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胡冰 《人民公安》2013,(9):18-19
大人总喜欢问孩子:“爸爸好还是妈妈好?”但凡回答两个都好的.肯定是经过深思的官方答复。因为在幼儿心里,妈妈肯定是默认选项。  相似文献   

2.
《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首歌曾经随着影片传遍大江南北, 堪称赢取泪水最多的歌曲,动人的故事情 节,配合简单上口的曲调,成为人人传唱 的经典。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 进了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没有妈妈 最苦恼/没妈的孩子像根草/离开妈妈的 怀抱/幸福哪里找  相似文献   

3.
“留守孩子”亦即农村初中学生中父母进城务工后,自守家门的孩子。据调查,农村初中学生中有70%以上是留守孩子,而留守孩子中,品学都存在问题的学生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家庭教育缺失,留守孩子问题困扰农村初中教育。因此,研究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农村初中教育的一个新课题。案例一:从上初一起,小娟就变得越来越沉默了。课堂上,她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举手发言了。她独来独往,像根木头似的。一次音乐课上,同学们唱起了“妈妈,烛光里的妈妈”,她却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在她的日记本里,同学们还发现了她轻生的念头。原本活泼可爱、学习…  相似文献   

4.
巩俐与聋儿     
1.巩俐很有耐心。2.在广州聋人学校读书的12岁聋哑儿童高炘,因被选中拍摄《漂亮妈妈》而与巩俐结下不解之缘。3.高炘非常喜欢到“妈妈”巩俐家玩。4. “母子”的第一天是从科技馆开始的,因为巩俐知道高炘最想当科学家。5.巩俐难得放松一天。6.和孩子在一起,巩俐好象也年轻多了。7.巩俐说,这份亲情纯属缘分,孩子爱我,我也爱他。8.只要高炘开心,巩俐乐意跑腿。巩俐与聋儿@程铁良  相似文献   

5.
于浩 《中国人大》2012,(14):21-22
文物是什么?小时候,文物是妈妈口里的“仙女飞天”,是“少林,少林”歌声中令人向往的寺庙。长大后,我们才知道文物是祖祖辈辈的记忆,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可是未来,当我们告诉自己的孩子时,文物会不会成为能看不能摸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6.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当你的孩子唱着这动听的歌儿时,你可知道,在河南省美丽的磨山脚下——南阳市儿童福利院里有这样一群没有母亲的孩子。这些孩子是不幸的,然而,当他们共同走进南阳市儿童福利院后,便从此拥有了家.拥有了母爱,重新拥有了欢乐.因为这里的阿姨——不是亲娘胜似亲娘照顾这些残疾儿童真是件又苦又累又难的工作。南阳市儿童福利院共有82名残疾儿。最大的16岁,最小的不足月.而且大多是脑瘫、肢残和弱智。保育员少,平均每人需要照顾7至9个孩子,远远超过国家标准1:3的…  相似文献   

7.
刘玉秋 《人民公安》2009,(21):61-61
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年仅6个月的男孩方方正躺在妈妈怀里酣睡.两名蒙面男子闽进屋子将孩子抢走.当他的妈妈反应过来呼救时.犯罪嫌疑人已经骑上摩托车闪电般消失。  相似文献   

8.
幽默五则     
要爸爸有啥用 丽丽:“妈妈,我是你生的吗?” 妈妈:“是的,孩子!” 丽丽:“那我哥哥是谁生的呢?” 妈妈:“傻孩子,你哥哥当然也是我生的啊!” 丽丽:“连男孩也是妈妈生的,那要爸爸有啥用呢?”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时期,无数家庭学校在残酷的战火中毁于一旦。面对流离失所的儿童,郭秀仪妈妈与当时妇女界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救助难童。我是当年被郭妈妈收留的孩子之一,也是郭妈妈在农工党内唯一的保育院孩子。2006年11月16日,惊闻郭妈妈因病逝世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位小学校长告诉我的故事。 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独生子,平时在家里被娇生惯养,什么事都不会做。这一天,妈妈生病,勉强做了饭,实在做不动了,就让孩子收拾一下屋子,扫扫地。孩子也答应了,可就是不动手。妈妈催了几次,无效,便批评他。孩子不服,同妈妈顶嘴。妈妈生气了,更严厉地批评他。孩子不高兴了,说“不在你们家呆着了”,摔门出走。  相似文献   

11.
钟瑜 《今日海南》2013,(11):20-20
一谈到对孩子的早教问题,“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多数妈妈的共识.于是乎,各种奥数班、美术班、书法班、象棋班、钢琴班喷薄而出.家长拉拽着满脸不快、泪挂两行的孩子冠以“为你好”的名义,硬逼着孩子“大满灌”,有种不把孩子培养成全能型选手誓不罢休的架势.有一次,在公交车上我有幸观摩到两位妈妈的比划较量.其中一位妈妈先开口说:“你都不知道我儿子有多用心学习,上午刚去作文班,下午又带他来奥数班……”  相似文献   

