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皞 《岭南学刊》2007,(2):78-82
当前我国法律的统一适用要求搁置是否应当建立、引入判例制度的争端,而将判例作为司法解释的主要形式,从而确认判例在司法审判中的拘束力,以有力促进法律的统一适用。这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具有立法依据,同时亦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可资借鉴。对案例或判例形成问题,可以从体系、冲突规范、形成程序、发布程序等具体问题提出讨论方案。  相似文献   

2.
当今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在法律领域内表现为两大法系日益走向融合。就判例制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大陆法系的德国建立了事实上的判例制度。判例制度适应了德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判例制度,通过司法解释赋予判例事实上的效力、对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业务进行分工等方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以满足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持续增长的对法律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谢恩芝 《人民论坛》2014,(1):135-137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刑事判例作为一项制度在英关法系国家大放异彩,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也利用其来完善自己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建立刑事判例制度具有可行性。我国有现行的法律依据;有判例法的传统;能够克服判例制度建立的障碍和具有建立判例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法律实践中,英美法系的判例法与大陆法系的成文法是两种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的近现代法律发展进程中,始终坚持成文法为主导,判例法没有其应有之地位,但当前的世界法律实践已出现了大陆法系的成文法与英美法系的判例法相互借鉴、融合的新趋势。鉴于当前我国在司法体制、基本国情、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构建刑事判例制度的基本条件,我国应逐步构建适合基本国情与司法现状的刑事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6.
李二桃 《前沿》2005,(12):149-152
判例法作为英美法系国家的主要法律渊源,起到了司法统一的决定性作用。随着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的发展,成文法天然的僵化和滞后特性以及判例法的灵活性和具体指引的特点日益凸现。两大法系相互吸收、引进和趋同,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大陆法系国家,顺应世界法律发展潮流是历史的必然。本文试通过对两大法系判例制度的介绍,就我国判例制度的构建提出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案例指导制度是借鉴判例制度,在我国成文法为主的法律体系下运用案例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和适用进行指导的一种司法解释制度。其与传统司法解释区别的关键在于形式,与国外判例法区别的关键在于其指导性。我国传统司法解释的本质是司法法,涉嫌立法。司法解释权实出自司法权,司法解释规制机制可从司法权内部找寻。然而,当前指导性案例作为司法解释规制机制的条件并不充分。因此,要以完善案例指导制度带动司法解释规制机制的健全。于当下而言,扩大指导性案例发布主体不失为完善案例指导制度、推进这一转变的良策。  相似文献   

8.
“排除合理怀疑”标准的引入是我国司法领域一种有益探索。然而由于”排疑”标准存在词语解释困难、标准适用缺乏区分、证明方法在实践中运用困难等原因,亟需从司法判例中寻求经验和解决方法。司法判例与“排除合理怀疑”标准具有同源性、互补性与国际性,运用司法判例辅助”排疑”标准的适用也具有极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董嗥 《岭南学刊》2009,(5):48-53
司法解释是一种深刻地影响了并将继续影响着我国60年法治实践的力量。我国的司法解释沿着两条主线发展:一条是规范性的,体现为司法解释体制之演进;另一条是事实性的,体现为司法解释实践之展开。我国的司法解释应当沿着逐步去抽象化并逐步建立判例司法解释基本制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判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现行司法解释体制单纯地将司法解释权作为一种机关权力配置给最高人民法院,这导致了我国司法解释过于抽象、司法裁判过于机械等弊端,从而影响了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形成。因此,应该考虑重新配置司法解释权,将司法解释权从一种机关权力转变为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权力。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社会进步最具活力的国家,大都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家。法律的共性———统一性、相对稳定性和不完全性与现实社会的某些不可预见性和复杂多变性之间的矛盾却是任何一国司法制度都无法避免的,因而,中国也应借鉴外国判例法的模式。本文阐述了判例的概念和历史,探讨了判例法制度生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判例法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英美法系中,判例是法律渊源之一。作为大陆法系的中国,尚未建立正式的判例制度,判例也不是法律渊源。但人民法院的判决在事实上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发布的各级人民法院的行政案例,在司法实践中早已具有事实上的约束力,发挥着类似判例的作用。因此,建立行政判例制度,将这种事实规范化、制度化,给它一个名分,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1],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法是一个以刑法典为主干辅之以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的制定法体系,由于制定法固有的局限性,在纷繁复杂而又急遽变化的社会现实面前屡屡暴露出其僵化和滞后,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虽然缓解了上述矛盾,但司法解释大多仍表现为抽象的规范性文件,无法从根本上克服制定法的局限性.因此,讨论在刑事司法中引入判例的相关问题,便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 ,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 ,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 ,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 ,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判例法传统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判例法与成文法相互补充是中华法系的特点.中国传统的判例法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合法性、周延性、公正性、具体性、预见性和经济性等特征.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判例法的运用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要实现传统判例法的现代化,必须吸取中国古代实施判例法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的经验,构建新的混合法.  相似文献   

16.
案例指导制度不同于“判例”,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案例指导制度本身蕴含的独特价值优势弥补了制定法和司法解释的不足,是案例指导制度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而其作为工具的外在价值的实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将司法判例引入司法实务,以立法的形式赋予其法律拘束力,来弥补我国成文法体系存在的不足,是大陆法系法学领域的共识,也是我国法学领域改革的必然趋势。中国应该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在对判例适用上的一些做法,结合国情,构建与自身实际相符的判例制度。  相似文献   

18.
侯国祥 《前沿》2007,(5):122-125
判例制度是普通法法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并由此形成了以普通法和衡平法为表现形式的判例法,它是普通法法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渊源。民法法系中也存在着判例,但学者们对民法法系是否存在判例法还有争议。作者经过对普通法法系的判例和民法法系的判例进行分析、比较,指出民法法系的判例与普通法法系的判例还有巨大差异,民法法系根本不存在类似普通法法系一样的判例法,即民法法系的法律渊源中没有判例法。但对民法法系有无自己独特的判例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没有确立判例法制度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判例制。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和平等原则、与国外法律接轨以及弥补成文法固有缺陷的需要。我国推行判例法制度亦有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包括判例法的创制制度、判例法的适用制度以及裁判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兼谈刑事判例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当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和刑事法制建设而言,《刑法修正案(七)》规定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构成具有其特殊性,需要理论和实务界更为准确地认识。现有的规定在犯罪主体、客观方面、犯罪对象等方面存在缺陷,需要通过立法修正、司法解释和刑事判例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