为一种重要的税务纠纷一直被税务诉讼所关注。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并没有有效的衔接,复议前置的强行设置,举证责任的分配困惑以及诉讼实践中的合法性审查等“制度瑕疵”使税务诉讼运作并不高效。转让定价纠纷的日渐增多、跨国转让定价纠纷的频繁出现促使税务诉讼不得不做出反应,相应的制度都应作出调整,方可应对日益复杂的税务纠纷。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诉讼离不开律师的参与。律师诉讼执业环境状况与一国的法治化程度有关。我国律师诉讼执业环境因司法、行政等机关对律师参与诉讼存在疑虑和重视不够,以及律师行业本身不规范竞争而存在不少问题。文章分析了律师诉讼执业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加以改善的粗浅设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社会诚信缺失,一些当事人利用法律上的某些漏洞,采取恶意串通、伪造证据、虚构事实等手段,进行诉讼欺诈现象呈多发趋势,法院的权威沦为了谋取不当利益甚至是非法利益的“工具”,不仅给经济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带来巨大的隐患,也直接影响到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为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诉讼欺诈问题,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深刻分析诉讼欺诈频发的原因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代表微博     
正市人大代表俞秋静:对公益诉讼提出建议,加强对公益诉讼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保护等方面公益诉讼的研究;相关部门要在线索发现、案件移送、调查取证、鉴定评估等方面理顺公益诉讼的司法程序。市人大代表张正权:关于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有以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品质农业、品牌农业;二是保护好  相似文献   

17.
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由于具有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实现诉讼经济、防止裁判矛盾的功能,因而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第三人的规定极为简单,缺少防止诈害诉讼的第三人,使第三人制度的内在功能受到了限制;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存在着诉讼地位矛盾和不确定、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参加诉讼方式和被判决承担民事责任有悖法理等缺陷。作为一种程序制度,过分追求诉讼经济、忽视对第三人的诉讼权利保护是问题产生的根源。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在保留原第三人诉讼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界对第三人制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实体和程序的双重标准,将第三人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各个类型分别加以论述,力求使之简明并且合理。  相似文献   

18.
诉讼要件是法院在审理案件中判断是否认可当事人权利主张时必须具备的事项。诉讼要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各诉讼要件的审理次序、调查方式等问题的重要性。对于上述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皆未作规定。可对大陆法系等国的相关立法、实务经验等作比较法之考察,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诉讼要件的不同功能,即可得出上述问题的妥当回答;而可否不顾诉讼要件是否具备而径行判决以及诉讼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等问题亦可明了。  相似文献   

19.
在公益诉讼写入新《民事诉讼法》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众多学者对公益诉讼的主体、类型以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讨论,一致的看法是公益诉讼的适用需待司法解释和诉讼实践的充实.笔者认为解决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在于对这种诉讼的诉讼客体的清晰描述,即诉讼标的的确定.确定公益诉讼的诉讼标的有两个路径:一是将公共利益在实体法上作权利化描述,以此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提供直接的提示;二是为解燃眉之急在既有的实体法范畴内,将公益诉讼视为法定的诉讼担当,由司法解释划出公益诉讼提起主体的诉讼实施权边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的介于正规计算机软件与病毒软件之间的恶意软件,屡屡扰乱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正常生活,构成了一系列的侵权行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在这一领域缺失,因此虽然有相关利益团体展开了诉讼,却因为没有相关法律规制以及诉讼主体不明确等原因造成诉求未果。文章结合这一现实情况,探析规制恶意软件的法理基础,寻求规制恶意软件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