12.
妈妈流水线     
《时事报告》2011,(6):69-69
有这样一条流水线:全部用“妈妈级”员工;上下班时间根据孩子们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上课了,妈妈员工再上班,孩子放学前,她们就可以下班了。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孩子今年20岁,最小的6岁。”听谢路生委员这样说,真忍不住想对她的年龄问个究竟。因为眼前这位港澳界“美女委员”实在不像是几个孩子的妈妈,何况是20岁孩子的妈妈。而且,她不但是多个企业的当家人,还身兼福建省政协委员、澳门福建妇女联谊会会长等等社会职务。这让人不由得给这位“妈妈会长”打个高分。  相似文献   

14.
传华 《民主与法制》2008,(20):44-44
7月27日上午.江西省铜鼓县个体户李菊英要出门时,叮嘱9岁的儿子张龙在家带好一对儿两岁的双胞胎弟弟。后来发现3个儿子不在家.便四处寻找。在河滩边发现3人后,她气急之下狠狠地扇了张龙两个耳光。张龙一把夺过妈妈手中的手机拨打了110。 不等值勤民警开口规劝,张龙便抽泣起来:“我一个9岁的孩子,是未成年人.法律是保护我们的。我现在受到了家庭暴力,被妈妈殴打得满脸是血。你们一定要把妈妈这个打人凶手抓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家长的社会地位与孩子的座 位挂上了钩。家长的地位越高,孩子的座位越靠 前。因此,竟出现了家长乱加“长”、假戴乌纱帽的 现象。 最近。听说有个小学生回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什么‘长’?老师要我填表格。”他的爸爸深知自己的地位与教子的座位间的利害关系,为不使孩子在老师面前黯然无光,便对孩子说:“你就填我是公司董事长,你妈妈是工厂人事科长吧!”家长戴此乌纱帽,孩子的座位自然往前靠,不用在角落里远眺黑板了。 岂料,事隔不久,班主任向这个孩子布置了两道“家长作业”:“回去叫你爸爸帮我弄点……叫你妈妈替我把……”孩子的爸爸、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5,(2):26-27
1995年,长春市妇联创意并发起了为失去单双亲的特困儿童找“代理妈妈”的志愿者活动。活动从市妇联为10名特困孩子做“代理妈妈”发展到今天,“代理妈妈”队伍已达10万之众,被代理孩子8600多名,被誉为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品牌之一。10年来,长春市妇联坚  相似文献   

17.
“代理妈妈”的赞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入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这首脍灸人口的妈妈歌,曾风靡大地,令多少人热泪盈眶。如今,在长春这座美丽的城市,却是“代理妈妈”的赞歌家喻户晓、妇孺皆知。10万之众的“代理妈妈”队伍,承担了2...  相似文献   

18.
怀乡     
神.鬼.人:我的恐惧症 小时候,我是个孱弱多病的孩子。母亲生我时已届中年,又长一身病,想必是孕期的营养不足,我便先天地种下了孱弱之根。亲戚中流传着一句话:“这孩子老鸦都叉得去”,所谓“叉得去”,即衔得走的意思,形容其瘦小之极。总之,“这孩子难养”。  相似文献   

19.
说来也许你不信。一个偶然的机会,十九岁的我当了回“爸爸”。那是去年夏天的事了。那天我值中班,酷暑难当,蒸得我满身是汗。突然一声童音传来,“妈妈,是爸爸,我看到爸爸了!”顺着声音,我看到不远处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男孩,戴着一项浅蓝色的遮阳帽,一张天真的小脸被太阳晒得红红的,一边喊一边挣脱妈妈的手向我跑来,孩子的妈妈焦急地跟在后面。孩子一把抱住我的腿,仰着期待的小睑叫道:“爸爸!爸爸!”这亲切而又陌生的称呼,羞得我顿时洗红了脸,茫然不知所措。孩子的妈妈来到我面前,羞涩地冲我笑了笑,“对不起,孩子认错…  相似文献   

20.
妈妈,孩儿不孝,再也不能回家看看了。孩子,妈妈看着你呢,春寒秋凉,夜半风寒,你好吗?妈妈,多想再为你捶捶老迈的腿,多想再揉揉你酸痛的肩。孩子,妈妈游了北京城,逛了大上海,天南海北,你的战友,哪个不是妈的孩子。妈妈,母亲节到了,孩儿却不能送你一束康乃馨。孩子,普天下的母亲都在微笑,妈妈永远爱着你。“哪怕他走时花过一分自己挣的钱,我心里也好过些啊!”李勇烈士,出生于1970年6月,1989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人民警察学校,同年8月分配至江西省分宜县公安局高岚派出所工作,一个月后,在制止一伙歹徒行凶时光荣牺牲,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