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昊 《瞭望》1997,(50)
世纪之交的聚会●唐昊东亚国家领导人12月14日将开始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聚集一堂,举行东盟—中国、日本、韩国首脑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应东盟轮值主席、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将出席上述会晤。这是东亚国家领导人世纪之交...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于12月10日至19日应邀对马来西亚、菲律宾、老挝和斯里兰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继今年8月李鹏访问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之后又一次重要的亚洲之行,必将为进一步加强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马来西亚是李鹏这次四国之行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3.
新年伊始,杨尚昆主席应新加坡总统黄金辉和马来西亚国家最高元首苏丹·阿兹兰·沙阿的邀请,将于1月7日至14日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继李鹏总理1990年先后访问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之后,中国领导人的又一次重要访问,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同这两个国家之间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执政刚刚一个月的印度尼西亚总统梅加瓦蒂8月21日至28日风尘仆仆对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9国进行了旋风式访问。这是梅加瓦蒂上台后的首次出访,是印尼新领导人向外界展示治国信心以及决心巩固和加强东盟团结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动,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按照惯例,每当东盟成员国新  相似文献   

5.
旨在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探讨加强合作和共同开发的第二次南海问题研讨会——“处理南海地区潜在冲突研讨会”,7月15日至18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东盟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文莱)、中国、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台湾的官员和专家共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印尼发起并主持召开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都以个人身份参加。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6,(32)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及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布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同月,马、泰、菲三国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代替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的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及文化发展,共同奠定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的基础,并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的格  相似文献   

7.
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从11月15日开始对越南、老挝、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四个国家均是中国的近邻,而且是友好国家,因此这是中国领导人的一次友谊之旅,也是继续稳定边疆、巩固睦邻关系、促进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的战略之旅。期间,胡锦涛主席还将出席11月17日至19日在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相似文献   

8.
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王发恩应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的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于8月21日至26日对上述两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近几年来中国领导人对东南亚国家进行的又一次重要访问。李鹏总理此行达到了加强了解,扩大共识,增进互信,加强合作的预...  相似文献   

9.
印度尼西亚新总统瓦希德11月6日至9日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和菲律宾等东盟8个成员国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工作访问并取得了积极成果。此次访问增进了印尼同东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为双边和多边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舆论认为,印尼新政府的建立及其积极的睦邻友好政策有利于东盟的团结合作,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10月20日当选印尼第四任总统的瓦希德就任伊始就首先出访东盟成员国,一方面是与各国领导人相识,另一方面就地区局势及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进行探讨。东盟各国对瓦希德的访问十分重视并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国家包括东盟六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文莱)、印度支那三国(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和缅甸共10个发展中国家。东南亚国家与我国西南地区山水相连,是我国西南面的友好邻邦。在当今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形势下,各国和各地区以拓展国际市场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大大加快了。由于地缘经济关系,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已提上日程,并将愈来愈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东盟四国     
曼谷专电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从十月十一日至二十八日先后访问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这是继赵紫阳总理一九八一年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李先念主席一九八五年访问泰国之后,中国领导人又一次对东盟国家的重要访问,表明中国政府对于同东盟国家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11月24日到25日,朱镕基总 理将出席在新加坡举行的第 四次东盟10国与中、日、韩3国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此次会议将就东亚发展的前景及加强东亚合作等问题做进一步交流和磋商,推进东亚地区在新世纪中的合作进程。“10+3”:非正式与正式机制相结合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使东亚成员认识到只有加强自身合作,增强自身凝聚力,才能有助于危机的真正解决。1997年,在马来西亚倡议之下,东亚12个国家(1997至1998年为12个经济体,当时柬埔寨还不是东盟成员,东盟为9国,也即“9+3”会议)开始了每年…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3,(32)
中国●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马来西亚下议院院长穆罕默德·扎希尔先后会见了来马来西亚访问的乔石委员长,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7月29日,乔石委员长飞抵新加坡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新加坡总统黄金辉、总理吴作栋和政府资政李光耀分  相似文献   

14.
岁末岁首,澳大利亚外交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去年12月中,与印尼签署了安全协议;新年刚过,总理基廷就又登上了访问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征程,这些凸显了亚洲在澳外交天平上的分量。 马来西亚是基廷此行第一站。1月15日,基廷总理飞赴吉隆坡,这是他就任总理四年多来第一次、也是自1984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首脑第一次正式访问马来西亚。基廷此行,主要目的是增进相互了解、修补双边关系,尤其是政治外交关系,双方没有为这次访问刻意设定预期的具体成果。澳高级官员在基廷行前只是说,基廷重要的活动是与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的会晤。  相似文献   

15.
应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斯卡尔·阿卡耶夫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于8月24日至26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出席了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会晤。这次会晤是五国领导人自1996年以来举行的第四次会晤,也是本世纪的最后一次会晤。五国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地区安全和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交换了看法。会晤对进一步椎动五国之间的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把一个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带入对世纪,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会晤始于1996年国当年4月,五国领导人首次相聚在中国上海,…  相似文献   

16.
应爱尔兰、比利时、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政府首脑的邀请,朱镕基总理将于9月2日至15日对上述4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分别在布鲁塞尔、彼得堡和阿拉木图出席或举行中国—欧盟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中俄总理第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97,(32)
全球要闻(7月28日—8月3日)东盟与对话国会议闭幕为期两天的东盟与对话国会议7月29日在马来西亚的必打灵查亚闭幕。与会部长们就东盟地区合作、国际政治和经济以及其它全球性问题进行了磋商。会议结束后,东盟9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相似文献   

18.
《瞭望》2000,(48)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尼、泰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5国在曼谷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目前共有10个成员: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它的组织机构是:(1)首脑会议:每三年召开一次正式首脑会议,两次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会议;(2)外长会议;(3)东盟与对话国外长会议:每年东盟外长会议后,由东盟国家外长与其对话伙…  相似文献   

19.
阳春4月,中国高层频频出访,江泽民主席4月8日至22日对德国、利比亚、突尼斯、尼日利亚、伊朗五国进行国事访问;4月初李鹏委员长访问了日本;朱镕基总理4月15日到26日出访土耳其、埃及和肯尼亚三国;胡锦涛副主席4月底起将出访马来西亚、新加坡和美国。此次中国领导人访问具有鲜明特点:不仅覆盖范  相似文献   

20.
日本东南亚外交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7日至14日,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出访了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新加坡,从各方面的情况看,桥本这次东盟五国之行反映了日本东南亚外交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的新变化。一、外交上更加重视东南亚。长期以来,日本首相每年出访的目标,几乎首先选择的是美国。而今年则不同,桥本首先选择了东盟五国,而且是在国内外遇到诸多棘手问题的情况下作出这种选择的。桥本1995年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曾经说过,今后日本应将外交的立足点放在亚洲,发挥日本在这一地区的领先与领导作用。这次桥本东南亚之行正是将这种理念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